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2(岳麓版必修二)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352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2(岳麓版必修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2(岳麓版必修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2(岳麓版必修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2(岳麓版必修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2(岳麓版必修二)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2(岳麓版必修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2(岳麓版必修二)(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课标要求,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

2、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第二阶段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76年“文革”的结束,是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20年;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过渡时期,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从此,我国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二十年,有成功,也有教训;“文革”的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3、义道路越走越宽,市场经济体制也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单元概述,单元复习策略,1.抓住重点,对于第一、二阶段重点通过“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主要事件,来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和教训;第三阶段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是本单元的主线,主要掌握三件事及其意义: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容。复习本单元内容,要把握一条主要的线索,就是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成功的探索,一部分是失误和挫折

4、,这样就使知识显得脉络清晰,便于掌握。 2.本部分内容涉及中共的重要会议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分类比较,既要分清每次会议所作出的重要决议,又要理解每次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3.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理解改革的必要性;注意区分新时期对外开放和旧中国“门户开放”的本质区别。 4.复习时,还要把握一个理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果,以坚定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信念。 5.注意以时间为线,把握不同阶段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一个整体的

5、认识。联系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性、曲折性。,单元复习策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前提: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纲领:1953年过渡时期(19491956年)总路线(“一化三改”)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开端: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4.特点:借鉴苏联经验,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5.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材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们过

6、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加强国防力量的迫切需要); 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

7、: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概况:农业: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起,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1951年,国家开始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实质: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材料二

8、 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土地改革,小农经济经营分散,与国家工业化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需求急剧增加之间的矛盾。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后建立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

9、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1.中共“八大”:1956年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中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请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内容: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

10、求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八字方针 (1)背景: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持续三年的经济困难时期。 (2)内容: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3)结果:到1961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1.面临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

11、盾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2.失误表现: 表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表现在经济建设的高指标,片面追求速度与数量,如1958发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表现在急于人为地、盲目地调整生产关系,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如1958年开展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60年代中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1966-1976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3.影响: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5.吸取的教训 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12、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4.失误原因: 客观原因:中共对中国国情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 主观原因; 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正确认识“左”倾错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致使政治上的“左

13、”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并恶性膨胀。,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问题: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5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大跃进

14、”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 ;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4分)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图2 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值示意图,3.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请阅读下图:,请回答:(共13分) (1)1949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变化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2)19581960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3)19601962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15、原因是什么? (4)1968年和1975年经济发展呈不同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5)综合以上两幅图,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国民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工业增长速度比农业快。 原因:政权巩固,措施得力;苏联援助;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起点低;执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党的正确领导。 (2)急剧上升。原因:一五计划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3)有所上升。原因:党依据“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4)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全面整顿,采取有效措施,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5)

16、启示:坚持党的正确领导;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狗” ,“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