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合金课件---第四章-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709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合金课件---第四章-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轻合金课件---第四章-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轻合金课件---第四章-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轻合金课件---第四章-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轻合金课件---第四章-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轻合金课件---第四章-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合金课件---第四章-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2XXX(Al-Cu-Mg)合金(硬铝),一、组织,2XXX系合金是最古老、最重要的合金系,可热处理强化,特点是强度高、耐热,但焊接和耐腐蚀性差,其组织可用Al-Cu-Mg三元相图讨论。,除和( Mg2Al3 )相外,还出现两个三元相S( MgCuAl2)和T( Mg32(CuAl)49 ),S相是斜方晶系,Cu、Mg含量比为2.61;T相是立方晶格。,Cu、Mg含量比不同,相组成物也不同。Cu含量越多,相越多,S相越少;Mg含量越多,相越少,S相越多,当Cu/Mg 2.61时(45Cu,1.52.0Mg),合金的强化相几乎全是S相。Mg量再高,即出现T和相,硬化效应小,因此Mg量一般

2、不超过2。,在这些相中,S相强化效应最大,相次之,和T相较弱,故2XXX系合金的主要强化相是 S和相。,4.5Cu截面,工业用2系的 Cu/Mg8时,强化相主要是; Cu/Mg8 4时,主要是S; Cu/Mg4 1.5时,主要是S相; 相在时效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已讨论,当Cu/Mg2时,S相的沉淀过程为:,GP区,( MgCuAl2),GP区是 Cu、Mg原子偏聚区,为针状(也有人认为是球状); 是有序化的GP区,与母相共格,圆柱状; 是斜方晶格,与母相部分共格; 当 相长大到与母相失去共格关系时,即被平衡相S所取代。,二、合金化,Cu是主成分, 有一定的固溶强化作用,相有明显的时效强化效果,由

3、图可看出,Cu含量为4.0 4.8时强化效果最大(大部分2系合金的含Cu量处于这个范围)。 Cu提高强度,降低塑性。,为获得高强度: Mg含量2; 研究表明:位于极限溶解度附近的固溶体合金具有最大的时效效果,固溶时有过剩的Cu、Mg时,时效效果下降。,Mg的主要作用是生成S相,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强度,但延伸率下降较大;此外,Mg能改善相、固溶体和晶界间的电极电位关系,因此能改善合金的耐蚀性。,自然时效态屈服强度的变化,Mn也是2系合金的主要成分,所以有时用Al-Cu-Mg-Mn系代表2系合金,其主要作用是消除Fe对抗蚀性的有害影响,同时提高强度尤其是高温强度,但其加入量应1,否则形成粗大的脆性化

4、合物(MnFe)Al6,降低合金的压力加工性能。,Mn对Al-4Cu-0.5Mg力学性能影响,微量Be能提高氧化膜的致密性,防止Mg在熔炼时的烧损; Ti能细化晶粒,显著降低热裂倾向,在可焊合金及焊丝合金中广泛应用; Zr与Ti一样也是有效的晶粒细化剂,故能减轻铸造和焊接裂纹,提高铸锭和焊缝的塑性,此外还有与Mn相似的作用,即提高合金的再结晶温度; Si增加合金的铸造和焊接裂纹倾向,降低合金的塑性,但当Mg0.5时有好影响,表现在提高合金的人工时效速度和强度,但不影响自然时效能力(Mg2Si); Fe能与Cu、Mn、Si等形成不溶解的脆性相,降低合金的塑性和韧性,损害时效能力; 近年来开发出了

5、高纯硬铝(2124、2048),合金的断裂韧性明显提高。,三、微量元素和杂质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常用2系合金的成分,超纯Al合金与工业Al合金断裂韧性比较,2024主要夹杂相是含Fe相和淬火残留相S和,对塑性和韧性不利;2124含Fe相减少,但仍有相当的淬火残留相;2048进一步减少了脆性相数量。,四、2系合金的耐蚀性,2系合金的耐蚀性差,且Cu量越高耐蚀性越差,耐蚀性差的原因是:含Cu的固溶体及晶界上第二相的电极电位比晶界高,易引起局部腐蚀,因此耐蚀性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尤其在海洋或潮湿大气中),需进行人工保护。 主要方法: 1、包Al,即用热轧法将纯Al板包覆在板材表面上,因纯Al的电极电

6、位低,在大气中起阳极作用,且能形成保护膜,故产品能得到电化学和机械保护(包Al层厚应大于 板厚的4,对高强度Al合金厚板,为减少强度损失,可减少到2); 2、型材、管材等不能包Al产品,可进行阳极氧化或涂漆等保护措施。,五 应用,2 系合金按用途和强度可分铆钉、中强、高强和耐热硬Al四类,主要应用于航空工业,除耐热硬Al(2A02)进行人工时效外,其余均在自然时效状态下使用。 铆钉硬Al(2A01、2A10)又称低合金化硬Al,特点是Cu、Mg含量低且限制了杂质含量,有较高的塑性; 2A11也称标准硬Al(与Wilm在1906年发现时效现象是使用的成分基本相同,故得名),有中等强度,塑性较好,

7、多以板、棒、型材应用,在航空工业主要用于模锻螺旋浆片; 2A12属高强度硬Al,以S为主要强化相,多以包Al板材状态使用,是航空工业中应用最广的合金,制造飞机蒙皮;,2A02的Mg、Mn含量高,位于S相区,多余的Mg能形成耐热相Al10Mg2Mn,故有高的耐热性,多以模锻制造在250 300工作的零件。为保证高温性能的稳定性,多以人工时效( 165 17516h )状态使用; 2036合金的Cu、Mg含量低,综合性能好,主要用于制造汽车车身(汽车车身板既要求一定的强度,又要有良好的冲压性能、焊接性能、抗蚀性,以及冲压后无吕德线(Luder Lines), 在涂漆后的烘烤期间能发生完全的沉淀硬化

8、)。,六 耐热合金,随着超音速喷气客机的发展,需求能在120 以上长期工作的飞机蒙皮材料,早期的Al合金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开发了耐热Al合金。,1、Al-Cu-MgFe-Ni系,与前述合金不同的是: 以Fe、Ni、Si代替Mn作合金元素。,(2A70含0.020.1Ti),1)组织 除S相外,加入的Fe和Ni主要与Al形成FeNiAl9化合物;若Fe和Ni的含量比不为1:1,则存在过剩的Fe或过剩的Ni,此时可相应地形成AlCuNi(或 Cu3Al6Ni )化合物(过剩Ni)或AlCuFe(或Cu3Al6Fe)化合物(Fe过剩) ; Si与Mg形成Mg2Si相。 2A90应用最早,是在2

9、A11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加入Fe、Ni、Si除形成Mg2Si外,Fe和Ni形成FeNiAl9化合物,多余的Ni与Cu形成AlCuNi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固溶体中不溶解,故无时效硬化作用,但在高温能起弥散硬化作用,有利于耐热性提高(主要是前者)。该合金的特点是含Ni量高,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适于生产内燃机活塞,缺点是脆性相多,塑性差。,2A70和2A80合金降低了Cu、Ni含量,提高了Mg、Fe含量,合金化的特点是:Ni、Fe含量恰好形成FeNiAl9,既无多余的Ni形成AlCuNi化合物,也无多余的Fe形成AlCuFe化合物,减少了合金中脆性化合物的数量。此外,没有多余的Ni、Fe消耗C

10、u,有更多的Cu溶入固溶体,同时由于增加了形成S相的Mg,合金的耐热性进一步提高。二者的力学性能接近,差别是前者的工艺性能好(目前2A70用量最大)。 合金中加Ti主要是为了细化晶粒,提高塑性,耐热性主要靠S相的时效硬化和FeNiAl9相的弥散硬化。 两种合金没有自然时效能力,只能人工时效。 主要用于生产鼓风机和压气机涡轮叶片以及发动机活塞等。,2)性能变化规律 单独添加Fe或Ni时,由于形成不溶解的AlCuFe相或AlCuNi相,降低了固溶体中的Cu含量,因此合金的时效效果下降(淬火和时效态的性能急剧下降); 同时添加Fe或Ni时,由于Fe、Ni优先形成FeNiAl9,减小了形成AlCuFe

11、相和AlCuNi相的机会,因此提高了Cu在固溶体中的浓度(尤其当Fe:Ni1:1时),使合金的强度急剧升高; 加入0.4以下的Si可提高合金的强度,改善耐热性,但当Si量较多时,由于Mg2Si量增多,而S相数量减少,合金的耐热性降低。,175 时的持久强度(应力为260MPa) 1最大值 2最小值,时效,淬火,Si对持久强度的影响 1200 、 180MPa 2270 、80 MPa,2、Al-Cu-Mn系,该系合金含较高的Cu,不含Mg或少量Mg,特点是: 合金的Cu量超过极限溶解度(5.7),过剩的相弥散质点提高耐热性。此外,合金的共晶量较多,因此流动性好,可焊性好;塑性和工艺性能好,室温

12、强度比2A70低,但在250 300间高温强度比后者高。,(Fe、Si含量0.3),1) 组织,合金中除相和MnAl6外,还出现一三元相T( CuMn2 Al12 ),合金的相组成物是T,只有当Cu量很低时才出现MnAl6。,2)合金元素和杂质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Cu在接近极限溶解度5 6时,合金具有最高的强度。,力学性能 300 持久强度( 40MPa),最大值,最小值,当Cu在最佳含量6时,Mn对室温性能影响不大,但当含量为0.4 0.8时可显著提高300 时的持久强度。,力学性能 300 持久强度(70MPa),Mn,%,1-退火,2-自然时效,3-淬火,4-200 人工时效,1-0.7M

13、n 2-0.9Mn 3 -0.4Mn 4-1.3Mn 5 -0.2Mn,原因: 1)Mn在Al中扩散系数低,降低主要组元Cu(2个数量级)的扩散系数,因此能大大减缓固溶体的分解速度,提高合金的耐热性; 2)Mn在铸造时易偏析(在枝晶外围部分强烈过饱和),靠近晶界的这种富Mn区使相不易沿晶界析出和集聚,因而促使相在基体中均匀分解,提高合金的耐热性; 3)形成的T相在均匀化和固溶处理时以弥散质点形式析出,该相在时效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缓慢且在高温时具有高的硬度,因此在高温长时间加热过程中组织稳定,对耐热性有利(该相仅极弥散析出时才能提高耐热性)。,过渡族元素Ti、Zr、V等同Mn一样,也能提高再结晶温

14、度、增加固溶体的稳定性、降低Cu原子的扩散系数,对合金耐热性同样有利,其中Zr最明显。 2219、2021在稍微降低Cu 、Mn含量的条件下,同时加入上三种微量元素,充分发挥微量元素的作用,不仅有较高的室温性能和良好抗蠕变性能,还有优秀的可焊性。 Mg提高合金的强度,但使焊接性能急剧下降,在可焊合金中应严格限制; Fe、Si是耐热性有害的杂质,Si降低再结晶温度,加速固溶体的分解,Fe形成不溶解的(FeMn)Al6,降低Mn对耐热性的影响,因此含量0.3。 该系合金多在人工时效状态下使用。 合金的缺点是Cu含量高,耐蚀性差,用于焊接结构,焊缝需阳极氧化或涂漆。,3、Al-Cu-Li系,该系合金是新发展的合金,Cu、Mn保持不变,以Li代替Mg,加入的Li形成与S相近似的LiCuAl2化合物,起强化和耐热作用。但Li的作用必须有Cd存在才能发挥出来。 合金的主要特点是室温强度高、耐热,密度小,是生产飞机蒙皮的良好材料,但生产工艺复杂且Cd有毒,因此应用上受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