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945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点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课堂检测 达标训练 巩固反馈,知识点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教材问题解答,内容索引,知识点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央集权的发展,知识点一,1.汉代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 (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置 ,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的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历

2、史叙述,推恩令,节度使,藩镇割据,3.宋代 (1)措施 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 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形成了 、冗兵和 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文官,通判,冗费,冗官,4.元朝:行省制度 (1)措施 地方设 ,长官由朝廷任命。 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 管理。,行中书省,宣慰司,(2)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3、 的开端。,省制,归纳总结,深度点拨,易混易错,深度点拨,推恩令废除分封制 推恩令并不是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地方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如汉朝实行的刺史制度、郡国并行制即为创新。,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 (2)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服从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4)地方权力分散。 (5)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考深度点拨核。,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因

4、此不能认为行省制度只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区内军政要务。,探究点 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史料实证,答案 郡国并行制。 诸侯王势力越来越大,威胁朝廷(“七国之乱”)。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思考 图中体现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这一管理办法导致了什么弊端?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答案,君主专制的演进,知识点二,1.汉代: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 、侍中等,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内容 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

5、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历史叙述,尚书令,(2)影响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 ,保证了 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代:增设参知政事、 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 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皇权,枢密使,中书省,深度点拨,误区警示,辨析比较,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具体趋势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总趋势是君主专制程度不断提高,这是由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1)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都是中央官

6、制。三公九卿制之下,丞相权力相对集中,职能部门相对较多。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机构有一定简化。 (2)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并不等于隋唐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不断削弱,并不是说每一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元朝。,元朝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的不同 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探究点 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材料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

7、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史料实证,答案 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也可以集思广益。并且由于唐太宗借鉴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由于最终决策权属于皇帝,所以从根本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思考 (1)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有何特点?,答案 中书省草拟政令,上承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奉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执行。 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三

8、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2)有人认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你是如何认识的?,答案,君主专制发展的特点 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秦朝首创皇帝制度,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具有相对独立性。两汉时期,汉武帝削弱丞相的权力。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史论总结,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知识点三,1.汉朝:实行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采取 ,选用官吏注重门第。 3.隋唐:科举制 (1

9、)形成:隋炀帝时设立 ,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历史叙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士科,(3)作用 把读书、 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 ,加强了中央集权。,考试,中央,名师指津,概念辨析,归纳总结,图解识记,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整体趋势是:选官的基础日益庞大,扩大了统治基础,选官手段和方式日益科学;官员素质不断提高。,“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世官制是官职世袭的制度,这一制度决定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现象,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这一制度主要在战国之前实行。 察举制是选官

10、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主要看德行和才能。这一制度自汉代实行,隋唐时期被科举制所取代。 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成熟、衰亡于明清,是一种较察举制更完备、更合理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尚。,选官的对象和古代政治,探究点 古代的选官制度 材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11、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摭言,史料实证,思考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汉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你认为这种选官制度会带来哪些问题?,答案 主要标准:品德和才能。 问题:缺乏明确可操作的具体标准,容易被权势家族控制,致使官员的办事效率低下,官场腐败,统治基础狭窄,不利于政局稳定。,答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答案 作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官僚队伍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成为唐王朝繁荣和强盛的重要制度保障。,史

12、论总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1)变化趋势 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 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2)积极影响 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树立起了中央权威,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13、制度化的选官制度,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汉武帝诏曰:“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解析 由“与子弟邑”“使有列位”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即允许诸侯再分封列侯,从而削弱王国实力,故选D项。,答案,解析,1,2,3,4,5,6,2.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减轻地方财政开支 C.减轻地方军费开支 D.提高地方行政效

14、率,解析 北宋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解析,1,2,3,4,5,6,3.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他的做法中不可能包括 A.频繁换相 B.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 C.设立中朝 D.设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权,解析 汉武帝为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采取种种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和影响力,A、B、C三项皆属于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代,汉朝时期不可能出现,故本题选D项。,答案,解析,1,2,3,4,5,6,4.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15、.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隋唐”“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平衡”,是指三省之间的分权与牵制。,答案,解析,1,2,3,4,5,6,5.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材料直接反映了 A.皇帝权力的加强 B.宰相权力的分割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解析 宋代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答案,解析,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

16、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2,3,4,5,6,(1)指出上述两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各自选官的主要依据。,解析 要分别抓住材料一、二中“举荐”“科举”等信息。,答案 制度:察举制、科举制。 依据:德才、考试成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推行的积极意义。,答案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限制了徇私舞弊,相对公平公正;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形成社会重学风气。,答案,解析,解析 可根据所学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