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 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2291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寓言二则》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古代寓言二则》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古代寓言二则》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古代寓言二则》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古代寓言二则》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寓言二则》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寓言二则》 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寓言二则,关于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韩非子,郑人买履,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55篇,约10

2、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著。全书属于论辩文的占决大部分,文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他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有许多生动的 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成为成语。,听范读,郑人买履,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l,d,su,nng,du,d,正音断句,郑人/有/欲买履(l )者,先/自度(du )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 )。”反

3、归/取之。及反,市罢, 遂(su )/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ng)/信度,无/自信也。”,郑人有欲买履者,,欲:想,要 履:鞋 者:的人,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先自度其足,,度:量长短 其:自己的,事先量好了自己的脚,,而置之其坐。,而:连词,表顺接。 置:放 之:代指量好的尺寸 其:自己的 坐:同“座”,座位,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至之市,而忘操之。,之:到去 而:连词,表转折 操:拿,携带 之:代指量好的尺寸,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乃:就 曰:说 持:拿着,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

4、:“我忘了带尺寸了。”,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 之:代指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及反,市罢,,反:同“返”,返回 罢:结束,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遂不得履。,遂:终于,终于没有买到鞋。,小结:,以上为第一层。 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之:代指鞋 以:用 试之以足 (倒装句,状语后置),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宁可 无:不 无自信 (倒装句,宾语前置),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小结:,以上为第二层。 通过对话,深刻揭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了寓言的讽刺意味。,

5、郑人买履的寓意,说明要尊重客观现实,不要墨守成规。,1、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你能悟出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合作探究,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郑人形象?,死板,固执而又愚蠢的人。,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那我们该怎么做?给我们的启发 是什么?,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地尝试, 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重视根据 实际得出的体会和结论。,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 智子疑邻,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反馈练习,1、解释画线词: (1)度A、先自度其足 B、吾忘持度 。

6、 (2)而置之其坐。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翻译下列句子: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画线词: (1)度A、先自度其足 量长短 B、吾忘持度 。 尺码 (2)而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 (3)至之市,而忘操之。 到去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同“返”,返回/结束(集市交易结束)/终于 2、翻译下列句子: 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比一比 赛一赛,同座之间合作,看谁先完成原文的背诵!,加油!,创作展示,根据寓言的特点,课后创作一则寓言小故事,反映生活中的某个道

7、理。,要动脑筋哦!,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sh,q,hu,j, ,楚人有涉江者,,者:的人,有个楚国人渡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其:他的,指楚人的 坠:掉 于:到,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遽契其舟,,遽:立即,匆忙 契:雕刻 其:那,那个,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 所从坠:剑坠落之处,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8、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停止 所契者:指船上刻记号之处,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小结:,以上为第一层。 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的过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矣:了 而:连词,表转折,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像 此:这样 不亦乎: 不也吗 (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小结:,以上为第二层。 以议论的方式结束全文,发人深省。,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再读课文,读通文意,渡过江河,立刻,匆忙,雕刻,这儿,从,落,到,那,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 已

9、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再读课文,读通文意,他,雕刻,地方,剑,了,可是,像,这样,迷惑 糊涂,了吗,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刻舟求剑的寓意,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楚人形象,不知变通,墨守成规。,试 一 试,解释红体字 楚人有涉江者 而置之其坐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先自度其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解释红体字 至之市,而忘操之。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何不试之以足,翻译下列句子,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宁信度,无自信也 何不试之以足,总结,二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