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7年2月高三物理复习-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课件(共25张ppt)-(共25张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599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7年2月高三物理复习-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课件(共25张ppt)-(共25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7年2月高三物理复习-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课件(共25张ppt)-(共25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7年2月高三物理复习-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课件(共25张ppt)-(共25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7年2月高三物理复习-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课件(共25张ppt)-(共25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7年2月高三物理复习-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课件(共25张ppt)-(共25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7年2月高三物理复习-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课件(共25张ppt)-(共25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7年2月高三物理复习-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课件(共25张ppt)-(共25张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保持小车总质量不变,改变桶内砂的质量,即改变牵引力测出小车的相应加速度,用a-F图象验证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2保持砂桶内砂的质量不变,往小车内加砝码,测出小车的相应的加速度,用a-M-1图象验证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一、实验原理,小车;砝码;小桶及砂;细绳;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垫块;交流电源;纸带及复写纸;打点计时器;导线;天平;毫米刻度尺等,二、实验器材,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 2按如图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挂小桶,平衡摩擦力 3在小桶内装砂,用天平测出砂和桶的总质量m 4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断开

2、电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多次改变砂的质量,重复步骤3和4,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 6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等于砂和桶的总重力mg),作a-F图线.验证a与F的关系. 7保持砂和桶的总质量不变,多次在小车上加放砝码以改变小车的总质量,重复步骤4,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总质量的倒数1/M,作a-M-1图线,验证a与M的关系.,三、实验步骤,四、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1)实验前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实验中是以小车所受牵引力(砂和桶的总重力)当作合外力的,这就要求除牵引力以外的外力合力应当为零。否则,

3、摩擦阻力将是增大实验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2)应当如何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块,小车上不挂小桶,但小车后应连着纸带,打点计时器也应接通电源。接着轻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可从纸带上打点间距是否相等来判断,若不是匀速运动,则可通过移动垫块的位置来进行调节,直到小车做匀速运动为止。,(4)改变桶内的砂或车内的砝码的质量后是否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平衡摩擦力的实质,小车所受动力(重力沿斜面分力)与小车所受阻力(包括小车所受摩擦力和打点计时器对小车后所拖纸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2砂和桶的总质量要远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M).,由得,五、数据处理,1把小

4、车在不同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填在表中,由数据画出它的a-F关系图象,通过a-F图象,我们可以得出a与力F成正比,F,2把不同质量的小车在相同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填在表中,由数据画出它的a-M-1关系图象,通过a-M-1图象,我们可以得出a与质量M成反比,六、误差分析,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 本实验中用砂和桶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砂和桶的总重力),存在误差。砂和桶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砂和桶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误差就越小。因此满足m远小于M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小因实验原理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此误差可因mM而减小,但

5、不可能消去此误差.,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记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平衡过度,平衡不足,由牛顿第二定律,若,则,其中,k减小,即m大了,未满足mM,由牛顿第二定律,其中,k减小,即M小了,未满足mM,七、高考试题,1.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袋如图乙所示。计时器大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

6、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象,2. 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 (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

7、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3.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0开始时讲模板置于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

8、的时间。 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表示为= ;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 。, 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 。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4.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

9、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2,记下所用时间t 用米尺测量1与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_. 用米尺测量1相对于2的高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_。,()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2的高度ho。 进行(1)中的各项操作。 计算与作图时用(hho)代替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 方案正确可行 . 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 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

10、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_。, 改变_,重复上述测量。 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表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5.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 (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

11、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像。,(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6.,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光滑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不可伸长的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重物的质量为m .木块右侧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图甲给出了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连续的点,它们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周期为T0. 根据给以上数据求:,(1)木块的加速度a= . (2)细线对木块的拉力T= . (3)为了减少误差,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