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六国论》(苏辙) 讲读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680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六国论》(苏辙) 讲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言文《六国论》(苏辙) 讲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言文《六国论》(苏辙) 讲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言文《六国论》(苏辙) 讲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言文《六国论》(苏辙) 讲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六国论》(苏辙) 讲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六国论》(苏辙) 讲读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国论,苏辙,学习目标,1、检查巩固,掌握重点词语、古今异义词(山东 出身)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句式。 2、通过比较阅读,分析文章的脉络,学习作者论证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重点词语解释 1、而在韩、魏之郊 2、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3、韩、魏塞秦之冲 4、而蔽山东之诸侯 5、委区区之韩、魏 6、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 7、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8、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文言检查,9、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10、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 11、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12、佐当寇之韩、魏佐:帮助。 13、以阴助其急 14、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15、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

2、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16、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1、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 2、而范雎以为忧 3、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4、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 此危道也。 5、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6、夫韩、魏,诸侯之障 7、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8、彼秦者将何为哉!,特殊句式:,文本探究,两篇文章都以六国破灭作为议题,借史论政。苏询的六国论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什么?苏辙的六国论中心论点是什么?,苏洵认为“六国破灭”原因在于韩、魏、楚三国贿赂秦国。 苏辙认为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原因在于天下诸侯“不知天下之势”、“虑患之疏、见利之浅” 简言之,老苏谈“赂秦”,而小苏

3、谈“明势”。,文本探究,这两篇文章是如何分析问题的?(论证思路) 学习要求:1、自主思考,列出提纲 2、小组合作,归纳思路,苏洵之文,首先,开门见山,第一句就提出“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 紧接着将这个论点分解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分论点。 再其次,中间部分以史实为依据,先从正面论述,韩、魏、楚因“赂”而亡,再从反面申述齐、燕、赵因力量“孤危”而亡,得出结论若“不赂”秦,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最后讽喻现实,点明作文目的。,苏辙之文,首先,从读六国世家入手,以“窃怪”“深思”巧妙引出中心论点“虑患之疏,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提出问题) 其

4、次,中间用两段论述韩、魏在诸侯纷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得韩、魏,秦可“通其兵于东诸侯”,窥视天下;失韩、魏,山东诸侯国便失去了“当虎狼之强秦”的屏障。 (分析问题) 最后一段指出山东诸侯国的自安之计,识“天下之势”,“厚韩亲魏以摈秦”。 (解决问题),文本探讨,这两篇文章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点? 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分点阐述并举例,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正反对比是这两篇文章的一个共同特色。从全文看,苏洵之文是“赂者”与“不赂者”的对比。苏辙之文是秦“识势”与诸侯“不识势”的对比。 从局部看,几乎处处都在对比。苏洵之文,秦“攻取所得”与“受贿所得”对比,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对比,“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 苏辙之文,范雎、商鞅“重韩魏”与昭王“轻韩魏”的对比,“厚韩亲魏”“应夫无穷”与“贪尺寸之利”“自相屠灭”的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