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074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 (辩证的唯物论),辩证法 (唯物的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联系、发展、矛盾,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7-10课),(第12课),(4-5课),(第6课),(第11课),价值观,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揭示世界的本原,揭示世界的状态,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探究的问题,主要的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知识结构,物质,意识,实践,认识,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基本概念: 基本观点:,物质、运动、规律,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

2、有规律的,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原,2019年4月21日星期W,第四课考点,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2单元)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1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4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5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6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7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8,考点扫描,补充: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5,考点1 主干梳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 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

3、的事物和现象的_,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意识,客观实在,物质形态,客观实在性,共同本质,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特别提示】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考点1 主干梳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_

4、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存在的基础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 (3)世界物质性原理,地理环境,物质性,人口因素,物质世界,考点1 主干梳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 【特别提示】 (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

5、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物质性,(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1、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 一般属性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多样性 可知性 永恒性 无限性,运动,客观实在性,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6、,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 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知识明辨,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

7、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具有暂时性、相对性。,知识明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的有形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D,解析: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因此A项错误; B项缩小了物质的适用范围,也是错误的; C项把自然科学的“物质”与哲学的“物质”混淆在一起,故应排除;D项是正确选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

8、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方 法 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2003年江苏卷论述)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

9、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运用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例题,分析,本题以热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的第四个目标即“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为设题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 本题要紧紧抓住设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运用哲理进行分析思考:从“自然”这一角度,我们要联系到“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和“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

10、律性”; 从“人”的角度,我们要联想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再综合思考,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 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用材料中叙述的事实引出观点,再运用哲学观点统帅材料,将材料和观点糅合为一体,让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避免出现观点和材料“两张皮”的现象。,答:(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原理)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

11、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结合材料分析) (3)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结论),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所左右,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方法论意义】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

12、史的英雄史观。,基本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1)人类社会是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的要素。,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一起产生的。,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在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的基础上认识和改造自然;,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原理表述】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

13、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小结),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 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

14、定力量,D,A,22011江苏卷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题干的引文内容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体现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据此判断,A、B表述不符合题意。C表述体现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 点拨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考点往往联系哲学的其他考点,如“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事物的联系、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15、,要坚持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D,C,D,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所以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没有区别的 B.自然界也是客观的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社会制度,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为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C.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009浙江卷)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 B C D,【解析】材料中的历史现象说明,神灵的产生也依赖于客观存在,在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产生了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据此,得出答案。主要反映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发展规律。,C,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