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导论_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3286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_2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_2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_2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_2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_2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导论_2(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主讲:黄庆业 010-80798602(office),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二、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 三、 人力资源的特点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和主要任务 五、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区别,一、管理的概念,定义:管理是指某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管理的计划、组织、人员配置、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他人活动,共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内涵:以人为核心,以建立分工合作为重点,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充分利用或改变各种资源,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达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根

2、本目的在于寻求组织和社会效率的最大化。 发展方向:管理的创新化、整体化和国际化,这是现代各种组织的发展主流。,二、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广义:指以人的生命为载体的社会资源,凡是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狭义:是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称,(为社会创造物质文化财富的人),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具体的、个体的人是其基本形态。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令范围内的人口的总和,侧重于劳动者数量。 人力资源是指 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或将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从事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人们的总称。 人才资源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

3、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们的总称。侧重人的质量,图1.1 人力资源构成,图1.2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及人才资源包含关系,图1.3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及人才资源数量关系,三、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的特殊性: 人力资源既是生产的承担者,又是生产发展目的的实现者,因为一切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特点: 时限性 再生性 资本性 能动性 双重角色 有限性和无限性 社会性和生物性,四、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和主要任务,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即全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 微观人力资源

4、管理是通过工作分析、组织设置、定员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和措施实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提高效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人类学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原理,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培训、选拔录用、考核激励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活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和选拔、培训和发展、激励、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安全与福利等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扩展组织的人力资本 实现组织利润的最大化 人的最大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有效技能 人的有效技能=人的劳动技能*适用率*发挥率*有效率,五、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区别

5、,对人的认识不同 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管理方法不同 基本职能不同,表1.1 劳动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一、历经的主要阶段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渊源 三 、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一、历经的主要阶段,(一)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二) 手工艺制度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科学管理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 (四)人际关系运动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 (五)组织科学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最早注意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国家首推中国 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且素有文官治国的传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人事思想并记录在古代的许多文化典籍中。,(一

6、)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唐代宗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将“得人”看作“为政”的关键。 墨子中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把任用贤能人才看作为政的根本。 人生而有欲,相持而长 荀子:“人生而有欲” ,“所受乎天也”,“欲者情之应也”。,(一)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取胜之本,在于士气 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微彰结合,刚柔相济 四知:知柔知刚,知微知彰。,(一)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德才兼备,选贤任能 汉代王符在潜夫论忠贵:“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康熙:“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

7、何用。” “必才德兼优为准”。,(二)手工艺制度阶段,在古埃及和巴比伦时代,在我国的封建社 会,经济活动中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家庭手 工工厂生产,在这种手工艺制度下,师傅 与徒弟生活和工作在一起,因此非常适合 家庭工 业生产的要求,对工人只是一种浅 层次的管理 ,(三)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科学管理的诞生阶段,以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为标志,此时人事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而正式进入企业的管理活动范畴。许多人力资源管理学者都把这一时期作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开端,或者说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开端。 分工是生产和工厂制度的一个主要支柱。 最早研究分工的詹姆斯司徒亚特(17121780)是英国重商主义

8、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指出:“如果给一个人每日规定一定的劳动量,他就会以一种固定方式工作,永远不想改进他的工作的方法,如果他是计件计酬的,他就会想出一千种的方法来增加其产量” 。,(三)科学管理阶段,亚当斯密强调分工带来的经济利益。他指出:“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间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三)科学管理阶段,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1799年在苏格兰建立了一家棉纺厂。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待遇的反应,雇主和组织应努力发掘人们的天资,消除影响员工的天资充分发挥的障碍。欧文还创建了最早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欧文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即科学管理阶段人力资

9、源的最早系统科学的实践者、行动者。 詹姆斯司徒亚特是该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早思想家、理论家,(三)科学管理阶段,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机械工程师泰勒认为企业应选定标准人(即合乎工作要求的工人)、使用标准工具(即规定铁铲的标准容量)、采用标准方法(即去除多余无用动作)、完成标准工作量(即一个班内每名工人应铲多少吨铁矿砂送进炼铁炉)、给予标准报酬等“五标准”法。 20世纪20年代,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革命。,(四)人际关系运动阶段,1924年到1932年,哈佛商学院的梅奥等人在芝加哥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实验提供了一个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行为研究结果。

10、 霍桑实验的研究结果启发人们进一步研究与工作有关的社会因素的作用,例如群体环境、领导风格、管理者的支持等。这些研究的结果导致了人们所称的人际关系运动,它强调组织要理解员工的需要,这样才能让员工满意并提高生产效率。,(五)组织科学阶段,它强调组织要理解员工的需要,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提高生产力。 组织行为学对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在工作中行为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使人事管理中对个体的研究与管理扩展到了对群体与组织的整体研究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也因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五)组织科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激励理论发展卓有成效的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三种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事管理的

11、理论和实践。 这三个理论分别是: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麦克里格的X理论和Y理论 赫斯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渊源,X理论 社会人理论 Y理论 ,X 理 论,基本观点 人天生好逸恶劳,必须强制性劳动 必须有人指挥、管理他们,多数人也愿意接受指挥和管理 金钱和地位是刺激人努力工作的最大诱因。为了使他们努力工作,应采取物质刺激的办法。 人具有欺软怕硬、畏惧强者的弱点。必须对他们惩罚,迫使他们服从指挥的结论。,X 理 论,x理论指导下管理方式特点 任务管理 进行强制性劳动 物质刺激 严肃纪律,社会人理论,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三个基础学科。 “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12、中关于人的观点: 社会需要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际关系。 非正式组织是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潜在力量。,社会人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管理方式特点: 对人的管理不仅依靠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形式,而且,还要保持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Y 理 论,核心观点: 人天生是勤奋的,他们愿意工作、奉献 人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控制的愿望。 人不是天生就不负责,而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人具有创造性,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显现条件下,只利用了人自身潜力的小部分。,Z 理 论,基本观点: 人能够相互信任 人与人之间具有亲密性 人与人之间具有微妙性,Z 理 论,管理方式特点: 注重组织内成员间的沟通 力求对组织整体进行评价,提倡团队管理 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关 于 人 性 的 假 设,三 、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才主权时代 员工是客户,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 管理重心转向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以劳动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工作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管理中心下移 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和信息化 人才流动的速度、风险与流向的新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构建智力资本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