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1426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6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6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6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6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一、(2015沈阳)阅读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注释】 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

2、北、中五个部分。山阜(f)隐轸(zhn):很多高山。丘陵舄(x)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畴:已耕作的田地。硗(qi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_ 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答案】 1.高高的山峰耸入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印度的疆域)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2.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二、(2015温州市)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

3、白传(节选)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宰:指县令。辟:召,征召。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

4、时游黄鹤楼所作。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_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答案】 1.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觉得他奇特不凡,曾经把他从死罪中救出来。2.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一、第1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初中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即尽量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翻译要到位,译文要注意补充原文中省略的词句,同时语句要准确、通顺。翻译时,第题要注意关键词“入”“清”的解释;第题注意关键词“广”“狭”

5、“形”的解释,同时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印度的疆域”;第题注意关键词“斯”“略”“言”的解释。第2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要能熟练正确的给文言句子断句,必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读懂文句的意思,平时学习时,经典文章一定要熟读背诵,同时有意识地读一些简单的课外文言书籍,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断句能力。该句意为“东部河流纵横,田地肥沃,南部草木茂盛”,“东”“南”两个方位词指出陈述的范围,中间应停顿,“川野”“畴陇”分别指出了陈述的对象,中间也应该停顿。,二、第1题是对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翻译时,先要弄清句子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如句中的“奇”不能理解为“奇怪”,而是“奇特不凡”的意思;还有“其”

6、是代词,指代郭子仪,翻译时要解释清楚。第2题是对文言语句断句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根据句意合理断句,如该句的意思是“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据此,应断为“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内容与题型) 近年各地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常出现考查学生断句和翻译句子的题目。断句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给文言文句段加标点。需注意一些对话标志(“曰”“云”“言”等)和句末语气词(“哉”“乎”“也”“耳”等)。文言文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 翻译句子实际上是考查对关键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一、文言文断句方

7、法 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然则/何时而乐耶?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例:已而/夕阳在山;中/轩敞者为舱。“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

8、语,表方位。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可/以一战。,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例:人不知/而不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例: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例:其一/犬坐于前。此句中“犬”是名词做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10古人的姓、名、字

9、、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1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二、文言文翻译 1特殊句式 (1)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是”。常见的句式有:者,也 者, ,也 ,者也。此外还有“为”“则”“乃”“皆”等表示肯定判断。 (2)被动句。文言文里,被

10、动句中的“于”“为”常作介词,有“被”的意思。例:则人之食于虎,无怪矣。,(3)倒装句。 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 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 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 (4)省略句。 省主语:(他们)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宾语:上使(之,指公子扶苏)外将兵。 省量词: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

11、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都可省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如:“我从而师之”,“从”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译为“我跟从(他),并且向他学习”。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一、(2015福州)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12、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1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至于 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为盛,/,/,有时,飞奔的马,不久,城墙,A,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3、_,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5填空。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清澈的特点,以“素湍”“回清”“_”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形、色、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水势大,水流急,悬泉(或:飞漱、瀑布),声 (或:势),二、(2015武威)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14、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辟命

15、:征召、任命。仄陋:指地位低下的人。岩穴:指隐士。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吴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孟津之河:黄河。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苗裔:后裔、后代。,/,/,D,总共,拜访,通“伸”,伸张,讨伐,征讨,4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面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