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四新人教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983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四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四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四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四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四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四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中语文单元知能整合四新人教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知能整合,考点直击,跟进训练,品析科普文的语言 科普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严密的科学性、生动的文艺性于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普文的阅读,考试说明要求能“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品析科普文的语言可从两方面展开。一要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同是科学小品,语言也会有所差异,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我们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这些语言风格。二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这就应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

2、象、情感、趣味等各方面进行涵泳鉴赏。下面我们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有关文段为例,分析解答科普文语言类题目的方法。,考点直击,跟进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

3、然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考点直击,跟进训练,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

4、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从细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不理解。,考点直击,跟进训练,1.结合有关内容,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 思路解析:这是文中的一个议论句,从结构上看是一个转折关系的语句,重点在转折连词“但是”之后,抓住关键性词语,联系作

5、者的观点,结合语境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说明了爱因斯坦的贡献巨大,表现了人们对爱因斯坦的无限崇敬之情。,考点直击,跟进训练,(2)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 思路解析:第一句是成分复杂且使用了多重修饰语的语句,解答时要抓住“好多时间”“静静阅读”“能够找到的”“每一本”等修饰成分;第二句“温暖如春”是比喻。理解时要注意从中体会“我”对爱因斯坦著作的着迷程度和阅读感受。 参考答案:这两句话表现了爱因斯坦的著作对“我”的极大吸引力,以及“我”阅读后的体会。,考点直击,跟进训练,2.“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

6、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一句中“可能”为什么不能换用肯定的说法?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本文语言严谨特点的理解。可以从表述的准确性和当时作者的认识情况两个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可能”表推测,一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二是说明了作者对二者的关系在当时确实不能理解,因为还有很多理论性的问题不能解决,特别是对“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不能理解。,考点直击,跟进训练,解答科普文的语言类题目,应当在通读全文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抓关联词,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唯

7、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找到这类词语,一是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找到答案所在的重点语句,二是能让我们体会出文本准确严谨的语言特点。 2.抓指代词,体会语言的简洁明了。常用的指代词如“这”“那”“这些”“那些”“它”“它们”“此”“某”“其他”等,作者为了行文简洁,常用这些代词替代文中的各种信息、观点、例证等。抓住这些词语,也就可以看出科普文不同于其他文本的语言简洁的特点。,考点直击,跟进训练,3.抓描述性词语,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如本段文字中的“好多时间”“静静阅读”“能够找到的”“每一本”“在全市搜寻”“急切地查找”等,从这些词语中,体会整个文本的语言特色。反过来说,如果分析文本的语言

8、特色,我们也就要抓住这些词语。 4.抓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鲜明生动。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生动形象外,还讲究趣味性、通俗性、文艺性,所以常常采用口语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本题的“仍然温暖如春”就属于这种类型。,考点直击,跟进训练,(2015泉州市毕业班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揭开智力进化之谜 阿 碧 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患上了一种“大头病”。古猿们经常因为这种病而头疼,然而这种奇怪的病却让这些古猿们越来越聪明。这些“大头病患者”在痛苦中不断进化,最终和其他小伙伴们分道扬镳,成为了演化史上第一批人类。 以上描述并非“穿越”小说中的无稽之谈,而是美国哈佛大

9、学的古人类学家兰蒂巴克尼尔等科学家的推测。巴克尼尔表示,古猿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大脑开始变大,在此过程中古猿们需忍受慢性头疼。当然,脑容量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进化到现代智人的水平。,考点直击,跟进训练,我们都知道,人类之所以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聪明,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脑容量超常的大脑。在所有的动物中,人是脑容量和身体体积比值最大的一种动物。从颅腔的容积上看,人的颅腔容积可达1 500毫升左右,而100万年前的爪哇人的脑容量也才900毫升。研究还表明,人类的大脑容量是猕猴脑容量的20.6倍,是长臂猿的14.4倍,是黑猩猩的4.3倍。 如今,对于基本完成了物种进化的人类来说,脑容量

10、不再与智力挂钩。大头者可能愚笨,小头者也可能聪明。但是,在人类长久进化的历程中,的确是脑容量与智力密切相关。然而,脑容量和智力发展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是脑容量增长促进了智力,还是智力的增长促进了脑容量? 科学家往往倾向于脑容量的增长促进了智力。但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谜。按照通常的观点,脑容量增加会让神经细胞增多,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这就好比是要让电脑的运行速度更快,就得拥有一个更强的中央处理器一样。,考点直击,跟进训练,然而,现代的统计研究表明,各个地区的人脑容量差异很大,人的脑容量随着纬度的变化有20%的浮动范围,一般是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人脑容量更大。但这与智力无关

11、,因为高纬度地区光照较少,当地的人们为了更精确地处理视觉信息,就进化出更多的脑容量来完成这个任务。 那么,在进化的历程中,人类的智力究竟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呢?巴克尼尔等人表示,人类的智力的确是在脑容量逐步增加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在几百万年前,南方古猿因自然环境的改变而下地行走,在自然环境和行为的双重压力下,古猿的脑容量基因发生突变,头部逐渐变大,脑容量开始增加。 脑容量增加的确意味着脑细胞的增多,但这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发生了改变。无论是现今的其他动物还是远古猿猴,它们的脑细胞连接模式相对简单,就像是鞋带的栓系模式。因此,研究人员称这种简单的神经连接方式为“栓系”,并

12、将这种理论称为“栓系假说”。,考点直击,跟进训练,在南方古猿脑容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原有的“栓系”被粗暴地撕裂。古猿不得不忍受这种撕裂般的慢性头疼,在剧烈时甚至会疼得满地打滚。而且,这样的头疼延续了几百万年。这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代价。直到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阶段,人类的脑容量才完全定型,人类才告别了那个总是慢性头疼的漫长进化期。 在脑神经连接被撕裂之后,一些南方古猿的脑神经连接未能恢复,它们因此变成白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还有一部分南方古猿的脑神经慢慢恢复,并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神经回路,它们因此变得比同类更加聪明,逐渐在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搏斗过程中形成了高级的智力,最早

13、的一批人类由此诞生。 (摘编自新民晚报),考点直击,跟进训练,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南方古猿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大脑变大,由此引起了脑容量的突变,最终成为演化史上的第一支人类。 B.人类基本完成物种进化之后,生活在不同纬度的人们虽然脑容量有大小之分,但智力并不与之正相关。 C.巴克尼尔等科学家对人类智力进化的推测与前人相反且尚无定论,但其“大胆假设”的精神值得肯定。 D.第段以“鞋带的栓系模式”打比方,形象说明现今其他动物和远古猿猴脑细胞的连接模式相对简单。 E.本文围绕“智力进化之谜”,侧重介绍了脑容量和脑神经连接方式与人类进化和智力发展的若干关系。 思路解析:

14、A项,脑容量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C项,“与前人相反”缺乏文本依据。 答案:AC,考点直击,跟进训练,2.第段通过列举数据来比较人类与猕猴、长臂猿和黑猩猩的脑容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在科普文中,列数字和作比较都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可以结合要说明的对象,从表达效果的准确、鲜明角度分析。另外,在这段文字中,这处对比还引出下文探究人类智力与脑容量的关系。 参考答案:科学准确地说明人类脑容量超常,人类比猕猴等灵长类动物聪明。引出下文对人类脑容量与智力的关系的说明,考点直击,跟进训练,3.请根据全文,探析“这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代价”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解析:探究这句话

15、首先要明确“必不可少的代价”指的是“慢性头疼”,其次要明确这种头疼与脑容量的增加、智力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系,是进化必须付出的代价。 参考答案:慢性头疼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人类祖先只有经受慢性头疼,才有可能形成复杂的神经回路,进而完成进化。揭示“要进化,必须付出代价,承受痛苦”这一客观规律。(意思对即可),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我们精选下面这篇文章,谈谈议论中记叙要注意的问题。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对,是指必须学习的课程。从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门又

16、一门的必修课。有的是按规定必须学习的,有的是你自觉完成的;有的费时不多,有的需终生研习 请以必修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范文分析,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我们知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是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出来的。议论文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议论文要“摆事实讲道理”,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除议论之外,记叙是用得最多的,是仅次于议论的基本表达方式。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追求故事的完整与生动,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记叙这一表达方式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1.明确文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