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穿刺术及其临床应用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732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静脉穿刺术及其临床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动、静脉穿刺术及其临床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动、静脉穿刺术及其临床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动、静脉穿刺术及其临床应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动、静脉穿刺术及其临床应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静脉穿刺术及其临床应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静脉穿刺术及其临床应用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及其临床应用,概述,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及建立有效输液、给药途径的方法,已 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ICU监测,并成为急诊科 医生的基本技能之一。,(一)适应症,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 衰竭等危重病人,需定期监测中心静脉压者。 需长期静脉营养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者。 需经静脉输入高渗溶液或强酸强碱类药物者。 (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脏手术。 估计手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大手术。 经静脉放置心脏起搏器者。,(二)禁忌症,局部皮肤、组织破损、感染者。 有出血倾向者。,(三)常用穿刺置管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锁骨上路 锁骨下路 颈内静脉

2、穿刺置管 前路 中路 后路 股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解剖: 腋静脉的延续, 起于第一肋骨的外侧缘, 成人长约34cm, 锁骨中点稍内 位于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 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 合为无名静脉, 再与对侧无名静脉汇合成 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解剖示意图一,锁骨下静脉解剖示意图二,锁骨下静脉解剖示意图三,穿刺进路,锁骨下路 锁骨上路 两种 锁骨下路 优点: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方式。 便于消毒准备:穿刺部位在锁骨下方胸壁,较 为平坦, 导管易于固定,敷料不跨越关节,易于清洁和 更换: 不影响颈部和上肢的活动,患者舒适: 利于护理:,锁骨下路 缺点: 误伤锁骨下动脉:穿刺过深时,且误伤

3、后不易 压迫止血,容易形成皮下组织内血肿,甚至假 性动脉瘤。 穿破胸膜和肺组织:如果针干与胸壁皮肤角度 过大有可能。,锁骨下路 体位 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1525度 (Trendelenburgs position),以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同时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避免发生空气栓塞,但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 两肩胛骨之间垫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面部转向穿刺对侧,锁骨下路 体位(一),锁骨下路 体位(二),锁骨下路 穿刺点选择 锁骨中内1/3交界处, 锁骨下缘12cm。 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 进行穿刺。,锁骨下路 穿刺点选择,锁骨下路 操

4、作步骤要点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针与皮肤呈3045角向内向上穿刺,朝向胸 骨上窝。 边进针边抽吸使管内形成负压,一般进针4cm可 抽到回血。 保持斜面向下,以利导丝或导管推进入上腔静脉。 插管深度: 12cm 15cm 妥善固定导管,敷贴覆盖穿刺部位。,3045角,向内向上向胸骨上窝,边进针边抽吸,负压,进针4cm左右,针斜面向下,置入导丝,皮肤皮下扩张器扩张,置入导管,妥善固定,妥善固定,敷贴覆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解剖: 起源于颅底, 被胸锁乳突肌覆盖, 上部位于 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内侧, 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 骨头前缘的下面和 颈总动脉的后外侧, 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 静脉汇合成无

5、名静脉,颈内静脉解剖示意图一,颈内静脉解剖示意图二,穿刺进路,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 和方向,根据颈内静 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 可分为 前路 中路 后路 三种,前路:不易气胸,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中路: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所 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位于此三角形 的中心位置,距锁骨上缘约35cm。 一般选用中路穿刺。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 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 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 后路:胸锁乳突肌的后外缘中,下1/3交界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 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外侧。指向锁骨上窝方向。,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路),去枕仰卧位, 最好头低1530

6、 (Trendelenburg 体位), 保持静脉充盈和减少空 气栓塞的危险性, 头转向对侧。,颈部皮肤消毒, 铺无菌单。,确定穿刺点:胸锁乳 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 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 环状软骨水平,距锁骨 上34横指以上。 左手触及颈动脉, 在其外侧。,穿刺针进入皮肤后 保持负压, 直至抽出静脉血。,插入引导丝 (如用普通注射器则撤 去注射器,从针头处插 入引导丝),导丝进入15cm左右 退出穿刺针。,插入扩张管: 绷紧皮肤,沿导丝插入 扩张管, 旋转扩张管扩张皮肤 。,沿引导丝插入导管 (成人1315cm为宜),退出导丝,固定,覆盖,股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点选择: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 23

7、cm处, 触摸股动脉博动 , 搏动处内侧0.51cm。,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及其临床应用,(一)适应症,直接动脉血压监测:危重及大手术尤其心脏手 术病人。 动脉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气分析和动脉 血乳酸浓度的测定等。 选择性动脉造影: 注射抗肿瘤药物,行区域性化疗: 动脉输液、输血:重度休克及危重病人。,(二)禁忌证,出血倾向: 穿刺局部感染: A11en试验阳性:,A11en试验,桡动脉穿刺前应进行A11en试验 阳性者不应穿刺 A1len试验方法: 病人举臂握拳 压迫桡、尺动脉 放下手臂,松开握拳,解除尺动脉压迫 观察手指的颜色 Allen试验阴性:5s内手掌由苍白变红 Allen试验阳性:

8、长于5s手掌的颜色仍不能变红,侧枝循环,操作步骤示意一,操作步骤示意二,操作步骤实战图,手的位置和穿刺点: 左手 桡骨茎突近端 动脉搏动处,消毒、局麻,穿刺:,穿刺、置管: 慢慢进针,穿到血后, 尽量放平 再向前推进1mm左右 置入导管,退出针心, 连接管道:,注意事项: 穿刺点应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肝素液持续冲洗留置导管:(速度为3mlh, 肝素浓度为2uml),以保证管道通畅,避 免局部血栓形成和远端栓塞。 置管时间不宜超过4d,以防发生导管源性感染。 拔针后局部用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以防形成 血肿。,电除颤,电除颤(电复律 ): 高能量电脉冲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细胞在瞬 间同时除极,

9、造成心脏电活动暂时停止,然后 由最高自律性起搏点(窦房结)发出冲动,重新 主导心脏节律。这种治疗方法称为电除颤,亦称 电复律。,分类:根据除颤仪电脉冲的释放是否与患者心电R波同步,电除颤可以分为同步电除颤与非同步电除颤。 同步电除颤:除颤仪电脉冲释放由患者心电R波控制,电脉冲恰好落在R波降支上,从而避开心肌的易损期。同步电除颤不能用于室颤。,非同步电除颤:也叫异步电除颤,其电脉冲的 释放不受R波控制,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造成 的室颤。 电极板放置:两块电极板通常分别放置于左侧 乳头外侧与右侧锁骨下方,即“双前位”。 “APEX”(心尖)电极板,放置于左侧乳头外侧,“STERNUM”(胸骨)放置于右侧锁骨下方 。 现在的除颤仪大多使用直流电除颤。,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方法! 愈早实施成功率愈高,早期电除颤! 室颤是非同步电除颤的绝对和紧急适应证! 心肺复苏与非同步电除颤的关系: 2005 AHA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提倡心肺复苏(CPR)与电除颤联合使用,称之 为“关键性联合” 指南推荐采用“1次放电5组CPR”方案,一组CPR包括30次胸外心脏按压和2次人工呼 吸,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次/min,故5组CPR大 约需要2min的时间。 实施体外非同步电除颤之后,不要立即检查心律和脉搏,应在继续进行5组CPR之后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