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课件-中华传统医药简论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709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传课件-中华传统医药简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上传课件-中华传统医药简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上传课件-中华传统医药简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上传课件-中华传统医药简论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上传课件-中华传统医药简论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传课件-中华传统医药简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传课件-中华传统医药简论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传统医药简论,辽宁大学药学院 桑育黎 生药学博士,何谓中医,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何谓中医,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

2、则被称为民族医学。 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称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现今世界的医疗体系中,中医被归类为替代医学中的一支。,何谓中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变、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工,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中医学理论的框架,说文解字山之北、

3、水之南,谓之阴。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江阴长江南面,洛阳洛河北面。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种物质,而是五种属性。木曰曲直,土爱稼穑,火曰炎上,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中医学理论的框架,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 脏腑学说主要是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

4、变化与脏腑相互关系密切的学说。何谓中医,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整体是指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 然 环 境,社 会 环 境,人 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肺,脾,肝,肾,心,大肠,胃,小肠,膀胱,胆,筋,脉,肉,皮,骨,目,舌,口,鼻,耳,人体的整体性,1十二内脏看成十二种功能十二官(六脏、六腑)互相表里。 如:心主脉、主舌;肝主筋、主骨;脾主肉、主口;肺主皮毛、主鼻;肾主骨、主耳 2经络有系统地分布全身,循环往复,为体内和体表的联络路线。,人与环境的整体性,人体与气候 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才能无病与长寿。适应春温、

5、夏热、秋凉、冬寒特性,以及风、寒、暑、湿、燥、火等不同的气候变化规律。 人与地土方宜 不同的水土,不同的生活习惯,可以产生不同的疾病。 先天禀赋,形体肥瘦。 情绪及精神刺激等社会因素,整体观的临床意义,不仅仅着眼于疾病的局部症状,而忽视其他部分所受到的影响;不因重视某一发病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 认识到病和病人不可分割。提出扶正祛邪。,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二、辨证论治 辨,就是分析、鉴别;症,就是症状、现象;论,就是讨论、考虑;治,就是治疗的方针。 明确概念:,辨证论治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化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 征体征 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

6、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 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同病异治: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

7、法也不同。,异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相同.。,同病异治,例A:麻疹病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有不同的证,故麻疹初期麻疹未透,宜解表透疹银翘散或升麻葛根汤;中期肺热明显,常须清肺麻杏石甘汤;而后期则为余热未尽肺胃阴伤,则又须以养阴清肺为主沙参麦冬汤。,B:感冒病可因其病因病机和病人体质的不同而出现风寒、风热、风湿相挟等外感,治疗时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疏风祛湿等治法。如:风温早期,症见发热,微恶风、是风热在表,应用辛凉解表法治疗(银翘散);中期,症见高热、咳嗽、气急、口渴欲饮凉水,是肺热盛,治当清肺热为主(麻杏石甘汤加减

8、);后期,身热已退,舌红口干、干咳少痰、疲乏而脉细无力,是邪热已去大半,肺阴肺气受伤,治宜清余热、滋肺阴、补肺气,以促进恢复(青蒿鳖甲散)。,异病同治,例A:久泻之后出现的脱肛、产后调理不当的子宫下垂 均因中气亏乏,脾虚胃、肾等脏器的下垂下陷所致,治以益气升提法,方选补中益气汤。,B:泄泻、水肿是不同的病,但在两病的发展过程中,都可发展到以脾肾阳虚为本质特点的阶段,对于泄泻和水肿表现为脾肾阳虚之证的,皆可用温补脾肾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分别是对证候和对疾病的辨析。,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中医的望闻问切 一、望诊。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

9、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 二、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 三、问诊。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辩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 四、切诊。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观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

10、源泉。,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难经简介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伤寒杂病论简介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作著。张仲景(公元150年至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人。,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神农本草经简介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十大名医之祖 一、针灸之祖:黄帝 二、脉学介导者:扁鹊,姓秦,名越人。 三、外科之祖:华佗,又名敷,字元化。 四、医圣:张仲景,名机。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 五、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

11、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时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六、药王: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辉县人)。 七、儿科之祖: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 八、法医之祖: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九、药圣: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1758种,被译成日、法、德、俄等国文字。 十、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它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近代发展与国际化,(展望) 1. 坚持传统,希望回到原汁原味的中医。 2. 坚决辩证施治,一切辩证施治,走新中国学院派的道路。 3. 走中西医相结合道路。 4. 中医现代化:用现代医学来理解和解释中医,甚至解释经络。 5. 现代中医学:用中医方法分析各种医学资料,努力解除疾病。,近代发展与国际化,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