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讲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265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讲义(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从萧红的视觉我们感受到了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以及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你们呢? 你们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一、激趣导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作者简介,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

2、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3、(1929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作者与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

4、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作背景,二、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为赏析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2.略读课文,了解其主要内容,理清全文结构。 3.细读课文,品味叶圣陶先生品格,评析他的语文主张。 4.品析本文的写作特点。,三、走进文本,自由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

5、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2.根据下面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1)轻率,不慎重,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 ) (2)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3)商量斟酌。( ) (4)不辞辛苦,勤勤

6、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 ) (5)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6)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不简洁。( ),草率,不耻下问,商酌,鞠躬尽瘁,颠沛流离,拖沓,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5段): 第四部分(第6-8段): 第五部分(第9段):,2.梳理文章结构,听闻叶圣陶先生逝世心情悲哀(谈写作本文的缘由。),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3.赏析课文,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明确:待人厚,律己严。,待人厚:第三自然段:标点、修改文章 第四自然段:送客 第五自然段:复信,律己严:第六-八自然段: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明确:“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

8、述? 明确: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第二课时,问题一:作者和叶圣陶先生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叶先生的逝世,作者的心里是无法言喻的悲哀。请思考:作者在感情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本课原文开头有这样一段话:“写什么呢?这有困难。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先生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

9、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请思考这篇纪念文章在写人物刻画方面有什么特点? 问题三:本文是否实践了叶先生提出的“写话”风格?,合作探究,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却又不失其深致。 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换,简洁有力,深显

10、功力。,感知形象,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1、回味先生的语言,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文

11、风方面重视“简洁”,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治学严谨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待人宽厚,2、 回忆先生的身影,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 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等。,3、 理解先生的苦

12、心,体会情感,1、 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读出深情的赞美。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2、 品味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感的语句,读出深切的怀念。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

13、理想只能糊糊涂涂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没意思。 叶圣陶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四、课堂小结,1、表现于本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是平淡的还是浓烈的?试加以分析 2. 你喜欢张中行的这种文风吗?你觉得文学创作的文采华美与这种平易的文风孰优孰劣? 3. 请指出蕴含着张中行深刻情感的细节刻画。,五、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课后练习,品读课文,思考: 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

14、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交流点拨】 (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句话是对叶老过人品行的高度赞扬。在作者眼中,叶圣陶先生是待人厚的,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品质。例如,吕叔湘先生说,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还有就是叶先生对普通话生疏,但也不耻下问,让“我”给他修润。有人到他家去探望他,告别时,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

15、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这都体现了他的待人厚。,(2)“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在文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接了上文叶老为人宽厚的一面,引出下文叶老严于律己的另一方面,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3)“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风格的严格,对文风简洁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效仿

16、的榜样。,2.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请找出来并品析。,【交流点拨】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大处说,中国的文学界和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坚守语文主张的著名语文学家;小处说,“我”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感情深厚的老师及朋友。表达了张中行对叶老的尊敬与爱戴。,示例:(1)“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通过叶老给“我”回信这件事,“我”明白了十年的浩劫改变了很多人,但叶老始终坚守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黑暗的日子里依旧保持着为人宽厚的一面。,(2)“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在当时文风应简偏繁的现实中,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