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小论文-论社 会 主 义改造与社 会 主 义改革 以时代为背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7052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小论文-论社 会 主 义改造与社 会 主 义改革 以时代为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毛概小论文-论社 会 主 义改造与社 会 主 义改革 以时代为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毛概小论文-论社 会 主 义改造与社 会 主 义改革 以时代为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概小论文-论社 会 主 义改造与社 会 主 义改革 以时代为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小论文-论社 会 主 义改造与社 会 主 义改革 以时代为背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摘要: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 ,社会主义改造也遗留了不少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遗留下来的问题的解决 ,两者息息相关。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革 关系 息息相关建国初期,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一套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又有很多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面对这些亟待

2、解决的问题,党领导全国各族人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然而同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这两个词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又有何联系呢?一、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毛泽东为首的

3、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正是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调动了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同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使原来与之大体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逐渐不适应起来,以致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邓

4、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应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发展的具体制度管 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当代中国的改革不是修修补补式的,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经济体制,不是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目的同“过去”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一情况下,邓小平等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下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改革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

5、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二、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允许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 。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也就是说,二者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在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

6、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建国初期,我们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城市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但在广大农村,则没有公有制或者说很少。从1953年开始,我们通过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我国在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改革的对象。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改革的对象作了十分明确的论述。他指出: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在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以及科技、 教育等具体制度中还存

7、在不少的弊端。这些弊端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改革不是改革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 第二,从改革的目的。邓小平指出,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终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我们必须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进行改革。 第三,从改革的原则来看。邓小平指出,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二是共同富裕。可见,改革不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中国正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

8、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准备。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当时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毛泽东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这种特别严峻的情况下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就必须尽可能地发展生产力,必须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改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而且变革原来的生产关系,大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不仅满足了当时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物质前提。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

9、成,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同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集中体现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就担负起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任务。然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那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基本适应的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不相适应的一面。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只是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可能的条件和前提,而要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构筑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体制。社会主义改革由此应运而生。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在本质上毫无二致,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改造

10、”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准备,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更何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如果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就无法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也将毁于一旦。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一、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必要准备1.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途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人独创性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2.社会

11、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1956年,我国在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可见,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1.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为社会主义改革埋下伏笔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走上了合作化道路。然而,由于公有化程度

12、过高,所有制形式过于单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些问题为社会主义改革埋下了伏笔。2.社会主义改革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唯一途径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将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把生产力问题放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评价一个社会制度先进与否的最基本标准,如果不能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无从体现;如果不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唯有社会主义改革,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才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总之,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