中牧兽医病理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744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牧兽医病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牧兽医病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牧兽医病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牧兽医病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牧兽医病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牧兽医病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牧兽医病理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兽医病理学,.,绪 论 一 兽医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1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一般规律。 2 疾病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即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肿、脱水和酸中毒、缺氧、组织细胞损伤与修复、炎症、败血症、发热、黄疸、肿瘤及尸体剖检技术。 二 兽医病理学的主要任务 使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疾病的本质,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病理剖检技术、诊断技术。 三 兽医病理学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理论知识,重视培养观察、辨认各种病变的基本能力。 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明确诊疗原则,培养科学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

2、一节 疾病概念与疾病特征 一 疾病概念: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并使其体内外平衡失调,机体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等发生改变的异常生命活动现象,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 二 疾病的基本特征: 1 疾病是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识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有效防治疾病的先决条件; 对疾病的发生应从内因、外因、条件因素三方面考虑。 2 疾病有其特征和症状:即临床表现用来诊断疾病。猪蓝耳病图 3 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规律性: 疾病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和特殊性,认识后有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4 疾病是以局部变化为主的全身性反应: 疾病过程中,机体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3、是全身反应,局部代谢、机能和形态的改变,是全身反应在局部的集中表现。 5 疾病过程基本矛盾是损伤与抗损伤斗争:决定疾病能否发生。 6 疾病能使动物的生产性能、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降低:使役能力、产奶、蛋量,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 (外因和内因) 一 疾病发生的外因: (一)生物性因素:病原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二)化学性因素:外源性毒物 1 无机毒物:酸碱重金属盐类 2 有机毒物:醇醚、氯仿、氰化物、农药 3 生物毒物:蛇蝎、尸毒 4 工业毒物:废气废水中、 5 植物中的生物碱和配糖体:高粱苗和亚麻嫩叶中氰酐和猪饲料中aNO2 (三)物理性因素:一定时间内,一定强度。 1 温度 2 电流

4、 3 光能作用 4 电离辐射 5 噪音的影响 (四)机械性因素:机械力、肿瘤、结石、脓肿、寄生虫病及异物压迫和阻塞。 (五)其他因素:营养物质过甚或缺乏。,二 疾病发生的内因: (一)防御机能降低 1 机体屏障机能降低: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和机能完整;血脑屏障和胎盘屏 障。 2 吞噬机能降低:单核巨噬系统的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肝脏的枯否氏细 胞、肺泡壁尘细胞、脾、淋巴结中网状细胞、中枢神经小 胶质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及异物。 3 特异性免疫机能改变:T、B淋巴细胞减少或机能降低。 4 解毒机能降低。 (二)机体反应性改变:机体反应性是机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能。反应性不同,对外界致病

5、因素的抵抗力和感受性也不同,这决定着疾病能否发生或机体对疾病反应轻重。 1 种属反应性 2 品种与品系反应性 3 个体反应性 4 年龄反应性 5 性别反应性 (三)机体应急机能降低:如创伤、失血、中毒、缺氧、过冷过热、捕捉、 噪音或恐惧等强烈刺激,神经调节或激素代谢障碍 引起防御反应机能降低而致病。 (四)遗传因素影响:遗传疾病 三 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 外因是疾病发生的条件,内因是疾病发生的根据。,第三节 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和规律 一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理: (一)致病因素对机体直接作用 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一定组织器官或进入机体后选择性地作用于一定组 织器官引起的损伤。 (二)神经调节

6、机能改变 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通过改变神经调节机能引起疾病发生。 (1)致病因素作用于感受器,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相应疾病或病理变化。 缺氧 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的感受器 炎症 血管充血 呼吸加深加快 (2)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引起中枢神经调节机能改变,从而产生 相应病理变化。 如中枢神经发生外伤、感染、中毒、缺氧 、大脑皮层及皮层下机能障碍 全身性病理变化 (3)神经营养机能发生变化,引起病理变化。 神经调节各组织器官血管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机能实现营养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就出现相应病理变化。 如压迫性萎缩。,(三)体液调节机能改变 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改变机体内分泌机能,使体液成分及量发生

7、变化,破坏机体相对平衡而致病。 体液中的重要成分激素、介质、生物活性物质、PH、电解质比例、毒性产物等的含量及酶的活性改变,都会导致机体发生病理变化。 如高渗性脱水发热 酸中毒 休克 以上三种机能改变,在不同疾病或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各起不同作用。 二 疾病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疾病时损伤与抗损伤斗争及其相关转化规律: 疾病时,损伤与抗损伤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和相互转化,对疾病能否发生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在转化过程中,如果损伤占优势,疾病就发展恶化,抗损伤占优势,疾病就好转或康复。,休克 酸中毒 脱水 损伤 过度腹泻 如肠炎

8、肠运动和分泌机能增强 腹泻 排出 细菌和毒素 抗损伤,(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 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后,产生一定的病理变化,即为原始病因作用的结果,这个结果又可能成为疾病过程中新的发病原因,再引起新的病理变化,成为新的结果。原因和结果交替不已,相互转化形成连锁式发展过程。 如肠道感染细菌导致的肠炎发展过程因果转化规律: 条件 致病菌 动物机体 肠炎 液体渗出 消化吸收障碍 刺激肠黏膜感受器,刺激肠黏膜感受器 肠蠕动增强 损伤过程 腹泻 抗损伤过程 大量丧失碱性消化液 水自细胞 排出细菌 机体脱水 和毒素 组织间隙 血容量下降 血管内 治疗措施 加强体内 酸中毒 循环障碍 循环血量升高 代偿

9、过程 循环障碍改善 主要器官机能障碍 酸性毒物排出 主要器官功能 恶 循 逐渐恢复 性 环 良 循 性 环 病情恶化死亡 恢复健康,因果转化规律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其发展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也可能是良性和恶性交替出现。 治疗时,要防止和打断疾病中的恶性循环,促进和加强良性循环。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一 疾病的经过:疾病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 最急性经过 疾病的经过按病程的长短,分为 急性经过 慢性经过 潜伏期(隐蔽期) 前驱期 生物性致病因素 按阶段性分 显明期(临床经过期) 引起的疾病突出 转归期,二 疾病的转归:疾病的结束阶段。 (一)完全康复:致病因素的作用停止,疾病症状消

10、除,组织细 胞损伤得到修复 疾病的转归 (二)不完全康复:致病因素作用已经停止,疾病主要症状基本 消除,但受损的器官组织结构未完全恢复正 常,机体存在一定的机能障碍和病理状态。 如心内膜炎形成的瓣膜孔狭窄和闭锁不全。 (三)死亡:生命终止。 濒bing死期: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各部位处于深度抑制状态,主要表现 死亡的 反射基本消失,粪尿失禁,体温下降,感觉消失。 三个阶段 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反射消失,延髓深度抑制,但各组织 (可逆) 中仍然进行微弱代谢活动。 生物学死亡:大脑皮质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器官系统代谢活动 停止,出现不可逆变化,导致真正死亡。 目前医学上对死亡提出

11、的新概念:机体整体机能永远停止的标志是全脑机能永远消 失,即脑死亡。,作业: 名词解释:健康 疾病 简答题()疾病发生原因有哪些? ()根据病程长短,可将疾病的经过分哪几种?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常可以分哪几个阶段? ()疾病转归有哪些结局?,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周而复始流动的过程。,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心血管系统受到损伤,血容量或血液性质发生改变时,导致机体器官和组织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第二章 血液循环障碍 教学内容:了解充血、淤血、出血、贫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发生机理和对机体的影响,掌握病理变化。 重点:掌握病理变化。 教学正文:,全身血

12、液循环障碍: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或血液 血液循环 性状的改变引起全身各器官组织 障碍的 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表现形式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机体个别器官或某一局部 组织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 血液循环障 1 局部血量和血流速度变化,引起出血淤血和贫血 碍发生原因 2 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改变,导致出血; 3 血液性质和血管内容物改变及其后果,引起血栓 形成、栓塞及微循环障碍。,第一节 充 血(动脉性充血) 动脉性充血的概念: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称为充血或动脉性充血。 一 充血的原因和机理 1 充血的原因:物理性、化学性、机械性、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局部组织器官达到一定

13、时间和强度时引起。 2 充血的基本机理:血管神经调节机能发生改变,当致病因素作用于各种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缩血管神经紧张性降低,血管发生扩张充血。,(1)轴突反射性充血:皮肤黏膜感受器受刺激, 冲动上传到脊髓途中直接作 用于神经原轴突分支小血管 上而充血,是炎症早期充血 3 充血的 现象。 表现形式 (2)侧枝性充血:局部动脉血管阻塞或狭窄, 周围吻合侧枝代偿性扩张充血。 (3)贫血后充血:局部长时压迫,血管紧张性 降(如瘤胃鼓胀放气)力迅速 降低后小动脉反射性扩张充血,二 充血的病理变化 (见下一张幻灯片) 1 大体外观变化:局部组织器官轻度肿胀、体积略增大,颜色鲜红。 2 生理机能变

14、化: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充满大量富含氧合血红蛋白血液,局部组织器官温度升高,机能加强。 脾脏充血肿大(猪) 病猪脾脏显著增大,上面的为对照,。,肺充血是指肺毛细血管内血液过度充满,分主动性充血(动脉性充血)和被动性充 血(静脉性充血),三 充血对机体的影响:代谢机能加强,局部分泌、吞噬、组织细胞再生能力和抗体形成以及病理产物的清除等机能改善。,第二节 淤 血 (静脉性充血) 机体局部组织器官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淤积在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淤血。 肠淤血图片,一 淤血的类型、发生原因和机理 (1)静脉血管受压迫:脓肿肿瘤、淋巴结等肿大 1 局部淤血 (2)静脉血管阻塞:血栓、寄生虫等异物或血管 淤血的类型 狭窄、 不通。 (1)心力衰竭:心肌收缩力减弱,即使静息或轻微活动时, 心输出量也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导致的全身性 病理过程。 原因:心脏负荷过重:(瓣膜闭锁不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