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三单元第六课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1447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三单元第六课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三单元第六课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三单元第六课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三单元第六课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三单元第六课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三单元第六课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三单元第六课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考点突破 文化生活,专题纲目,1.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1)内涵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2)表现 独特性(从不同文化形式看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

2、了巨大贡献。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区域性(从不同地区看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民族性(从不同民族看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A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

3、民族的骄傲。,B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 (1)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1.(2010广东卷)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

4、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故A正确,B、C错,D混淆了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 答案:A,2(2010福建卷)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5、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解析:惠安女服饰汲取了其他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D正确。其余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D,3(2009安徽卷)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解析:本题

6、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京剧经“交融”并“借鉴”而形成,两词体现了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C项符合题意,A、B不合题意,D绝对化。 答案:C,4(2009福建卷)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 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交流与借鉴。闽、台文化之间的“五缘”形象的反映了闽、台之间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

7、与借鉴的丰硕成果,故说法正确;说法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点,不符合题意。 答案:A,5(2009天津卷)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的主题看,

8、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党和政府需要抢救并整理,保护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而由于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很大,所以说法太绝对,是不准确的,故选D项。 答案:D,6(2010安徽卷)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

9、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解析:以上海世博会这一热点作背景,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作为引入点,以“文化世博”的材料作为该题的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因此可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其包容性角度分析。,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

10、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1.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解析:(1)区别 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见证或表现不同 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2)联系 二者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

11、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图示:,2把握文化、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区别与联系。,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并不是接受一切文化,包容性中的兼收并蓄,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不是我国的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吸收或借鉴。 4中华文化不是中国各族文化的简单相加。,1.如今,圣诞节在中国的地位明显提高了,这从众多宾馆提供“圣诞大餐”,一些旅行社开发“圣诞游线”,部分演出公司推出“圣诞狂欢”等可以看出。上述现象表明( )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中华文化博采众家之长 在吸收兼纳外来文化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A B C D 解析:圣诞节是西方的宗

12、教节日,在中国得到民众的认可,说明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也是中华文化博采众家之长的表现,因此C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C,22010年8月18日,广州亚运会各类门票票样正式公布(见右图)。票面主体为亚运吉祥物、广州五羊雕塑、木棉花等图案,背景为广州亚运会核心图形,极具岭南文化气息。门票绽放的浓浓气息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解析:A中源远流长的特征与题意无关。B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显然B与题意不符。C为中华文化的区城性,与题中门票浓浓

13、的岭南文化气息相符;D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题意无关。 答案:C,3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是因为( )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题干材料充分说明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体现了中华文化呈现着

14、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符合题意;说法不正确,排除。本题选B。 答案:D,4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21日上午10时整起,青海人民默哀三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轮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从文化的作用角度来讲,举行“全国哀悼日”( ) 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有利于继承传统优秀文化 有利于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提升综合国力 有利于增强公民政治意识,A B C D 解析:通过举行“全国哀悼日”让悲伤化为力量,增强人们更加努力地去奋斗的精神力量,符合题意,入选;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激励中国人民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符合题意,入选。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C,5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应立足于( ) A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 B彰显西部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个性 C保障各族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D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解析:西部地区有自己的特点,故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彰显西部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个性,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