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基本问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2816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基本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下基本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下基本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下基本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下基本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下基本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基本问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下基本问题,第一课 俄国向何处去,十月革命:背景、时间、领袖及党派、任务、地点、信号、成功标志、历史意义 战时共产主义:原因、目的、领导人、时间、内容、结果 新经济政策:时间、背景、领导人、内容、特征、结果、意义,列宁领导的革命与改革,1、十月革命(背景、概况、意义) 背景: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概况: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意义: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

2、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2、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国内战争结束后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评价: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作用: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回复工作基本完成。,第2课 苏联的崛起,苏联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就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特点、取得的成就(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给我们

3、的教训,斯大林的探索,目标、重大成就、斯大林模式(形成、特点、评价) 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重大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有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国。 斯大林模式(形成、特点、评价) 形成: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起来,也标志着斯大林体质的形成。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评价: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它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从“沙俄”到“苏俄”“苏联”,十月革命:背景、时间、领袖及党派、任务、

4、地点、信号、成功标志、历史意义 战时共产主义:原因、目的、领导人、时间、内容、结果 新经济政策:时间、背景、领导人、内容、特征、结果、意义,苏联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就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特点、取得的成就(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给我们的教训,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巴黎和会:时间、地点、操纵国、性质、签订条约及内容 凡尔赛体系的作用,华盛顿会议及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召开原因、时间、签订条约及内容、影响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召开、内容、实质、影响) 召开:1919年在巴黎召开,由英、法、美操纵,贯穿大国强

5、权政治。 内容: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部分领土划归波兰;政治方面,承认波兰独立;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军事方面,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赔款方面,德国应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影响:凡尔赛和约和同奥、保、匈、土签订的和约共同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非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2、华盛顿会议(原因、时间、条约、影响) 原因:美国为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时间:19211922年 九国公约(内容、影响) 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的

6、“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影响:打击了日本独占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华盛顿会议的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但由于对战败国处理苛刻,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等原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美国的悲剧(作者、评价) 作者:德莱塞 评价: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这本书整个来讲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一个控诉”。

7、 经济大危机(时间、范围、特点、影响) 时间:19291933年 范围: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力大 影响:人民颠沛流离,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计划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各国政局动荡,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罗斯福“新政”(背景、特点、核心和基础、影响) 背景: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为救治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特点: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调整农业,维护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核心和基

8、础:全国工业复兴法 影响: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大危机”与“新政”,大危机 美国的悲剧(作者、评价) 经济大危机:时间、范围、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背景、特点、内容、核心和基础、影响,第6课 邪恶的轴心,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背景、标志、暴行) 背景:德国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 建立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政权 暴行: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

9、借机嫁祸共产党,大肆镇压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疯狂迫害犹太人,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600万犹太人被屠杀。 2、意大利法西斯暴行: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控诉法西斯暴行。 4、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731部队”是日本在中国进行细菌战、化学战计划的主要不对,基地设在哈尔滨,被称为“死亡工厂”。 5、轴心国集团:德意日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相互勾结,共同,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战争的阴云逼近各国人民。,第7课 疯狂的战车,

10、1、慕尼黑会议(召开、内容、影响) 召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 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影响: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全面爆发、规模扩大、最大规模) 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白色方案”)二战全面爆发 规模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空前扩大,第8课 正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国际反法

11、西斯联盟 建立: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作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年1943年,苏军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诺曼底登陆:1944年,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4、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内容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5、柏林战役:1945年苏军开始攻克柏林的战役,希特勒自杀。 6、欧战结束:1945年5月8

12、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7、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影响、启示,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力量;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战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2、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在一起,共同面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3、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4、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的共同发展。,世界反法西

13、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取得胜利的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加强了反法西斯力量根本因素;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反法西斯各国人民英勇奋战。 启示:战争是残酷的,世界发展需要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展和平力量制止战争的爆发;面对国际社会的矛盾与争端时应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和平谈判,友好解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加强各国政治经济合作,求的共同发展。,第10课 “冷战”与“热战”,美苏“冷战”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矛盾加深。 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

14、义国家提出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 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表现(1)政治方面: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2)经济方面:马歇尔计划(也叫“欧洲复兴计划”)。(3)军事:1949年,以美国为首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影响:1949年北约组织和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结束:1911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美国(世界警察) 经济: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特点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投资加大,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扩大。 音乐

15、:20世纪初,爵士乐出现;50年代摇滚乐兴起。 电影:20世纪初,美国好莱坞获得“梦幻工厂”的称号。 2、欧洲联合 进程:1952年,成立“煤钢共同体”;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2004年成员国达到25个。 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各成员国国际地位;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3、日本崛起 原因:外因:美国的扶持;内因:日本政府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坚持“教育先行”战略,培养人才;实行“贸易立国”战略。 表现: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影响:积极

16、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90年代后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二战后的苏东(苏联、东欧)改革,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暴露,阻碍社会发展。 内容:经济方面,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开垦荒地等;同时对工业实行“手术”。政治方面,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2、东欧匈牙利改革 开始:1968年卡达尔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经济方面,把国家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方面,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家政局长期保持稳定,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的标志: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经济领域提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