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3---第9讲古代西方文明的滥觞——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0448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3---第9讲古代西方文明的滥觞——古代希腊、罗马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3---第9讲古代西方文明的滥觞——古代希腊、罗马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3---第9讲古代西方文明的滥觞——古代希腊、罗马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3---第9讲古代西方文明的滥觞——古代希腊、罗马文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3---第9讲古代西方文明的滥觞——古代希腊、罗马文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3---第9讲古代西方文明的滥觞——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3---第9讲古代西方文明的滥觞——古代希腊、罗马文明(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讲 古代西方文明的滥觞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深化透析】 一、雅典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的比较,二、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共性 1重视道德和知识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重视教育,主张有教无类;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2肯定人的价值 孔子提出了“仁”即“爱人”的民本思想;他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至理名言。他力图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

2、善的、真正的人。,(1)二者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是一致的。 (2)二者的区别在于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知识就是美德”;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训练 (2012北京朝阳模拟)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点是( ) A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以人的感觉为判定万物的准绳 D强调道德行为是

3、以知识为基础 【解析】 相同点都是关注人。B、 D两项指苏格拉底;C项指智者学派。 【答案】 A,材料型选择题的解法指导,(2012河北高三质检)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解题思路】,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

4、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

5、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二中的“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规范路径】,(2011江苏单科)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

6、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A、B与材料无关,D指伯利克里改革。 【答案】 C,1知识要点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主权在民、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直接民主。 (2)雅典民

7、主政治的目的是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在城邦的激烈斗争中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则是掠夺异邦的财富和奴隶。其实质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2史学观点 近代化是高考常考的长效热点,其内容之一就是政治民主化,而希腊的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可从文明史观角度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考查,也可单独考查雅典民主政治。,1(知识要点)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除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人人平等 D机会至上 【解析】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就是

8、一种直接民主。 【答案】 A,2(史学观点)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 C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D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 【解析】 考查希腊文明。从材料所述来看他认为“我们的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这些是着重强调希腊文明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2012浙江文综)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

9、功利精神的是( ) 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智者学派的主张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分析比较能力。墨家学派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这说明它有一定的功利主义思想;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强调道德修养,与功利无关;智者学派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百科全书派倡导理性,抨击封建专制,这与个人功利不符。故符合要求。 【答案】 A,1知识要点 (1)人文主义的内涵: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2)关注人、肯定人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10、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共同点。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侧重点的差异,智者学派强调“人”价值的绝对性,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对人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整体高于个人的观点。 2史学观点 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与中国孔子类似,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分别与孟子和荀子类似,以此知识为依托,可以渗透对文明史观的考查。东西方古代文明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两者都适应了当时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值得肯定。因此,两者无优劣之分,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化的特征。,1(知识要点)下图为希腊哲学发展简图,促使希腊哲学重心由甲图转向乙图的关键人物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伏

11、尔泰 D亚里士多德,【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希腊哲学发展状况的理解。图示表明古希腊哲学开始由关注自然转移到关注人类社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苏格拉底,他提出知识即美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 B,2(史学观点)孔子说:“质(质朴)胜文则野,文(文采)胜质则史(虚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下列对两位圣贤的话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材料都体现的是中庸思想 B都反对过度与不及,推崇恰到好处 C认为中庸是美德,也是正确的思想方法 D知识即美德,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A、B、C三项表述均正确。

12、材料没有涉及知识与美德的关系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执法情况所反映的实质的认识,属于世界古代政治史。通过题干中关于把“葡萄树”说成“葡萄”而输掉官司的表述,不难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

13、,1知识要点 (1)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开端十二铜表法;发展公民法万民法;总结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罗马法的阶级实质:作为奴隶社会的法律,罗马法的阶级性是不可避免的。维护奴隶制度和奴隶主的阶级压迫是其出发点,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 2社会热点 罗马法体现出来的公平性和法制原则与当前依法治国、建设和谐社会等时政热点相结合,是有价值的命题角度。,1(知识要点)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做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

14、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解析】 由习惯法发展为公民法是由于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则是伴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为了维护帝国统治的需要,因此C项表述不准确。此题应该选择C。 【答案】 C,2(社会热点)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进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

15、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解析】 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题干中“债务奴隶”引起了群众的愤怒,因此为了缓和矛盾进行了调整,但是并没有全部废除奴隶制度。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公民范围进行说明,题干中所述的事例是由于“群众”的愤怒引起的而不是奴隶的斗争。 【答案】 A,3(综合运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

16、,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解析】 第(1)问从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内容上以及法律体现公正性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