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356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4.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净化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血液净化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血液净化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血液净化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血液净化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净化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净化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净化感染预防与控制,内 容,血液净化感染的影响因素 血液净化感染的种类 血液净化感染的预防对策,国家有关透析的管理规范,1、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卫医政发 【2005】330号 2、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卫医政发 【2010】35号 3、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卫医政发 【2010】15号,血液净化感染影响因素,一、病人方面: 1、存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缺陷,对感染易感性增加。 2、营养不良、重度贫血,常需使用各种血制品。 3、透析病人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留置导管等容易感染。,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尿毒症时,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受到抑制,体液免疫反应正常或仅稍减弱。 1、淋巴细

2、胞转化功能受抑 体外实验发现:尿毒症患者的血清能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提示尿毒症血清中存在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物质。Nelson等人提出尿毒症病人PHA (植物血凝素)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降低是由于其血清中存在透析不能清除的 大分子抑制物质。,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2、尿毒症血清中存在一种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 慢性尿毒症病人的血浆在体外可抑制正常淋巴细胞的转化反应,说明尿毒症血清中存在一种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 3、吞噬细胞的作用 吞噬细胞使尿毒症病人淋巴细胞对PHA(植物血凝素)和ConA(刀豆蛋白A)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4、营养 尿毒症患者呈现蛋白质热量

3、营养不良。尿毒症时淋巴器官有明显的结构改变。中重度的营养不良可造成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低下,循环T细胞数量减少,辅助性T细胞功能降低,抑制性T细胞增加。 维生素B6缺乏时淋巴组织萎缩,皮肤抑制排斥反应受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降低。 5、其他:尿素和肌酐在在血浆中浓度很高时,可抑制T细胞对PHA (植物血凝素)的反应。,肺部感染机会增加的原因,尿毒症肺损害、左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及患者体弱、咳痰等因素均可导致此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刘琳等 头孢地嗪治疗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的观察 武汉大学学报 2013.34(4):597,据报道,50 %血液净化治疗患者

4、皮肤和鼻部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以在取下管帽或接通透析时,建议患者戴口罩 。 王海燕,王梅.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802482.,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SantosMA, Souto FJ. Infection by the hepatitis C virus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in Mato Grosso state, centralBrazil: a cohort study J . BMC Public Health,

5、 2007,7: 32.,有学者对德国43所血液透析中心2796例患者的调查显示,所有输过血的患者HCV抗体与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51%与21.2% ,而未输过血但透析持续年限超过10年和20年的患者HCV抗体与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11.10% 71.14%与8.16% 42.10% ,认为透析龄增加是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透析龄的危险度大于输血危险度,提示透析龄可以看作一个与输血无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且存在着与透析相关的医源性传播途径。 Himrichsen H,Leimenstoll G, Stegen G,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fac

6、tors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J .Liver disease Gul, 2002, 51: 429 - 433.,1989年Choo等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HCV)以来,对HCV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不断深入,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迄今全球1.7亿2.0亿HCV 感染者。在血液透析人群,尽管1990年开始常规进行HCV筛查,并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减少患者输血需求, 但每年的感染率仍为1.4%1 。国外报道的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为3% 68% ,发达国家患病率较低,发展中国家患病率较高2。国内血液透析患者H

7、CV感染率为25%80%3 1 JadoulM, Cornu C, van Ypersele de Strihou C.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C seroconversion in hemodialysis: A p rospective study. The UCL Collaborative Group J . Kidney Int, 1993, 44(6) : 1322 - 1326. 2 SantosMA, Souto FJ. Infection by the hepatitis C virus in chronic ren

8、al failure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in Mato Grosso state, centralBrazil: a cohort study J . BMC Public Health, 2007,7: 32. 3 毛慧娟,王笑云. 血液透析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现状 J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3, 23 (8) : 611 - 615.,输血及血制品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每输1次200 ml血,HCV感染的危险性增加1.8%;血液透析每增加100次,感染HCV的危险性增加6.1%。 陈丽萌,李学旺,彭立人,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

9、毒症患者乙型、丙型肝炎感染情况研究 J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2, 22(7) : 407 - 409.,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增加了感染机会,引起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Saxena通过对19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发现动静脉内瘘的HCV感染率最高,达到61.7%,其次为人造血管47.8%,临时中心静脉置管为19%,永久导管感染率最低为12.9%。 曾娅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中国血液净化 2005,4(12):674,动静脉内瘘或直接动静脉穿刺血管通路感染率长期留置插管者,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导管留置6周时,导管细菌感染可70%

10、。 李占园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 2012.22(8)1622,Okuda认为血液透析时穿刺所致的两个针眼存在很大的感染机会,一些护士在调整内瘘针位置,或不同患者血液透析结束时,未及时更换手套,在针眼出血时,可能用已污染的手套压迫止血,这些都增加HCV感染机会。 曾娅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中国血液净化 2005,4(12):674,二、透析方面: 1、各功能室混用,没有严格的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存在感染隐患; 2、透析前肝功及肝炎、艾滋病感染情况检测不及时或根本不做检测; 3、HBV、HCV 等感染者未隔离治疗、处

11、置、复用, 治疗室、病床、透析机、复用机、浸泡容器等与阴性患者混用; 4、医护人员不足, 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影响血液净化感染因素,二、透析方面: 5、面积狭窄, 床间距不足, 人员集中, 流动频繁; 6、操作透析机、透析器与管路连接, 采血等处置没有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7、患者透析机共用, 超负荷运转无时间或根本不做封闭消毒; 8、透析器及管路复用消毒剂原液失效、效价下降, 使用时不做含量测定, 浓度过低, 出现消毒伪象;,影响血液净化感染因素,二、透析方面: 9、透析器复用次数过多, 出现破膜、漏血、漏气等现象; 10、污染区空气、物表等环境, 特别是透析机、透析器的外表面不消毒;

12、 11、B液配制过程未做到无菌操作, 使用过程盛装容器不密闭, 开口暴露于空气中; 12、反渗水系统消毒处理不及时, 未定期开展自检工作。,影响血液净化感染因素,血液净化的感染种类,1、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 2、动静脉瘘及人造血管动静脉瘘感染 3、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 每6 个月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和HIV 感染指标。,乙型肝炎现状, 与肺结核、艾滋病并列为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 约1/3的世界人口已经感染HBV 中国人口中约有1/10是乙肝病毒

13、携带者 世界上约75%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在中国 中国血透患者:15%(世界第一) 我院目前血透患者:71人,占13.7%,乙型肝炎,双链DNA病毒(稳定),HBV: 唉,没办法,俺就是 强,外号“死不了”,乙型肝炎,潜伏期:45-160天(平均120天)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院内交叉感染,消化道传播? 可以接种疫苗,乙型肝炎,血液透析HBV传播的途径,丙型肝炎现状, 全球约1.8亿人感染HCV 感染率最高的国家:埃及 中国发病率为:3.2% 中国血透患者:17.5%(世界第一) 我院血透患者:25人,占4.8%; 我院双阳性7人,占1.3%。 (透析在丙肝区),丙型肝炎,单链RN

14、A病毒,室温生存16小时 易致肝癌、肝硬化 抗-HCV阳性提示患者感染HCV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院内交叉感染 无疫苗,潜伏期:14-180天,中国丙肝临床报告病例逐年递增 (2012年:201622例是2003年的近10倍),丙肝(HCV)病毒及其传播特点,1、丙肝目前尚无预防性疫苗 丙肝预防性疫苗的研究面临重重困难 HCV RNA和病毒蛋白存在高度变异性,彼此之间的抗体可能缺乏足够的交叉保护; 在宿主免疫压力的作用下,HCV基因高变区很容易形成免疫逃逸突变株; 缺乏理想的动物和细胞感染模型。,经细胞培养获得的HCV稀释于人血清中,体外25度环境下,病毒活性直至3周后才消失。,2、H

15、CV在室温下具有持久的稳定性,安徽霍山28名感染丙肝病毒,大连4名感染丙肝,甘肃白银14人疑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丙肝门”,世界各国血液透析患者HCV患病率,世界肾脏杂志(2008) 73 (Suppl 109), S6S9,世界各国血液透析患者HCV患病率,世界肾脏杂志(2008) 73 (Suppl 109), S6S9,透析单位内病人HCV传播最可能原因,通过辅助材料和器械表面的交叉感染(包括手套) 透析机内部管路因素可以基本排除 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 输血输液 被污染的侵入性操作 CDC,梅毒(Syphilis),梅毒的起源:“美洲大陆的复仇” Syphilis的由来:高卢病 中国:17

16、世纪初传入 “杨梅疮”、“花柳病” 1949年后,得到有效控制 80年代开始:死灰复燃 2013年:30.04/10万,梅毒,梅毒螺旋体,潜伏期9-90天 与肺结核、麻风并列为世界上三大慢性传染病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院内交叉感染 青霉素为特效药。 目前我院血透患者梅毒阳性3人,可疑3人。,梅毒分期,期:梅毒螺旋体经皮肤黏膜感染后210周,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其溃疡渗出液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此期持续约1个月,硬下疳常可自愈。进入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潜伏于体内,经23个月无症状的潜伏期后进入期。 期:全身皮肤及黏膜常出现梅毒疹,主要见于躯干以及四肢。在梅毒疹和淋巴结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若未经治疗,一般3周3个月后体征也可消退,多数患者发展成期梅毒。,梅毒分期,从硬性下疳至梅毒疹消失后1年,这段时间称早期梅毒(即、期梅毒),早期梅毒传染性强,但组织破坏性较小。 期:晚期梅毒,多发生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