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测试卷(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0725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测试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测试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测试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测试卷(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测试卷(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测试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测试卷(有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长乐王回深父C悟言一室之内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答案:D解析:A项,“冯”通“凭”,乘;B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项,“悟”通“晤”,面对面。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惠风和畅(舒畅)B举酒属客(嘱托)C纵一苇之所如(任)D于是余有叹焉(感慨)答案:B解析:劝人饮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苏轼怎么也没有想到,灾难会如期而至: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苏轼坦然接受了,他两次游览赤壁,创作了光照千古的“两赋一词”。B完善各级各类

2、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C由于行业规范性不强,一些企业只顾炒作概念、抬高产品价格,在生产过程中疏忽质量把控,导致市场上的有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真假难辨。D电动车是一种绿色出行工具,因部分驾驶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广州拟出台叫停电动车的新规,这种以限制来替代监管的做法矫枉过正,再次引发争论。答案:D解析:A项,“如期而至” 比喻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灾难不能说“如期而至”;B项,“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C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4依次填入

3、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唐代散文,_,_。初唐散文,虽然仍以骈体为主,但已经透出新的气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_,_,_;晚唐杜牧的阿房宫赋,_,_,_。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借古讽今恢复了秦汉散文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传统骈散结合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提倡质朴的文风ABCD答案:B解析:注意分析三组空格特征。第一组空格主要从整体解说,说明“唐代散文”的整体特征,即“恢复”“形成”,不可能是“提倡”“注重”;第二组空格,主要解说“古文运动”的特点,即“质朴的文风”“反映”和“理论和实践”;第三组

4、空格解说阿房宫赋的特点,应该是先形式后思想,即“骈散结合”,再“借古讽今”,最后是“批判精神”。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2)兰亭集序中作者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或取诸怀抱,_;二是“躁者”:或因寄所托,_。(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一句话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很相近,这句话是:_,_。答案:(1)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9分)梅园记 邹浩

5、岭南多梅,土人薪视之,非极好事,不知赏玩。余之寓昭平也,所居王氏阁,后半山间,一株围数尺,高数丈,广荫四十步。余杜门不出,不见他植何如。问之土人,咸谓少与此比。然此株正在王氏舍东,穿其下作路,附其身作篱,丛篁榛棘,又争长其左右。余久为之动心,顾王氏拘阴阳吉凶之说,不敢改作。顷遇花时,但徘徊路侧,徙倚篱旁,与之交乐乎天而已。欲延一客饮一杯,竟无班草处。 一日,坐阁上,闻山间破竹声,策杖往观焉。则王氏方且遵路增篱,以趋岁月之利。欣然曰:时哉!时哉!喻使辟路而回之,撤篱而远之,视丛篁榛棘而芟夷之,环数百步,规以为圃,曾不顷刻,而梅已颙颙昂昂,拔立乎云霄之上,如伊尹释耒而受币,如吕望投竿而登车,如周公

6、别白于流言而衮衣绣裳。西归之日,前瞻龙岳。回瞩仙宫,左盼魏坛,右盼佛子,其气象无终穷,悉在梅精神之中矣。 夫天地,昔之天地也;山川,昔之山川也。而俯仰之间,随梅以异。梅果异耶?果不异耶?梅虽无言,余知之矣。昔之晦,非梅失也,时也;今之显,非梅得也,时也。人以时见梅,而梅则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故虽寿阳之妆,不以为滥,傅说之羹,不以为遭,而况区区管窥之异,又奚足一吷于其前。姑与客饮酒。 (选自粤西文载)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薪视之 薪:柴火B咸谓少与此比 咸:都C与之交乐乎天而已 交:一起D喻使辟路而回之 喻:说明答案:A解析:薪:像柴火,名词作状语。7下

7、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园中之梅“失时”和“得时”的一组是(3分)()A.B.C.D.答案:C解析:A“围数尺,高数丈,广荫四十步”写的是王氏园中梅的特点;B两句都是表现其“得时”;D“前瞻龙岳,回瞩仙宫”作者西归之日对梅四周环境的观赏。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姓王人家的屋后半山间的园中之梅,在久翳“丛篁榛棘”之后,终于因“时”而彰,“拔立乎云霄之上”。B“如伊尹释耒而受币,如吕望投竿而登车,如周公别白于流言而衮衣绣裳”,表现作者希望建功立业的愿望。C“姑与客饮酒”一句,平淡中见激情,写出了作者因梅得时而生,把酒临风的快意心情。D作者以“自本、自根,自古以固

8、存”的“梅的精神”自况自勉,显现了其宠辱皆忘的豁达胸襟。答案:B解析:表现梅因时而彰。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欲延一客饮一杯,竟无班草处。(5分)译文:_(2)而俯仰之间,随梅以异。梅果异耶?(5分)译文:_答案:(1)想要请客人喝上一杯酒,终找不到铺荆而坐共叙情怀之地。(得分点:延、班草、大意)(2)而一抬头一低头之间,随着梅的变化而不同。梅果真有什么不同吧?(得分点:俯仰、果、大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0分)套袖 铁凝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脸上竟显出了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

9、。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向我介绍孙犁的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 我带了信,终于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了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先看到老人的侧面,就猜出了那是谁。 看见我,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

10、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目光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写作、工作情况。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再次见到孙犁老师,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还刮着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老师迎过来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您是见老。”我说。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老师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颜色是凝重的,但人却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

11、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我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子,也没糊窗缝,正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还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次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

12、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一副棉花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说不清。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

13、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 正月已近。“正月里来是新春”,春天是开拓、创造的季节。春天永远属于勤劳、质朴、潜心创造着的人。春天离珍惜它的人最近。【注】孙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10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套袖”是行文的线索,作者三见孙犁老师,次次都写到了套袖,并通过套袖反映出孙犁老师的不苟言笑与宽容。B本文借物抒情,通过叙写“我”对套袖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颂扬了孙犁老师的简朴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C孙犁老师是大作

14、家,“我”怕见大作家,套袖消除了“我”对孙犁老师的怕。戴着套袖的孙犁给了“我”亲近感。D作者说孙犁老师的住处是高墙大院,并特意用了引号,强调了孙犁老师的院落高大,与他的大作家身份相匹配。E全文反复强调套袖,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的细节,表现了大师品质的高尚,使孙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心。答案:AD解析:A项,“不苟言笑与宽容”错;D项,强调的是心理隔阂和敬畏。11作者为什么在开篇写养在笼中的鸟都怕孙犁?(4分)_答案:欲扬先抑(1分),渲染出孙犁老师很严厉,“我”怕见孙犁(2分);为后文写“我”对孙犁老师印象的转变及孙犁的平易近人作铺垫(1分)。12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