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幻灯片0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151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幻灯片0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杜甫诗三首》幻灯片0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杜甫诗三首》幻灯片0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杜甫诗三首》幻灯片0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杜甫诗三首》幻灯片0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幻灯片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幻灯片0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诗中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入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对下层人民的疾苦寄予诚挚的关怀和同情。,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人誉其诗为“诗史”。 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汲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反复咏叹、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律诗在唐代诗

2、人中最为出色,他首创的“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中唐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对后世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影响很大。,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如:曹丕的燕歌行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像这首诗将诗人万里飘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靠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

3、”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不仅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做到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更显得节奏铿锵,富有音乐美感。,(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律诗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 押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要求押平声, 且一韵到底。 2 对仗: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3 平仄:律诗和绝句的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 所谓“失粘”,应该是指邻句不相粘“粘”的意思是两句诗的平仄相同,而邻句则是指下一联的上句和上一联的下句。 与“失粘”类似的规则,还有“失对”,也就是同一联的上下两句没有平仄相对,海南省

4、农垦三亚高中老安,秋兴八首解析,背景: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客居他乡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本文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一个基调:抒羁旅之愁,悲国家之事。 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 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到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 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海南省农

5、垦三亚高中老安,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 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 诗人极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 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迟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 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

7、信、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 泊、功业无成的感慨。,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怨恨),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赏析诗歌,【讨论】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

8、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诗解意)。 “朔漠”

9、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

10、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

11、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

12、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归纳寓意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同

13、样是“昭君出塞”的事迹,杜甫笔下的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满腹“怨恨” 的昭君,而在史学家翦伯赞和剧作家曹禺笔下,昭君却成了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请思考: 若以“由昭君出塞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你打算选取什么角度来写? 作业:将上面的话题作文扩展成文,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诗人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

14、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背景介绍:,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朗诵提示,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 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 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 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首句要读得高亢激昂,次句要读得回环 婉转。,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第二联的“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要一气读出,然后作延长音(木、江) 第三联的“悲”“常” “病”“独”等字要重读以

15、示沉重。 尾联宜慢读,并读出自怜自嘲的况味。,诵读提示:,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 风急 天高 猿哀 渚清 沙白 鸟飞 每一种景物都夹杂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有特别的意义。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感到“悲哀”。,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三、四句从大处着眼。落木纷纷,可知是深秋,叶本无声,而萧萧有声,其境界阔大可知了。无边,写出景象的壮阔,又可见秋意正深,其肃杀之气已经遍临天下了。其滚滚而来的江水,是多么地一泻千里而不可阻挡啊!这两句写得境界阔大而意境深远,而气象寥廓肃杀,于苍茫之中又增添了多少的悲壮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16、尽长江滚滚来。,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种种原因,无一字虚设,无一字没有丰富的内涵。有人认为这两句八重悲哀。试问有哪八重悲哀?,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三重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四重经常作客更可悲;五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六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八重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啊!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杜诗的深沉蕴藉。”,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包含了多少的内容?,“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