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件说明书测绘工程课件朱添欣资料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601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件说明书测绘工程课件朱添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6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件说明书测绘工程课件朱添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6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件说明书测绘工程课件朱添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6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件说明书测绘工程课件朱添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6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件说明书测绘工程课件朱添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件说明书测绘工程课件朱添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件说明书测绘工程课件朱添欣资料(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东经济开发区建筑施工工程放样设计,答辩人:朱添欣,导 师:宁伟(教授),2016年6月11日,学号:2012130005,专业班级:测绘121,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我的毕业答辩!,目录,1 施工放样概述 2 工程概述 3 设计原始资料 4 坐标系统的选择 5 采用RTK测量进行此次设计的放样 6 GPS控制网方案设计 7 总结 8 致谢,1 施工放样概述,1.1 施工放样的定义 施工放样(也称施工放线) 就是把施工设计图纸上建筑物的位置和高程,用仪器并通过放样方法在实地上测量出来。其本质是利用控制点来确定地面上面的特征点,将特征点在地图上放样确定出来。在这之后就可以通过控制点,确定现场需

2、要放样的点的位置,并且根据此点位进行施工。,1.2 施工放样的特点 测绘地形图是将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测绘在图纸上,而施工放样则和它相反,是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按其设计位置测设到相应的地面上。 (1)施工放样目的不同 (2)精度要求不同 (3)与测量工序与施工工序相关 (4)易受具体施工情况的干扰,1.3 施工放样的原则 施工测量和测绘地形图一样,也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然后以此为基础,测设出各个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 施工放样主要有:平面位置的放样、高程放样,以及竖直轴线放样,1.4 施工放样的方法 测设的基本方法:

3、根据已知点(控制点、已有建筑物特征点)与待测设点之间的角度、距离、高差 等几何关系,应用测绘仪器和工具标定。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已知高程。 放样工作组成: 放样依据:测量控制点 放样方法:放样的操作步骤 放样数据:放样时使用的数值,反映已知点与放样点之间的关系数据,放样的方法可分为: 一般放样方法:指仅满足放样点位、直线、角度、距离、高程所需要的要素而无多余观测的一种简便而直接的放样方法。 归化法放样方法:指为了提高放样的精度,先放样一个点作为过渡点(埋设临时桩)。接着测量该过渡点与已知点之间的关系(边长、夹角、高差等);把推算的值与设计值比较得差数;最

4、后从过渡点出发修正这一差数,把点子归化到更精确的位置上去;在精确的点位处埋设永久性标石。,2 工程概述,此次毕业设计的测量区域是如东这边的经济开发区,如东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36.14平方公里,是如东县委、县政府实施“一兴三化战略”和“工业兴县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 其中我主要参与了经济开发区内的如东碧桂园、上漫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中耀港城花园住宅小区的建筑施工放样。通过放样方案的比较,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将建筑的点位放样出来,是此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3 设计原始资料,如东碧桂园坐标放样设计地形图 左图左上角控制点放大图 其坐标为(517210.5081,3580292.9

5、570),此表为碧桂园点位放线坐标表 ,因为坐标过多,只列出了其中一张坐标表,4 坐标系统的选择,本次测区选择采用的是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该坐标系与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轴定向基准相同,网的点位精度相同。是将全国大地网整体平差的结果整体换算到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上,形成一个新的坐标系,称为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5 采用RTK测量进行此次设计的放样,5.1 RTK的技术特点 (1)工作效率:较好的GPS-RTK有十几千米的覆盖范围,能够减少控制点数量和站的数量,一人即可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定位精度高:RTK的水平和高程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3)全天候作业:RTK技术不要求

6、两点间满足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和对天基本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技术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几乎可以全天候作业。,(4)在使用RTK作业的时候,其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极强,可胜任各种测绘内、外业; (5)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快捷地与计算机和其他测量仪器通信。,5.2 RTK的作业过程 (1)启动基准站:架设基站,正确连接各仪表电缆,打开仪器并设置; (2)新工程,定义坐标系统:新建一个新工程,设置测量参数; (3)校正; (4)流动站开始测量: 1)单点测量:打开“测量”图标,选择“RTK测

7、量方法”,然后选择“测量点”的选项,在固定解状态下,才开始测量。,2)测量放样:输入需要的放样数据。操作时,按箭头方向放样。当我们移动到距离布局点距离小于设定值时,手薄上会有提示,之后轻微调节标杆位置,在放样精度误差允许范围内,放样出点位。,6 GPS控制网方案设计,6.1 GPS控制网各项指标 在测量中,用精度来评价观测成果的优劣。精度是精密度的简称,主要取决于偶然误差的分布。各级GPS测量中,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的精度用下式表示,其具体数值见表7-1。 式中, 为标准差,单位为mm; a为固定误差,单位为mm; b为比例误差系数,单位为ppm; d为相邻点的距离,单位为mm。,此次毕业设计的内

8、容为城镇上的建筑施工放样,精度要求属于E级。所以我所布设的GPS控制网的固定误差必须在10a/mm以下,比例误差必须在20b/ppm以下。,GPS控制网的精度指标,一般计算的是同一个控制网中相邻的两点之间的精度误差,其表示方法为: 其中,D为同一个控制网中相邻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此次GPS控制网布设方案属于E等,所以只有边数还有闭合环个数小于10就行了。,此次的毕业设计施工放样,由于控制网的平均距离小于200米,固定误差至少要小于15a/mm,比例误差至少要小于20b/ppm,边长中误差要以小于20mm来衡量,即我方案中的边长中误差要小于1/50。,6.2 GPS控制网布设方案一 图中点TC0

9、1即为地形图中的已知控制点c04,精度分析: 该网形中最大边长179.49m,平均 边长为82.375m。之后采用测边网 模型,然后利用COSA软件计算出 如下结果,其精度分析如下面的几张表:,因为当边长小于200m时,以边长相对中误差小于20mm来衡量,即边长相对中误差小于1/50,满足相关精度标准。,从表7-9中我们可以看出该GPS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大为1/4123 ,小于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的限差1/50 ,所以该网形设计是满足相关精度标准的。,6.3 GPS控制网布设方案二,方案二所布设的点的个数与方案一相同,虽然同样都是采用三角网的布设原理,但是我在考虑到因边角网边长而产生的精度差异

10、及测区内公路分布状况后,就设计了这个点位与方案一不同,并且边角网边长明显大于方案一的这个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三角网更加贴近于测区内的公路分布情况,显得更为合理一些。,符合精度要求,之后用科傻平差软 件计算,其计算结果如下表:,同样边长相对中误差小于1/50,满足相关精度标准。,由表7-14中可以看出该GPS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大为1/4212,小于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的限差1/50,所以该网形设计是满足相关精度标准的。,6.4 方案比较 在对控制网进行设计时,对于不同方案的取舍,是根据在满足规定的精度要求的前提下,使用耗费更少或精度更高的方案。对于前面设计的两个方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案进行比较:

11、 (1)首先,两个方案都符合工程规定的精度要求,都是可行的。 (2)其次,从网的可靠性标准来看,这两个方案都是采用GPS观测,所以可靠性相同; (3)第三,从费用标准来看,这两种网型点数相同,面积相差不大,工作量也相差无几;,(4)方案一中,所计算出的GPS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大为1/4123,而方案二中我们得到的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大为1/4212,而且方案二中所有边长相对中误差的平均值要比方案一小一些,也就是说,方案二比方案一的精度更高一些,而且控制网布设方案二更加贴近于测区内的公路分布情况,显得更为合理一些。 所以我最终采取了方案二作为本次GPS控制网的布设方案。,7 总结,在此次GPS控制

12、网选择的时候,我考虑到因边角网边长而产生的精度差异及测区内公路分布状况,两个方案所布设的点数相同,但是点位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测区实地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控制网布设方案。 在本次设计中我又将测量学、工程测量、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控制测量学、GPS原理及其应用等相关课程重新温习了一遍,使我自己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际,培养了调查、收集有关测区资料、测量方案论证的能力。,8 致谢,以上是我的毕业设计(论文)汇报,欢迎各位答辩组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学生在此对各位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并预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四年来对我的精心栽培!,谢 谢 ! 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