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效应动力学(1)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457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效应动力学(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效应动力学(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效应动力学(1)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节,药物效应动力学,2,药效学定义: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作用机制的科学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 简称药效学。,3,学习内容,1,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4,导入情景: 李女士,25岁,因咽痛、发热、寒战、周身不适入院医 治。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医嘱:注射用青霉 素钠静脉滴注,一日400万U,一次给药。对乙酰氨基酚片 剂口服,1次0.1g,一日3次。 工作任务: 1告知病人使用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的用药目的。 2拟定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措施。 3. 归纳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合理安全使用药物。,工作情景与任务,5,一 药物的基本作用 (了解),Chapter 3,

2、6,(一)定义: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 1、药物作用:是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比如:去甲肾 上腺素与 受体结合) 2、药物效应:机体反应的具体表现,是结果。 (比如: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NA,7,按作用结果分类(掌握概念) 兴奋作用:提高机体机能活动 抑制作用:降低机体机能活动 如:催眠药与咖啡因 如:催眠药 正常 咖啡因,8,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9,(一)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会判断) 1、局部作用:药物与机体接触后,药物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局部所产生的效果。 如:酒精消毒皮肤、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普鲁卡因局麻药 2、吸收作用(

3、全身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分布到机体相应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 如:注射青霉素治疗大叶性肺炎 口服阿司匹林退烧 注意:二者区别点是看是否被吸收入血,10,(二)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直接作用(原发作用):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如 NA BP (2)间接作用(继发作用):是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大多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调节引起。 如 NA BP 心率,11,(三)、选择作用(掌握特点和意义) 选择性: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对某一组织或器官发生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很少或几乎不发生作用。 特点: 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随剂量增加选择性下降。(如:阿

4、司匹林小剂量抗血小板,大剂量解热镇痛抗炎;尼可刹米小剂量呼吸兴奋,大剂量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惊厥 ) 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应用范围窄 选择性低,针对性差,应用范围广,副作用多 意义:1、临床选择用药的基础,临床用药要尽可能选用选择性高的药物;有多种病因或病因未明时,可选用选择性较低的药物。 2、是药物分类的依据 因此:临床用药时,既要考虑药物的选择作用,还应考虑药物的给药剂量,以保证既取得治疗效果,又用药安全。,12,治病,不良反应,药物是双刃剑. 既有治疗作用,又有毒副作用.,13,药物 (drug),与治疗无关,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治疗作用 (therapeuti

5、c action),达到防治效果,(四)、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两重性),14,二重性:指药物对机体能产生防治作用,同时也产生不良反应。 1、防治作用 1)预防作用:提前用药以防治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 如:疫苗、小剂量阿司匹林 2)治疗作用(掌握):指符合用药目的,能够缓解症状或消除病因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 治疗作用根据用药目的可分为: 对因治疗 : 治本 对症治疗 : 治标,缓则治本,急则治标,标本兼治,15,16,2、不良反应(掌握类型及特点),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多数-固有-可预知-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少数-严重-难恢复-药源性疾病),副作用 毒性反应

6、变态反应 后遗效应,继发反应 停药反应 特异质反应 药物依赖性,17,(1)副作用,概念: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和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又称副反应。 产生原因:药物选择性低当其中一种作用作为治疗作用时,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 特点:一般较轻微;危害不大;可预料;不可避免;随用药目的的改变,防治作用与副作用可以互相转化。,18,阿托品,腺体分泌,抑制瞳孔括约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松弛内脏平滑肌,口干,扩瞳,心率,解痉,19,(2)毒性反应,概念: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常见有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肝肾等反

7、应) 特点: 一般在超剂量时产生,也可因病人遗传缺陷、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物而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产生 危害较大 可预知,可避免 分类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亚急性),20,致突变 药物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发生改变,造成基因变异或染色体畸变。 致畸 突变发生在胚胎细胞,影响其发育而致畸胎。 致癌 突变发生在体细胞 导致肿瘤形成。,“三致”反应(药物的特殊的慢性毒性),21,药物沙利度胺引起“海豹肢畸形,反应停于1953年首先由西德一家制药公司合成,1956年进入临床并在市场试销,1957年获西德专利,这种药物治疗早孕期间的孕吐反应,有很好的止吐作用,对孕妇无明显毒副作用,相继在51个

8、国家获准销售。从1956年反应停进入市场至1962年撤药,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台湾省)共报告了“海豹胎1万余例,各个国家畸形儿的发生率与同期反应停的销售量呈正相关,如在西德就引起至少6000例畸胎,英国出生了5500个这样的畸胎,日本约1000余例,台湾省也至少有69例畸胎出生。只有美国,由于官方采取了谨慎态度,没有引进这种药,,22,特点: 只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与剂量无关;与药物原有作用无关;不易预知。 临床症状:轻者如皮疹、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重者如过敏性休克。 过敏原: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或药剂中的杂质或辅料 预防:询问过敏史,皮试等 如青霉素过敏。,(3)变态

9、反应(过敏反应) 概念:又称过敏反应,是指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原因:药物或药物的代谢产物或药物制剂中的其他物质作为致敏物质进入机体引发。,23,青霉素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但许多患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青霉素过敏的本质,对“青霉素过敏”心存侥幸!,重要事情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24,药物过敏反应:药物第一次进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人体就会发生过敏反应。所以,用过青霉素的人再次使用才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曾经用过青霉素不会引起过敏?,25,有部分患者在使用青霉素时,因害怕过敏反应而减少青霉素

10、的用量,他们认为用少量青霉素不会引发过敏。这是把药物的过敏反应和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减少青霉素的用量可以减轻青霉素的毒副作用,但不能避免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有时极其微小的用量也会发生过敏。,青霉素用量小,不会引起过敏?,26,有时患者自以为身体强壮,抵抗力强,使用青霉素不会发生过敏反应。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因为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的本身和个体的体质。过敏体质的人不管身体多么强壮,其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会明显高于非过敏体质的人。,身强体壮不会引起过敏反应?,27,其实,青霉素过敏是青霉素的降解产物青霉素噻唑和青霉素烯酸与机体组织蛋白结合成青霉素噻唑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使机体呈

11、高敏状态,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即与特异性抗体IgE结合,从而发生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与青霉素用药史有关,与剂量的大小、身体的强弱无关。只有正确认识青霉素过敏的本质,才能避免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从而充分利用青霉素的治疗作用。,青霉素过敏的本质:,28,29,30,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有哪些区别?,?,31,32,指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物效应。 苯巴比妥 次日困倦、乏力(宿醉),(4)后遗效应,33,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也称治疗矛盾。(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因菌群失调引起新的感染,即二重感染。 ),(5)继发反应,34,35,36,(6)停药反应 长期

12、使用某些药物, 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复发 或加剧的现象(反跳), 如长期使用普萘洛尔治疗 高血压病时,突然停药可 致血压骤升。,37,(7)特异质反应 少数特异体质的病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很少剂量即可产生超出常人的强烈药理效应。 与免疫反应无关,与遗传有关。(如:如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病人,应用新鲜的蚕豆以及伯氨喹、磺胺类药物时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38,(7)药物依赖性 概念: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病人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药物依赖性。 分类: (1)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如果连续用药突然停药,病人仅表现为主观上的不适而没有其他生理功能的

13、紊乱,但有强烈的继续用药的欲望。 (2)生理依赖性:又称成瘾性。如果用药时病人产生欣快感,停药后不仅出现主观上的不适,还会产生严重生理紊乱的戒断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流泪、出汗、疼痛、恶心、呕吐、惊厥等,甚至危及生命,再次用药后症状消失。,39,原因:产生药物依赖性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滥用。 在药品管理上,将易产生成瘾性的药物称为“麻醉药品”。 此类药品要严格按照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与使用。,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3、合理用药 1)在用药护理中,详细介绍药物疗效、注意事项,增强病人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防范意识。 2)详细了解

14、病史、过敏史、用药史。 3)严格掌握药物的用法、剂量、适应症和禁忌症。 4)严密观察,53,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54,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研究药物(为什么能起作用)和(如何起作用)的。通过学习药物的作用机制,可有助于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本质,为提高药物的疗效、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好的开展用药指导、药物咨询和用药护理提供理论依据。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三、药物的作用机制,55,三、药物的作用机制,最常见,氢氧化铝,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抑制H+-K+-ATP酶,胰岛素-参与糖代谢,噻嗪类利尿药(抑制Na+-Cl-转运体),利多卡因(Na+通道

15、)、硝苯地平(Ca2+),抗菌药(磺胺、喹诺酮),免疫抑制药(环孢素),消毒防腐药、蛋白沉淀剂,阿托(M)、肾上腺素(),56,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1)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中,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并通过信息传递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蛋白质。 (2)配体:是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 配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57,受体,配体(药物),药物与受体钥匙与锁的关系。,58,受体的特性,受体,特异性,灵敏性,饱和性,多样性,可逆性,可调节性,59,(3)药物与受体结合:药物能否与受体结合,可否发生生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亲和力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得

16、多 内在活性大的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强,60,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作用不同,将与受体结合的药物分为受体激动药和受体阻断药。 1)受体激动药(又称受体兴奋药)(吗啡):是指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有位领导、能力强) 2)受体阻断药(又称受体拮抗药)(普萘洛尔):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在位领导,完全没能力) 根据他们与受体结合是否可逆,分为 A:竞争性:(可被有能力者代替) B:非竞争性阻断药:(后台硬,赖着不走) 3)受体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药物与受体虽有亲和力,但仅有较弱的内在活性。(在位领导,能力稍差),61,(4)受体的调节 在生理、病理、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下,受体的数量、分 布、亲和力和效应力发生变化,此为受体的调节。 1)向下调节:在长期使用受体激动药时,可使相应的受体数量减少,敏感性降低,此为受体脱敏或向下调节。这是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