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0691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5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5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5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5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一轮复习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高考考点,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点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考点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考点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考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温故知新,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有人说:“英雄造时世” 也有人说 “时世造英雄”,探究:,是唯物史观,是唯心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 科学又称唯物史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人类的社会生活,社会的物质生活 社会的精神生活

2、,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以及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的精神生活。,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分别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E.航天精神 F.自然地理环境 G.文学艺术 H.人口因素,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爱情观,80年代的恋爱,90年代初的恋爱,90年代中后期的恋爱,21世纪的恋爱,80年代:公园里的恋爱,90年代初:大街上的恋爱,新世纪:网络里的爱情,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为什么中国人的爱

3、情观念会不断变化。,90年代中后期:歌厅里的恋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山楂花开,纯爱永恒,不同时代,却选择同样的“纯净”爱情,这是否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千古梁祝,真爱永恒,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原理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4、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这两则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解析: A。“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因此,A项与题意符合。,A,

5、2、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 B C D,C,3、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的

6、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 B. C. D. 解析:A。本题考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幸福感以物质财富为基础,体现了这点,符合题意,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致,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材料二:促进经济发展转变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对国内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

7、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2)根据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在各个阶段,正确的经济发展

8、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错误的经济发展政策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发展。,普通人对权贵的想象 鲁迅讲过发生在浙江乡下的一则笑话,说一个农妇一天清晨醒来,想到皇后娘娘是怎样享福的。她想,皇后娘娘一醒来,一定就叫:大姐,拿一个柿饼来吃吃。估计,吃上个柿饼,就是这位农妇最大的奢望了。 从前有对乡下夫妻在门口纳凉,老婆问:“当家的,皇上天天上山打柴用的一定是把金斧子吧?”当家的冷笑道:“蠢婆娘!当了皇上还用打柴吗?他老人家一准儿天天在院子里摇着扇子乘凉,喝小米粥还有人伺候着呢。”估计,摇着扇子喝小米粥,就是这位农夫的最高理想。 请问:农夫和农妇的

9、理想能够说明什么问题?,1.民间想象中的权贵,包含着幽默,更包含着普通人当时最大的向往。 2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理想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也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所受的社会教育等密切相关。这个农夫有这样的想法,是由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所受的社会教育等现实状况所决定的,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怎样才能揭开社会历史之谜?马克思解开社会历史之谜的关键是什么?,马克思发现社会历史规律、揭开社会历史之谜的基本过程要创造历史首先就要生活,要生活下去就需要物质生活资料,要有物质生活资料就需要物质生产的实践。 马克思解开社会之谜的关键正在于找到了物质生产实践。,物质资料生产方

10、式,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物质资料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如何分配,三要素,三方面内容,考点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手推磨”和“蒸汽机”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与“资本家”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况。,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11、”,把“蛋糕”做大和把“蛋糕”切好的关系 中国要把“蛋糕”做大,即要把经济搞上去,否则无以民富国强。但“做大蛋糕”还不够,还要清楚应该怎么切,怎样把蛋糕分配好。,为什么“做大蛋糕”还不够,还要把蛋糕分配好?把蛋糕分配好对“做大蛋糕”有什么影响?,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结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态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

1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教学目标:考点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考点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含义: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有哪些?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13、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2、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基本规律。,总结: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

14、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1)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

15、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考点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P91,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性质: (3)实现方式: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性质: 根本目的: 总体作用:,非对抗性的矛盾 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 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 大动力,(2014广州一模)3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强调,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哲学依据是 思维决定存在,守信创造卓越人生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A. B. C. D. ,B,(2014广州二模) 36.(21分) 材料二:广东新型科研机构H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完全按照企业经营模式运作,自负盈亏;所有员工按照业绩进行激励,以专利成果、技术入股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