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1张ppt) .ppt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369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1张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1张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1张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1张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1张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1张ppt)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1张ppt) .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本课由中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导入新课。通过图片信息和材料分析两弹一星的背景,主要通过大量图片展示和文字史料分析,使学生了解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在处理本课重点“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时,使用大量图片,梳理发展历程,并通过文字材料的分析,认识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发生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待难点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时,通过人物介绍和时政新闻,化解难点知识。,1.识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

2、断。 3.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http:/ -毛泽东,1.背景,(1)美国敌视中国,(3)美苏争霸,(4)中国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2.成就,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3、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秦山核电站内部,大亚湾核电站,钱学森在美国,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钱学森在美国声名鹊起,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了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的生活。 多年以后,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然而,归途,竟是那么的坎坷。美国当局动用了可能的全部手段

4、,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让钱学森回国,因为“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 坐牢、软禁、恐吓,都未能让钱学森屈服,他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给谁就给谁。” “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以为,我的根在中国。”,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的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精神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此后,我国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投身到“两弹一星”制造事业中,在

5、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与中国人民一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

6、计划。,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神州八号与天宫对接,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1.杂交水稻培育,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2.杂交水稻的意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20%),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邓小平是

7、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袁隆平获奖一览,时间 奖励名称 奖励等级 授奖部门 1981.6 国家发明奖 特等 国家科委 1985.10 创造与发明奖章 金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1993.4 拯救世界饥饿 荣誉奖 Feinstein基金会 1994.12 何梁何利基金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1996.5 日经亚洲奖 日本经济新闻社 2001.2 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国务院 2001.8 拉蒙麦格赛赛奖 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 2004.5 沃尔夫奖 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 2004.10 世界粮食奖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 2006

8、.4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科学院,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I号”,我国从此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之一。,1.计算机技术,2.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1965年,我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已于1998年底获得了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生产及销售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国家。,深圳一家研究院的科学家在2007年10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他们绘出

9、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也是全球20亿黄种人的第一个个人基因序列图,对于中国乃至亚洲人的DNA、隐形疾病基因、流行病预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新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制度)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保证;(政策) 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科学家努力),1.“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粉碎了核威胁,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相关领域发

10、展的强大动力。 3.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解决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4.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新中国主要科技成就的重大作用,世界前列,1983年,银河-I号,计算机技术,世界第一,1973年,杂交水稻,世界第一,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生物技术,世界第三,2003年,神州五号,载人航天,世界第五,1970年,人造卫星,20世纪60年代,导弹,世界第五,1964年,原子弹,两弹一星,地位,时间,成就,1.2001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1、”的获得者是( ) 袁隆平 邓稼先 杨利伟 钱学森,A,2.“两弹一星”是指( )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A,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 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星火计划”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秦山核电站建立,C,4.“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评价是指( ) A.“神舟5号”顺利发射并返航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号”计算机成功研制,A,5.中国以国产微处理器为基础制造出本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神威蓝光”。下列与之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B.中国“银河号”计算机在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 C.中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D.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