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基础知识之二-spc概念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430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pc基础知识之二-spc概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spc基础知识之二-spc概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spc基础知识之二-spc概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spc基础知识之二-spc概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spc基础知识之二-spc概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pc基础知识之二-spc概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c基础知识之二-spc概念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PC基础知识 之二 SPC概念,制作日期:201808,2,目录,总体指南 SPC概念 过程控制系统 变差 过程控制与过程能力 持续改进循环 SPC术语 常见问题,总体指南,4,总体指南,规范界限管理-风险 质量规范界限作为一个安全区,超过区域就会产生不合格 接近规范边缘时,超出界限的概率会越来越大,意味着潜在不合格 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控制,潜在不合格会转化为真实不合格 最安全的地方,是位于规范的中心区域,5,总体指南,控制界限管理-益处 由(亡羊补牢的)事后检验,转为(未雨绸缪的)事先预防 检验:容忍浪费,缺陷检测,针对产品,以公差规范作为唯一依据 预防:避免浪费,过程控制,针对过程,关注

2、过程的分布,强调改进,6,总体指南-SPC,SPC的历史 背景:工业革命带来大规模生产,单纯依靠事后检测,无法避免浪费。 美国休哈特首次提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以及在生产过程中运用3Sigma和控制图技术。 SPC手册,由ASQC(美国质量控制协会)、AIAG(汽车工业行动集团),联合克莱斯勒、通用、福特三大车厂制定。为汽车行业提供正式的、统一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7,总体指南-SPC,SPC的解释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 把某一过程的数据输出,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控制和改进过程,确保过程稳定受控,预测未来趋势。,(1)统计:技术 定量化

3、统计学技术,例如控制图,(2)过程控制:方法 事先预防,代替事后检测 监控过程,5M1E 收集产品和过程数据,分析和评价 区分变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提出预警,持续改进 将数据和结论应用于设计,8,总体指南-SPC,SPC的解释 SPC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前期硬性固定资产投入,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 依靠事后使用生产采集数据,基于minitab软件进行能力分析,通常只是数据游戏。 工作重点,应侧重于: 系统规划,理清公司的SPC执行流程,并规定:测量系统、设备能力、过程能力的接收准则。 相关人员充分的培训和实践训练,适时收集数据和监控图形。 关注各部门是否完全按流程/标准执行,持续改进,保持

4、过程能力。,9,总体指南-SPC,SPC的目的-受控和稳定 利用统计方法,确保: (1)过程的统计受控,制定控制界限,将过程特性予以量化监测。 (2)过程能力满足,特性数据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 步骤: 分析过程及其输出,将质量特性(characteristic)定量化(quantitative) 使用控制图(control limit)等统计技术,监测过程及其输出 在统计控制的情况下,成功的实施和维持过程 持续改善过程能力(process capability),从系统面减少特性变差(variation),10,总体指南-SPC,SPC的说明 收集数据、研究变差、应用统计方

5、法,并不是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是预防为主,减少浪费,持续改进,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适用于各领域,例如:机器(性能特性),录入数据(差错率),浪费分析(废品率),材料管理(运输时间) SPC通常用于产品特性,但更应该(提前)用于输出产品的过程。 应用SPC之前,必须通过MSA,确保测量系统处于受控状态,不会明显影响数据的总变差。,11,总体指南-SPC,SPC的说明-评价顺序:量具能力 - 设备能力 - 过程能力 评价过程和产品特征的变差,包括:数据本身质量 + 产品特征值的实际变差。 先保证数据质量,排除测量误差;再控制其他条件,选择短时期内连续加工的产品,合理收集数据。 不同公司和组织

6、,有不同的规范和方法。,12,总体指南-SPC,SPC的说明-评价顺序:量具能力 - 设备能力 - 过程能力 (1)分析测量数据的质量(MSA) AIAG:MSA,统计学方法,分析测量系统中2种误差: 系统性误差,偏倚/稳定性/线性;随机性误差,重复性/再现性。 德系:VDA5,“不确定度”评价。 (2)研究设备能力(CMK) (3)试生产阶段,分析用,初始过程能力研究(PPK) 选择2025组以上的样本,每个样本容量为5pcs;过程在现场“受控”。 比对理想值与实际值,分析波动来源(5M1E),识别和消除可以控制的变差。 (4)量产阶段,控制用,控制图(CPK) 定期采集数据,事后分析。确保

7、特性受控、过程持续保持能力。,13,总体指南-SPC,SPC的说明-评价顺序:量具能力 - 设备能力 - 过程能力,14,总体指南-SPC,SPC的意义-预防控制 聚焦于过程。因为过程的变化,才是造成质量变异的根本原因。 由关注产品,转为关注生产过程和系统面。 由传承经验,转为标准化和数据化。 区分正常波动(普通原因变差)和异常波动(特殊原因变差)。 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过程的运行状态。 及时发现异常趋势/征兆。 消除异常因素,减少异常波动,提高过程能力。,15,总体指南-SPC,SPC的应用-设计/制造/检验 适用于设计、制造、检验过程。三者相互关联,实现过程控制。 设计产品规格时,作为参

8、考依据。 制造过程中,作为检查制程和品质稳定性的工具。 检验时,作为判断的标准。,16,总体指南-SPC,SPC的前提-定量化 确定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并将其定量化,然后才能开始控制过程。 定量化包括: 以数据作为基础,建立控制标准; 收集过程中的数据,分析数据; 计算得出数据,获得结论。,17,总体指南-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统计性的反馈系统 含义:自动控制系统,对于生产过程的特性值,保证受控并在要求的范围内;通常采用反馈控制的形式。,过程:共同工作以产生输出的集合体。包括供方、5M1E、顾客。过程的性能,取决于组织与顾客的沟通。,有关性能的信息:确定过程或输出的特性目标值,监测和收集信

9、息,研究过程本质机器变化,确定过程状态。,对过程采取措施:改变操作或过程本身,以保持过程稳定性,保持输出的变差在可接受的界限之内。措施包括:人员、材料、设备、流程、过程设计,对输出采取措施:检测输出,纠正不合格,采取遏制措施,直到矫正措施实施并验证有效。,18,总体指南-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说明 统计是方法,过程是统计对象,预防性控制是目的。 如何统计:通过预先设计的实验,以及统计技术。,19,总体指南-变差,变差分析-变差的必然性 没有两个产品或特性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所有过程都存在变差。 短期变差:例如人工的稳定性、设备精度。 较长期间内的变差:例如设备工具磨损、制程的周期性变化、环

10、境影响。 因此,测量周期和测量时的条件,会影响所获得的变差数据。 由此规定公差范围(界限)、测量频率和时间。,20,总体指南-变差,变差分析-质量的统计观点 产品质量具有变异性,即变差 产品质量的变差不可避免 变差是质量的敌人 变差超过标准或期望,意味着发生问题,出现“异常” 质量改善,意味着持续减少过程的变差 变差包括普通原因(common cause)与特殊原因(special cause) 普通原因“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是稳定系统的偶然原因 特殊原因可能有害,也可能有利,需要识别和区分处理,21,总体指南-变差,变差分析-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22,总体指南-变差,变差纠正-局部措施和系统

11、措施,23,总体指南-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1)过程控制系统,目的是分析过程是否受控,对是否采取措施,做出经济合理的决定。 从而避免2种错误:不需要控制时,过度控制或擅自改变;需要控制时,控制不足。 当不存在特殊原因时,避免错误信号,防止过度控制。 当出现特殊原因时,提供统计(预警)信号,防止控制不足。 分析特殊原因,采取措施:如果有害,予以消除;如果有利,予以固化保留。 由此预测过程性能,评价是否满足顾客期望/要求,作为持续改进的基础。 使用控制图,可以发现异常、及时预警,但无法显示原因,需要进一步分析。,24,总体指南-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2)过程

12、能力,由造成变差的普通原因确定,代表过程本身的最佳性能(例如分布宽度最小)。 (3)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两个相对的概念: 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下的过程,收集的数据即可证明过程能力,但可能没有落入规范界限(受控但不满足要求)。 内外部顾客更关注过程的输出,以及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而不考虑(输出前)过程的变差(满足要求优先)。 如果过程的分布宽度不可接受(未受控),可以临时允许生产最小量(不可避免)的不符合规范产品; 同时,采取系统措施,减少变差的特殊原因,改进过程能力和输出,受控且满足规范要求。,25,总体指南-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4象限图 1类:最理想,产品符合要求,过程受控,过

13、程能力达标。 2类:产品符合要求,过程受控,但普通原因的变差过大,必须减少。 3类,产品符合要求,过程不受控,必须识别并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 4类,产品不符合要求,过程不受控,必须同时减少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过程不满足要求,输出的产品也会不符合要求,26,总体指南-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4象限图 顾客可能接受第3类,原因如下: 顾客对规范要求之内的变差不敏感; 为控制特殊原因所投入的成本,超过顾客的所得利益; 特殊原因已被识别,其记录表明是稳定、可预测的(已知)。 这时,顾客可能会要求: 该过程是成熟的,例如已经过几个循环的持续改进; 允许现有的特殊原因,在已知时间内,产生

14、稳定的后果(可预测); 过程控制计划得以有效运行,确保所有的过程输出符合规范,并能预防新的特殊原因、现有特殊原因的不稳定。,27,总体指南-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改进趋势,28,总体指南-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实施步骤 先证明某个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再计算其过程能力。 (1)过程能力,意味着从过程中获得统计数据,预测过程性能。 如果基于不稳定的数据,预测没有价值;因为特殊原因会造成预测失效。 (2)短期能力:判断过程是否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运行,否则需采取措施,解决变差的特殊原因。 用于验证首批/试产产品,减少特殊原因;以及机器能力研究,验证过程实际性能,是否

15、符合工程参数。 (3)长期能力:确认过程稳定、符合短期要求后,在较长时间收集数据,能够涵盖所有预期的变差原因。 用于计算长期的能力和性能指数;以及量化过程性能,评估批量生产的能力,是否满足顾客要求。,29,总体指南-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实施步骤 以上涉及到多个不同的指数,因为: 没有一个单独的指数,可以适用于所有过程; 没有一个既定的过程,可以通过一个单独的指数来完整描述。 例如同时使用Cp和Cpk,与图表技术一起应用,可以更好理解估计的分布和规范界限的关系。 意味着比较“过程的呼声”和“顾客的呼声”,并努力使二者一致。 所有指数都有不足之处,而且可能产生误导。 组织应当与

16、顾客确认使用哪些指数,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性。 SPC手册第II章第5节,描述了能力和性能指数的选择,以及在使用这些指数时的注意事项。,30,总体指南-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过程受控和过程稳定的区别 (1)ISO标准:过程稳定,意味着过程输出分布的(中心)位置不变,(离散)宽度不变。 但评价方法不确定,例如:基于假设检验,去检查不同子组背后对应总体的均值,是否与离散相等?或者 基于控制图来判定?不能简单认为超过控制限即视为不稳定。当子组数大到一定程度,肯定有绘制点超过控制限。 (2)德系DIN标准:强调从操作者的角度,看待过程是否受控。 同样意味着过程输出分布的(中心)位置不变,(离散)宽度不变; 或者只有可预见的趋势改变,或者变化没有超过可预见的范围,那么过程视为受控的。,31,总体指南-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过程受控和过程稳定的区别 不同公司的不同做法: (1)德国海拉公司:使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判断过程是否发生中心和离散的改变,决定指数名称。 (2)Bosch公司:检查单值是否超差,并检查超出控制界限点的数量,是否符合预期范围,决定指数名称。 (3)一般使用Pp/Ppk描述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