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体设计——宋体、黑体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147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字体设计——宋体、黑体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1.字体设计——宋体、黑体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1.字体设计——宋体、黑体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1.字体设计——宋体、黑体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1.字体设计——宋体、黑体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字体设计——宋体、黑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字体设计——宋体、黑体(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字 体 设 计,第一章 汉字字体设计,第一节 汉字的发展,汉字具有极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传说是黄帝史官仓颉所创。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是公元1899年在河南安阳县出土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考证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起源于图画,在甲骨文前文字应该有很长一段发展历史,但是一无从考证。甲骨文是古人记载占卜凶吉的卜文,而后来出现的金文指浇铸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故称金文。这两者可以合称甲金文。,一、甲骨文、金文,一、甲骨文、金文,二、篆书(大篆、小篆),我们现在所说的篆书其实分大篆、小篆两种。大篆出现于西周后期,包括了石鼓古文、刘文和古文

2、。石鼓文是在唐代发现的刻在十个石鼓上的文字,为我国传世最早的石刻文字,字形介于金文与小篆之间,圆融苍劲,古茂雄秀,集大篆之成,为小篆之祖。刘文是汉代流传古文字史驑篇中的文字。在汉代发现的藏于孔子宅中墙壁内的经传和春秋左氏中的文字叫做古文。,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对比实物显得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体结构逐渐整齐,并且慢慢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废除与秦文不相同的文字,通过丞相李斯等人的整理、简化逐步形成的。小篆是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字,它的产生也是古文字时代文字简化第一次总结。

3、,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还使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它几乎脱离了图画文字,而成为正气和谐,形体基本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篆书,既有古代象形文字的古朴感,其图象的抽象趣味在近代的篆刻是常被艺术化。在现代的应用美术中,尤其是国内设计界多把篆书应用于贺年卡、。徽章图案等设计。,三、隶书(古隶、金隶),由于小篆书写起来不是很方便,于是几乎同时,也产生过了形体向两边撑开程扁方形的古隶。隶书的形成在晋代卫恒的四体书势中曾经提到:“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书。”隶书,又称“史书”、“佐书”或“八分”。它是在篆书基础是发展兴起的,在汉代得到了充分发展,“汉隶”成为千古不

4、朽的书法典范之一。 古隶是由小篆走向金隶的过渡字体,也是连接古文字时代于今文字时代的桥梁。它的特点是把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条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竖、点、撇、捺、挑、勾等笔划,这样用笔书写起来就方便了许多。同时。它放弃了小篆随实物画出来的象形文字的形体,使得在秦代以前象形兼表义的文字转化为表义兼表音的文字,并使之后两千余年的汉字形体开始定型。,古隶发展到了汉代就在平直有棱角的笔划的基础是,形成了工整美观、活泼有波势挑法的今隶。这是一种比古隶更加发挥了毛笔书写特点和更加成熟美观的字体。由于它的撇、捺两笔划向两边分散,像个“八”字,所以也称为“八分书”。最早的著名八分书家就势东汉的王次仲。 在现代设

5、计里,一些公司、行号或展示会的全名设计(合成文字)常用隶书。另外,在某些和历史文化有关的书籍装帧中也常用隶书,可表现传统的权威感。,四、楷书(真书、正书),楷书也可称为真书、正书。在西汉宣帝时开始萌芽,成熟与东汉末,在魏以后开始兴盛起来。楷书是从今隶直接转变过来的,它们在形体结构上区别不大,但是用笔的方法不同。楷书在笔划上较平稳,放弃了今隶波动的波势挑法,在形体结构上打破了金隶的平直方正,变八字形的扁方形为永字形的正方形。在笔势上,今隶向外散开,真书向里集中,形成了今天的汉字形体。 著名的楷书家是三国时期魏的钟繇,他把.民间书体中因打破了隶书规矩,而具有的方正平直、简洁易写的特点集中起来,以“

6、横、捺”代替了 隶书的“蚕头燕尾”,促进了楷书走向定型,但是他的楷书还带有隶书的风格。完全摆脱隶书风格的著名楷书家是东晋的王羲之和他儿子王献之等人。王羲之楷书最突出成就在其小楷上,他把钟繇楷书的隶意汰减,结构渐由扁平趋于方整,从而完成了隶书向楷书转变的最后阶段。,五、草书(篆、隶、章、金、狂草),草书是因快速书写和不断简化后自然产生的,每一种字体都有在民间产生和运用的草书,所以草书包括篆草(大篆和小篆的草书)、隶书(古隶的草书)、章草(今隶的草书)、今草和狂草(真书的草书)。从篆草到章草书写较快,容易认识,实用价值很高。今草上下字相连,不容易辨认。狂草一点一画都是字,失去了文字的阅读价值,成为

7、工人欣赏的艺术品。我们目前习惯所指的草书就是今草,与章草相对。,著名的今草书法家是东汉的张芝。唐代徐浩在论书钟提到:“钟(钟繇)善真书,张(张芝)称草圣,右军(王羲之)行法。”另外,王羲之及王氏一门书家,为中国书法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王羲之最大的功绩,就是在楷书行草的演进上具有天才创造性。狂草得名来自于这种草书笔势急剧如狂,写狂草得著名书法家右唐代得张旭和怀素等人,后人对怀素得字的评价是:笔下惟3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 一般草书在造型上难为大中了解,又缺乏实用与易读性,不适用于一般文字 设计。在平面设计钟,当需要表达亲切印象时,因草书具有个性,即信赖、亲切、高雅等特性,用之得法也不失

8、为好素材。在包装设计中,就经常会看到很多用草书为设计元素的作品。,六、行书,行书是在真书的基础上加快书写速度而逐渐形成的。用一句话来形容行书的特点,就是“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行书易记好写,实用范围广。目前社会上除了印刷及重要的字得用正书字外,日用文书一般都用行书书写。“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也可称其为字体)。书断有云:“行书者,乃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刘德升即行书之祖也”。宣和书谱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者之间行书有焉,于是,兼真则谓之真行,兼草则谓之行草。”可见行书不同于隶、楷(图3-11),它

9、的流动程度(指运用联绵笔的多少)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因此,自晋迄今,行书用处最大,用得最广,一般性书写几乎均用之。,七、宋体,文字的发展、演变,写到草书一体,已能说明问题,达到了本章宗旨之需要。尔后的发展演变,乃印刷术发展中的事。 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版镌刻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字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几百年来,在宋体字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长宋、扁宋、仿宋等多种变体。这些新生的字体,都是应雕版印刷和传统的活字印刷的需要诞生的。近代西方印刷术传入后,在西文字体

10、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然而,由于宋体字即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一直沿用至今,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八、装饰体,远在3000多年前的古人创造的形体优美,姿态万千的创意字体。,九、传统吉祥文字图形,在字体的长期发展中,明间也产生了许多创意字体。,第二节 汉字字体设计的基本笔形,一、宋体与黑体的特征,关于汉字的基本笔形,这里主要以黑体和宋体来谈。这两种字体被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和印刷品之中。因为他们工整、规范、结构严谨、笔画单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可循,适合初学者学习与掌握。,(一) 宋体,1、宋体 宋体起源于宋代,发展完善于明代。也称为明体,又

11、叫老宋。其特征是字形方正,横细竖粗。横划与横竖划转折处吸收了楷书用笔的特点,都有顿角。点、撇、捺、挑、勾与竖划的粗细基本相等,尖锋短而有力。有人总结了宋体的特点:“横细竖粗,撇如刀,点如瓜子,捺如扫。” 宋体是印刷字体中历史最长,应用最广的一种.近年来,宋体出现了我种粗细变化的字本,如仿宋,报宋,长宋等,使宋一拓宽了应用范围,也弥补了老宋横,竖,差距大,粗壮有余,秀丽不足的缺点。,宋体笔形塑造,2、 仿宋体 仿宋体一般字身稍长(也有方、扁等形),粗细均匀,每笔的起落均有笔顿,横画稍向右上方倾斜,点、撇、捺、挑、勾尖峰稍长。其结构严谨,笔画浑厚,故其风格既秀雅又挺拔。,3、 长宋体 长宋体横、竖

12、粗细相近,点、撇、捺、挑、勾比较挺拔综合了老宋和仿宋的特点,故其风格既工整典雅,又秀雅挺拔。,(二)黑体,黑体 黑体笔划较粗,方黑一块,因此而得名。其特征与宋体相反,横竖笔早粗 一臻,方头方尾,点,撇,捺,挑,勾都是方正的。所以也叫方体。黑体的风格没有宋体生动活泼。但是庄重有力,适合用于标题或放在醒目的位置,有强烈的视觉冲力。黑体笔划虽然粗细一臻,但也不是绝对的。否则,在遇到笔划多的情况下,会因拥挤是写不下。在笔划少的时候,会显得空旷。所以,在笔划的长短、粗细、横竖之间要作适当的调整,以求得整体上的和谐 臻。方的横、竖笔划两头要稍微加粗一点。点、撇、捺、挑、铁观音的 端也要相应加强。这样字才显

13、得厚实有力。 随着电脑设计的发展,黑体的家族也在不断地扩允,有些黑体也开始出现在正文中,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黑体笔形塑造,二、基本结构规律,汉字的结构如同建筑一样,同样有均衡、对称、和庇、节奏的变化。也像平面构成。在点、线的组合之中存在着力的呼应和对比。只有当成组的点、线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视觉心理构成完美的整体时,才能产生优美和谐及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字体。,1、上紧下以,人的眼睛有时候会产生视错觉。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一张长方形的卡片上,用眼睛找一个中心,标上记号。这个中心称为“视觉中心”也叫几何中心。这时会发现,视觉中主比绝对中心要高出一些,这种现象是自然界中万有引力定律的反映。在字体设计中,

14、这种视错觉随处可见。因此,要把中心定在视觉中心上,使字的上半部分紧凑一些,下半部分宽畅一些,这样才符合审美心理的需要。,2、横细竖粗,在汉字中,横划多于竖划,在视沉上,同关宽度的横线比竖线看起来粗 些。因此,在书写上就形成 横细竖粗。最明显的是宋体,横划与竖划差距很大。黑体地起来横竖笔划一臻,实际上横划要比竖划稍微细一点。,3、主次分明,汉字的基本笔划是从书法的永字八法中延伸出 的,包括横、竖、点、摘、捺、挑、勾等,是创造优美字体的基础。在汉字中,起支撑作用的叫主笔划,不起支撑作用的民副笔划。一般来说,横竖笔划就像建筑中的梁柱。点、摘、捺、挑、勾是建筑中的门、窗等。前者占主要地位,后者占次要地

15、位。在字体设计中,一般要先写出主笔划,再写副笔划。这样有利地安排字体结构。另外,主笔划的变化比较少,而副笔划变化灵活,可以以此调节空是,使字体结构紧凑。,4、穿插呼应,汉字中,除了和部分是不能分割的单形字体以外,其他结构都是由各种基本笔划组成的部首,再以部首结合成的组合结构。可以分为七种: 上下结构:牟、季、李、男 上中下结构:曼、章、莫、鼻 左右结构:辣、棵、颇、使 左中右结构:树、游、衔、湖 上下左右结构:华、覆、唱、活 里外(全包围或半包围)结构:困、同、区、司 穿插结构:多、少、会、有,汉字要写得美观得当,不能只注意笔形的优美,结构间架也同样重要,要仔细研究汉字结构的比例和分割,进行恰

16、当组合。在组合的时候,各部分的部首也不是等分的,而是要根据部首的大小、长短进行调整。例如|“林”字,左右两边笔划完全相同,但在处理时,左边的木要稍小一些,这样看起来会比较舒服,也符合人们左紧右松和上紧下松的审美心理,部首之间和笔划之间要有良好的穿插呼应,形成首尾呼应,。上下相接的优美笔势,从而产生既有活泼的律动,又有安定的效果,要注意避免产生互不相关或重叠拥护的现象。,5、均衡稳定,在设计字体时,一般要先打好格子,定好字距和行距,然后在格子内绘写,以使字体看起来大小一臻,整齐稳定。但是,当我们把每个字都写满了格,却发现文字还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这是因为字的实际整齐统一并不等于视觉上的整齐统一,所以就要求利用视错沉现象来解决大小、黑白、重心三方面问题。,(1)大小的调整,影响字体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外形,二是内白。 外形:指的是字形面积的大小,不同的外形可以产生很大差别,正方形与同面积的以45度角斜的菱形相比,正方形显得小很多。菱形之所以显得大,是因为对角线连接的横竖线条很引人注目的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