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并序课件(40张)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1944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并序课件(40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并序课件(40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并序课件(40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并序课件(40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并序课件(40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并序课件(40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琵琶行并序课件(40张)(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重点,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认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处境,从而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理体验;欣赏诗歌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第12课 琵琶行(并序),文本导学,学后自评,1.读准字音 (1)湓浦口( ) (2)贾人( ) (3)迁谪( ) (4)浔阳江( ) (5)嘈嘈( ) (6)六幺( ) (7)幽咽( ) (8)东船西舫( ) (9)虾蟆( ) (10)钿头银篦( ) (11)嘲哳( ) (12)阑干( ),基础积累,Pn,zh,Xn,co,yo,y,fn,h m,din b,zho zh,ln,2.词语理解 (1)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

2、 家在虾蟆陵下住:,通“划”。,通“蛤”。,(2)古今异义 因为长句 古义: 今义:,因,于是;为,写、作。,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介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连词。,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今义: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今义:,突然出现。,鼓出来,高于周围;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使超过一般。,整理。,调整;治理。,今年欢笑复明年 古义: 今义: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年纪大了。,称排行在第一的人。,话,名词,字,名词,说,动词,叫,吩咐,命令,动词,取名,动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数量,名词,这,此,指示代词,表示肯定判断,动词,

3、说话,回答,动词,曲,名词,轻轻地,副词,轻视,动词,暂时,副词,忽然,一下子,副词,衰老,形容词,故意,副词,本来,副词,旧的,形容词,介词,向,介词,对,对于,介词,从,介词,比,介词,向,介词,对,对于,介词,向,介词,从,介词,替,给,读wi,动词,是,3.词类活用 (1)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2)歌以赠之: (3)浔阳江头夜送客: (4)商人重利轻别离: (5)江州司马青衫湿:,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名词用作动词,作歌,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形容词用作动词,浸湿,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什么事? 答:_ 答案 叙述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

4、女之事。 2.诗歌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何共同点? 答:_ 答案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整体把握,3.琵琶女和诗人“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_ 答案 (1)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序与第三段相关部分)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 怨,(2)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序、第一段与第四段相关部分)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 恨,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共写了几个回合

5、? 答:_ 答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段)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段)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重点突破,2.琵琶演奏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乐段? 答:_ 答案 第一乐段:珠落玉盘,清脆圆润,急切愉悦。第二乐段: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三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答:_,“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答案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女激愤幽怨的曲调本就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之情。,疑点探究,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

6、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忧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美点赏析,答:_,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即怎样来描绘音乐的?,答案 第一种,用摹声的手法。如“嘈嘈”“切切”等拟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第二种,用比喻的手法。以声喻声,如用急雨之声、私语之声、莺语之声等;以形喻声,如银瓶乍破、刀枪鸣、铁骑突出、裂帛等。第三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烘托,说明船

7、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第四种,直接描写的手法。如“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等。,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颜色字的读音、含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湓浦(pn 江名) 钿头(din 金花) 银篦(b 发篦) 悄无言(qio 无声息) B.琵琶行(xn 古诗的一种体裁) 敛容(lin 正) 倡女(chn 歌舞艺人) 信手(xn 随),C.虾蟆陵(h m 地名) 左迁(zu qin 升职) 铁骑(ti j 带铠甲的骑兵) 江浸月(qn 影映) D.花朝(zho 早晨) 凝绝(ju 断绝) 幽咽(yu 低沉) 向前(xin qin 先前) 解析 A项“悄”读qio。 B项

8、“倡”读chn。 C项“浸”读jn,“左迁”意为降职、贬官。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莫辞更坐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适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解析 B项徒徙。 C项崖涯。 D项翻反。 答案 A,3.从修辞格的角度来考虑,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C.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析 其余都为设问。 答案 B,4.下列句中加颜色

9、的“寻”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寻声暗问弹者谁 A.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 B.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C.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 D.三年将寻师焉,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动词,寻找。 A项时间副词,不久。 C项量词,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D项动词,探究。 答案 B,5.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同 B.不同,同 C.不同,不同 D.同,不同,解析 介词,替,给。 动词,是。 代词,这,此。 动词,是。 答案 C,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 咏 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10、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寒 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金粟:形容菊花色泽金黄,形态娇小。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宋亡后,孤身隐居苏州,改字忆翁,以示不忘故国。,6.两首诗都赞美了菊花什么样的品格?又分别突出了菊花什么特点?试作简析。 答:_ 答案 (1)两首诗都赞美了菊花独立、耐寒的品格。 (2)白诗突出了菊花在寒冷的秋晨,凌霜怒放的清新美丽;郑诗则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坚贞不屈。,7.两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试作赏析。 答:_ 答案 白诗运用反衬手法,以“蕉折”“荷倾”衬托菊花“金粟初开

11、”,赞美了菊花之美;郑诗运用拟人手法,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发了自己不惧强暴、忠于大宋的情怀。,三、语言表达 8.请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_; _。,答案 (示例)白居易说,生活是“待到菊黄佳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9.筛选下面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将其概括成一句话,不超过50字。 诗歌是什么?它是散文的语言无法转述的部分。那么,试图解释它,肯定是一种主动寻求困境的行为!何况我们要

12、鉴赏的这些“探索诗”又大都是不易读懂的现代倾向的诗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鉴赏”是专业评论家和智慧的一般读者一道完成的。大家的意见相同、相近或相悖,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每一个读者就是另一首诗”(帕斯语),每一种全新的进入都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这种永无止境的多元态势,这种对诗歌审美空间的不断“发现”,本身就是“探索诗”所最为需要的阅读态度。 答:_,答案 “探索诗”的鉴赏是很困难的,需要各方读者共同参与,永无止境地“发现”它多元的审美空间。,四、微型写作 10.文中第二段对琵琶声的描写可以说是古代音乐描写的典范,请仔细阅读,学习其方法,写一段描写声音的文字。 答:_,【参考例文】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潇潇,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