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870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幻灯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 地 利 用 规 划 学,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三部分: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第四部分: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第五部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第一部分 土地利用规划总论,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 第二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第五节: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第六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和方案的实施,一、土地的概念,什么是土地? 土壤学中的土壤概念?(园艺、林学、植保等) 土地与土壤的差别?(性质、内涵、功能等),对土地概念理解的几种观点:狭义、广义、平面、立体,1、土地的水平空间范围 1)狭义

2、:陆地表面 2)中义:陆地表面+内陆水域+滩涂 3)广义:陆地表面+内陆水域+滩涂+海洋,2、土地垂直空间范围 对于土地垂直空间范围,即土地的高度,有不同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由地表向上可达地球外层空间,向 下可达地壳底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土地的上界以对流层的顶层为限(极地上空约8公里,赤道上空约17公里,平均10公里),下界到岩石圈上部(陆地约深5-6公里,海洋下平均深4公里)。包括大气圈对流层、水圈、生物圈(含人类圈)、岩石圈。,土地的概念:不同学者的观点,我国和苏联学者:地球表面 澳大利亚:克里斯钦,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环境 美国:巴洛维,土地是受控制的附着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和

3、人工资源的总和 英国:马歇尔,是指大自然无偿资助人类的地上、水中、空中光热等物质的能力 法学观点:能为人们所利用和控制的土地(横向:比如:耕地,交通用地,林地,滩涂;纵向:植物生长的一切必要的空间) 法学的概念更明确了土地的边界,二、土地的功能,土地是自然产物,任何产业(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都离不开土地。 很显然,土地非常有用且很重要,那么它的功能?,如何体现?,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黄果树瀑布,土地的功能,1)养育功能:具有肥力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四大要素:水、肥、气、热都是由土地供应和调节的。动物、人类都离不开农副产品。

4、这种功能在农业上体现更为突出 2)承载功能: 作为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工业等地基和场地,是建筑物的载体; 为人类提供居住、休息、娱乐、工业生产的场所; 这种功能体现在非农业上,对土地肥力、营养等没有特定要求,但重视土地的地质结构、构造等性能,土地的功能,3)仓储功能:是一些矿产资源的仓库,如Cu、Fe、石油、煤、天然气等。 4)景观功能:实际上景观是土地的一种环境资源,如一些风景旅游景点:我国西部的黄土地;岩溶地貌;美国大峡谷等 四种功能总体都表现为:土地是有用的,三、土地的特性,1、土地物质的自然性。(是自然产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注:人类不能创造新土地) 2、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注:

5、要合理利用土地) 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地域差异、区位差异、用途差异) 4、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如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率低(耕地质量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等) 土壤污染问题严重(重金属、农药、化肥等) 养地的重要性 5. 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具有三维空间(长、宽、高); 位置的固定性 ) 6. 土地属性的两重性(自然属性: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社会属性:社会资产),四、土地利用概念,概念: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进行干预的活动。这种干预活动包括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四个方面。,土地是有用的 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利

6、用 这一过程就是土地利用,从土地功能看:,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化,渔猎时期:采集(农业的雏形);狩猎(畜牧业的雏 形)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利用土地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用地和畜牧业用地(畜牧业、农业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村镇和集镇用地(农业、手工业分离)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用地出现(城乡分工),土地利用类型,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用地: 农业、畜牧业、居住、城镇、 商业用地 生产性、非生产性用地,生产性利用,非生产性利用,土地利用的途径,广度扩展(粗放型开发利用):不断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深度挖潜(集约利用):增加劳动投入,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土地

7、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从土地利用历史演变知:自人类出现后就存在对土地的利用行为,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索取的力度不断增加,大大加速了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在经济过程的消耗速度。 人类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措施:如破坏草原、不合理垦荒、砍伐森林等,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流泛滥、风沙危害和土壤的盐渍化、沼泽化等。 怎样才能合理永续的利用土地?,为什么要规划,原因是什么? (20世纪60年代起,掀起了规划热潮) 人类活动干预了自然界,而自然资源并非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导致多方面的环境质量退化问题(水、土、气),自然界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这直接影响到人类安全甚至生存问题。(反面提出了对自然

8、资源利用不能盲目,利用行为要合理) 我国古代就已提出规划的重要性及积极意义(P14:正面提出规划的重要性),一、规划的概念:,什么是规划?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是一种政治行为的实施过程 是一个综合协调的过程 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 是一个质疑的过程 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是一个辩护的过程,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因此:规划不是一层不变设计好的图纸,根据事物发展变化做适当的调配和安排。,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解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议的热点。 解放初期:俄国“土地整理”传入我国; 50年代后期:改称为土地规划; 6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给出了不同的

9、理解意见: 1)认为土地规划应当解决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全部问题; 2)认为土地规划应当解决有关土地利用的全部规划问题; 3)认为土地规划主要是解决在空间上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概念:对特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 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 上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 术经济措施。,三、土地利用规划特性,政策性:政府利用法律和政策进行干预。 整体性:着眼点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全部的土地资源 兼容性:规划对于土地利用系统各目标而言应该是兼容 的(针对多目标而言)。 折中性:各部门在保证利益的同时制定的折中方案 动态性:具有时效性,一、土地利用规划

10、任务,国土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区域自然生态条件,符合区域特点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寻求,1、主要任务:,根据,结合,2、规划具体任务,土地需求,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及牧草地等)需求,非农业用地 (首先是工业用地需求,工业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部门)需求,土地供给,自然供给,经济供给,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实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土地数量,包括已利用土地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供利用土地。由于土地不能创造,位置不可移动, 土地总量固定不变(数量有限性)。在经济学上称为无弹性供给.,土地各种用途相互竞争利用,当某一用途的土地需求增加

11、,其他用途的土地就会转做该用。某一用途的土地供给随该用途收益增加而增加的现象,为经济供给,是有弹性供给。,(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概念: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数量比例关系,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原因,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不同产业用地标准不同,要求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寻求最优土地利用结构。就是在不增加土地投入的条件下,实现土地产出增长。,(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土地利用微观规划(内部规划或详细规划),确定各部门用地的数量与位置,确定什么时间,什么部门在什么地方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分布状态,宏观调控各业用地(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相匹配)。,对不同部门,不同土地类

12、型进行规划。如居民点用地、交通、农业用地(耕地规划、园地、林地等)以便提高各单位用地的土地利用率。,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由于规划的对象、范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有所差异。,对 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范 围,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任 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利用潜力分析 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 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农业用地规划 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

13、划 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2 分 类,1 概 念:不同种类、类型和级别的各类土地利用 规划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系统.,(1)按规划的性质与任务不同(前苏联分类),各部门、企业之间分配土地资源,调整土地关系和规定土地使用范围,(2)台湾根据土地性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非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企业间(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企业内(局部性)土地利用规划,企业内进行空间上合理组织土地利用,2 分 类,(3)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分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等级层次,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施工,土地利用设计,规划深度,现行使用体系(行政区) 全国省

14、市县乡五级制,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错综体系,上一级规划对下一级规划起着控制作用,而下级规划对上一级规划起反馈作用。,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要把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和关系整理好,使其发挥整体效益,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划工作程序(书P32-33),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具体 程序如下:,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是规划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和 规范,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原则包括:,土地总需求和所能提供利用的土地总供给持平,根据计划安排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来估算土地需求量,从土地开发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来估算土地的供给量。,动态平衡原则,

15、平衡关系常常表现为比例关系,平衡就是按比例安排各部门用地比例关系。如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农业内部用地,建设内部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会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内数量比例关系)。,行政管理具有层次性,上一层次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才进行下一级土地利用规划,各层次规划均对下一级起着控制作用,同时它本身接受上一层次规划的控制。,逐级控制原则要求:,土地利用规划逐级控制是方案具体实施的要求,首先进行关系到全局的具有控制作用项目的规划,如各种用地结构布局, 之后再进行土地利用细部规划。,逐级控制原则,集约利用原则(土地数量有限性),公众参与原则(便于规划的实施),公众参与贯穿于整个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

16、过程 实施的途径: 1.让公众参与了解规划的性质、内容和职能 2.吸取广泛的社会公众意见 3.参与规划编制和监督过程之中,综合效益原则(社会、经济、生态),因地制宜原则(体现为土地特性与用地要求的协调上),土地自然体自身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差异 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土地利用方向、方式、深度和广度应根据特定区域的特定土地条件决定。,社会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协调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 经济效益:从深度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生态效益:土地利用过程中自然资源与环境质量的消耗,一、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1、综合评价的目的和内容,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加以全面审查和论证,判 别方案的综合效果优劣,并在多方案中选择综 合效果最佳的方案,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内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综合评价内容包括政治、国 防、社、 会、技术、经济、环境和资源等七个 方面。,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完全性原则, 非相容性原则, 简捷性原则, 客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