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字技术练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3219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字技术练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字技术练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字技术练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字技术练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字技术练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字技术练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字技术练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案38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字技术 本练案共15小题,用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图3.3-2-8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12题。,1.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 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 2.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丁 D.甲、乙、丁,12.CD(丙与丁图层叠加,反映该地区交通和人口分布,商店布局需考虑交通和人口分布。影响交通运输建设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因此要较合理得出丙图,需叠加地形、河流、人口图,即甲、乙、丁图。),3.

2、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4.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 地形图层 土壤图层 气候图层 人口图层 商业网点图层 农业图层 工业图层 城市图层 交通图层 A. B. C. D.,3.C(GDP增长情况、进出口贸易增长和降水的年变化是纯数字或表格、曲线图类的数据,不牵扯三维空间,贫困人口分布是三维空间分布,可以用GIS数据库处理。),4.A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地形图层(用于了解地形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土壤图

3、层(用于了解土壤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气候图层(用于了解气候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和人口图层,而商业网点图层、农业图层、工业图层、城市图层、交通图层等属于人文地理范畴。,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56题。,A. 第30天 B.第75天 C.第100天 D.第130天,5.A(从图中可看出,不管“波段1”还是“波段2”,实线和虚线的反射率差异最大的日期都在第30天附近。),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波

4、谱特征。图3.3-1-9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67题。,5.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B.RSGPSGIS C.GISRSGPSD.RSGISGPS 6.“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56.BD(本题组考查“3S”技术的分工及GIS数据库的空间分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农业活动首先需要便用遥感技术获得农作物的影像资料;再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农田状况;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应使用全球定位系统。第

5、6题,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决策公交路线合理布局都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而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与土地利用无关。),首都北京因去年9月堵车历时超出人们意料,被人们戏称“首堵”。RS、GPS、GIS技术在疏堵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78题。 7.交警部门为疏通城市道路交通,需及时了解路面交通动态信息,最需要技术部门提供的是( )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技术 A. B. C. D. 8.安保部门为随时掌握银行现金押运车的行车动态,需要()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技术 二颗卫星 三颗卫星 四颗卫星 A. B. C. D.,78.A

6、D(本题组主要考查GIS、GPS的应用。第7题,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等功能。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进行“地点”“状况”等查询,也可以进行趋势分析,采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故A项正确。第8题,GIS能实现提供路况信息,匹配最优行车路线。GPS对车辆定位、导航。监测运动物体GPS至少需要颗卫星同时提供准确数据信息。故正确答案为D项。),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城市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系统建设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如医院利用该系统抢救某重危病人的过程。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7、) A.“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化城市”就是指“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化城市”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D.“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10.“数字化城市”应用的技术有( ) 高速网络技术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GPS技术 A. B. C. D.,910.CD(“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只是“数字化城市”的一部分,数字化城市不仅能方便人们的生活,还能创造财富。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凡是数字地球能用到的技术,同样适用于数字化城市。),11.若对油膜进行监测,最快捷的方法是采用 ( ) A.R

8、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数字地球,图3.1-2-4为2010年6月18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油膜范围图,读图,回答1112题。,12.C(据图中比例尺,可估算图中油膜覆盖面积约为20 000平方千米。),12.图中油膜覆盖面积约为 ( ) A.5000 km2 B.10 000 km2 C.20 000 km2 D.40 000 km2,11.A(对油膜进行监测,最快捷的方法是采取RS技术。),201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与前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此次人口普查难度更大,其主要原因是 ( )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加大

9、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增加 人口普查的项目增多 A. B. C. D.,13.B(国内人口流动规模和频率增加、人口普查的项目增多是此次人口普查难度更大的主要原因。),14.C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14.前五次人口普查是在普查前采用人工画图的方式获取普查小区的平面图,为了克服人工画图不够准确且不能重复利用,以及普查员工作强度大的缺点,本次人口普查运用的新技术手段是 ( ) A.RS B.GPS C.GIS D.GPRS,二、综合题(共30分) 15.阅读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25日,世界首支青少年三极科学考

10、察团正式启程奔赴北极,“探秘世界三极2011中国青少年北极科考活动”在北京举行了启程仪式,由13名中国中小学生组成的科考队将重点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冰川、海洋、沿海滩涂和内陆进行科学考察。其中生态环境的研究课题包括:钻取北极冰川的冰芯样品,测定分析氢同位素(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获取近年来的北极气温、生态环境、淡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由此判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材料二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

11、的哪些特点?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融化,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 (3)全球气候变暖给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15.(1)GPS。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2)RS和GISGPS(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P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1)题,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GPS,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第(2)题,利用遥感获得的资料,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能够显示极地冰川的变化并预测出其变化趋势。只有通过GPS才能判读出海平面细微的变化。第(3)题,利用GPS技术实时对北极熊的行踪进行监测,可了解北极熊的生存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