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1449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课件:2.4探究世界的本质(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本单元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复习中必须很好地掌握。特别注意三对关系:一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二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三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在高考中,常会联系国家方针政策,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考查意识的作用;联系我党指导思想的发展,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要注意辩证把握。结合近几年来各地高考,预测2

2、012年高考对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依然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重点把,握物质、意识的概念、实践的特点、真理的概念及特点等;此外还需重点把握区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范畴,主观题的考查常常会结合第三单元辩证法的知识,运用所学原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 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 的 的组成部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的 。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统一,物质世界,意识,反映,客观

3、实在,物质性,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 、 的 和 。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任何具体的 只有在 中才能保持自己的 ,运动是物质的 和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 的运动。 (3)物质世界是 运动与 静止的统一。 2.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 和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 。,事物,现象,变化,过程,物质形态,运动,存在,固有属性,存在方式,承担者,运动,物质,绝对,相对,客观性,普遍性,意志,创造,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

4、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 。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必须 规律,按 办事。 3.规律是可以 和 的 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和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规律,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利用,条件,形式,讲解一:全面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界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

5、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构成人类社会的人口是客观的、物质性的,因为人类是在自然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性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

6、有物质性。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世界的物质性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是指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3)世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推广引申: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温馨提示】 1.物质是万事万物之和。 【点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物质与物质

7、的具体形态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认为“物质是万事万物之和”,实际上是把物质与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看作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2.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是互相矛盾的。 【点评】并不矛盾。前者是指世界上的一起事物都存在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物质形态和现象。但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是物质而不是精神,这就是世界的统一性。,3.如何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点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把握三个层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强调物质的客观性,划清了唯心主义的界限;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划清了与不可知

8、论的界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征,因此要理解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高考题例】 (2009山东卷2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 B. C. D.,【解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不选;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说明的是德与才的作用,不符合题意。,【答案】 D,【变

9、式训练】 (2009海南卷20)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 ) 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的说法符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的说法错误,自然选择说应该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

10、因;的说法不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答案】 A,讲解二: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正确把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万物都处于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之中,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是没有的。所以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

11、)离开运动谈物质,或者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2.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物质永恒运动的前提下,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着静止状态,但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运动的绝对性是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就事物的性质而言,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暂时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从而就显示出静止状态。其二,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

12、某种特殊的运动。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3.正确理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

13、3)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3.正确理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反对片面夸大人的

14、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知识扩展: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即“想”; 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做”; 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温馨提示】 1.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精神也运动。 【点评】精神也是运动的。然而精

15、神作为物质的反映,精神运动不过是物质运动的反映。所以精神的思维运动本质上仍然是物质的运动。 2.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精神也能成为运动的主体。 【点评】不能。精神的、思维的运动主体,并不是也不可能是精神、思维的本身,而是人脑,是作为物质的人脑。离开了人脑,就没有了人的思维,精神也无从谈起。 3.人们可以创造、消灭、改造规律。 【点评】规律是客观的,因此,人们不能创造、消灭和改造规律。但影响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可以创造、消灭和改变的。不过条件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4.任何规律都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 【点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具体规律的存在是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所以上述观点是错误的。,【高考题例】 (2010陕西卷22) 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