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大专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308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大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内分泌大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内分泌大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内分泌大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内分泌大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分泌大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大专课件(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内分泌腺示意图,第十一章 内分泌,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内分泌(endocrine):是指细胞分泌的物质直接进入血液或其他体液的过程。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激素(homone):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传递信息的具有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激素的作用:调节新陈代谢、生殖、生长与发育及维持内环境稳态。,一、激素的作用方式,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二)相对特异性,(一)信息传递作用,(三)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四)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相互协同,2、相互拮抗,3、允许作用,1mg甲状腺激素产可增加产42

2、00kJ。 1分子TRH10万分子TSH 1分子肾上腺素肝细胞产生1亿分子1磷酸葡萄糖。 1分子胰高血糖素1万分子的磷酸化酶,指某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或細胞发生作用,但它的存在却使另一种激素产生的效应明显增強,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糖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三、激素的分类和作用原理,(一)分类 1、含氮激素:蛋白质激素、肽类、胺类 2、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二)作用原理 1、含氮激素的作用原理: 第二信使学说 2、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 基因调节学说,三、激素的分类和作用原理,(一)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含氮激素(第一信使)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细

3、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cAMP、Ca2+、 cGMP、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等(第二信使物质)浓度的变化,分别通过蛋白激酶A、钙调蛋白、蛋白激酶C及促进胞内贮存Ca2+释放而诱发靶细胞内特有的生理效应。,三、激素的分类和作用原理,(二)类固素醇激作用机制基因调节学说 类固醇激素分子小,且有脂溶性。容易通过细胞膜,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然后进细胞核内,激素与核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进而启动或抑制DNA的转录过程,从而诱导或减少某种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而引起相应的生理效应。,激素的受体: 受体分类: 细胞膜受体:G蛋白耦联,酶耦联。

4、 细胞内受体:胞浆受体、核受体。 受体的调节:数量、亲和力 上调(up regulation): 下调(down regulation):,第十一章 内分泌,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 (一)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垂体门脉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下丘脑-垂体束,(二)下丘脑调节肽,二、腺垂体,腺垂体激素(共七种) 1、生长激素(GH) 2、催乳素(PRL) 3、促黑激素(MSH) 4、促甲状腺激素(TSH) 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6、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一)生长激素(GH),1、生理作用

5、(1)促生长作用:全身性,脑除外 侏儒症幼年时期GH分泌不足 巨人症幼年时期GH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成年时期GH分泌过多,(一)生长激素(GH),生长素介质(somatomedin, SM)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两种亚型。 IGF-1:介导GH促生长作用。 IGF-2:胎儿生长。 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GH刺激肝、肾产生 SM的作用; -促进硫酸盐、氨基酸进入软骨细胞、 -加速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软骨增殖与骨化,使长骨加长.,(一)生长激素(GH),(2)促代谢作用: 蛋白质:促进合成,减少分解 脂肪: 促进分解利用 糖: 加强利用(生理量) 抑制利用(过量),(一)生长激素(GH),2、

6、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的双重调节:GHRH促进 GHRIH-抑制 (2)激素的反馈调节 (3)其他调节因素: 代谢因素的影响:低血糖刺激最强 睡眠的影响: 慢波睡眠时 激素的影响:,(二)催乳素(PRL),1、生理作用 (1)对乳腺的作用:促进妊娠期乳腺进一步发育;引起并维持泌乳。 (2)对性腺的作用:促进LH受体的生成 (3)参与应激反应 2、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的双重调节 反射性调节,临床联系,有实验表明: 小剂量PRL能促进排卵和黄体生长,并刺激雌激素、孕激素的分泌。 大剂量PRL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溶解黄体的作用。 高PRL症患者表现:闭经、溢乳、不孕 血中PRL异常升高,(三)

7、促黑激素(MSH),主要作用:促进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合成和激活,从而促进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使皮肤毛发颜色加深。 分泌的调节:下丘脑的双重调节,平时以抑制作用占优势。,(四)促激素,1、生理作用 (1)促进靶腺组织增生 (2)促进靶腺激素的合成,调节性激素:直接作用靶器官 GH,PRL,MSH 促激素:直接作用靶腺 TSH: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腺细胞增生 ACTH: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合成、释放和腺细胞的增生 FSH:促进卵子与精子的生成;卵泡分泌雌激素 LH:促进黄体的生成、排卵;刺激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腺 垂 体 激 素,腺垂体功能活动的调节,1、下丘

8、脑调节性肽对腺垂体的调节 2、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3、反射性调节,神经中枢,下丘脑,释放激素,腺垂体,促激素,靶腺,靶腺激素,激素分泌的调节,促进,抑制,长反馈,短反馈,下丘脑,神经垂体,腺垂体(7种),下丘脑-神经垂体束,下丘脑-腺垂体系统,ADH,催产素,下丘脑调节性多肽(9种),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GHRH, GHRIH), 催乳素释放因子和抑制因子(PRH, PIF), 促黑激素释放因子和抑制因子(MRH, MIF), 促甲状腺素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素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

9、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生长激素(GF),催乳素(PRL),促黑激素(MSH),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腺素激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长 反 馈,下丘脑 释放激素,腺垂体 促激素,靶 腺,靶腺激素,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促甲状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甲状腺激素 糖皮质激素 性激素,短 反 馈,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性腺,三、神经垂体,神经垂体贮存、释放的两种激素: (一)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 (二)缩宫素(OXT) 1、促进乳汁排出 2、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神经内分泌的发现故事,神经和内分泌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

10、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相互平等而且是相互独立的两大调节系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年仅21岁的沙雷尔在慕尼黑攻读博士学位时,在一种小硬骨鱼的下丘脑视前核(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的视上核和室旁核)中发现有一些神经细胞有腺体细胞的明显特点。,神经内分泌的发现故事,沙雷尔将它们命名为神经内分泌神经元,并称其分泌物为神经分泌。并设想:这些特殊的一下丘脑神经元不仅有内分泌性质,还可能与下丘脑功能有联系。这种设想后来得到了证实。这篇博士论文于1928年用德文发表,现已成为经典著作。,神经内分泌的发现故事,随后,沙雷尔与夫人一起继续进行了大量实验观察。实验动物有昆虫、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从他们获得的结果来

11、看,神经内分泌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神经内分泌的发现故事,1950年前后,在沙雷尔夫妇工作的基础理论上德国的巴格曼等利用从美国引进的一个新的高毛雷组织学染色法,选择性地染了全神经元的分泌物质,清晰地显示出连接下丘脑细胞与垂体后叶的神经纤维束。用外科方法分别阻断神经分泌纤维束,随即看到染色物质在切断处之前的纤维内堆积,而在切断后部分却缺如。,神经内分泌的发现故事,形态学证据:到达垂体后叶的轴突并不与神经元功神经元性效应细胞形成突触联系,而是充满了分泌物的神经末梢紧密地与毛细血管系统相联系。 随着对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功能性联系的不断阐明,从而形成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这个重要的概念。这个系统的特点是:在神经

12、核周围产生的特殊蛋白质由轴浆运输到垂体后叶的神经末梢,在那里向血液循环中释放。,神经内分泌轴,神经内分泌轴的确定是神经内分泌学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英国学者海雷斯和格雷恩等于1955年成功地观察到:切断垂体柄以阻断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的血管联系,则使生殖器官萎缩,但当垂体门静脉再生后,生殖机能又得以恢复。这说明下丘脑控制垂体前叶的功能,需要下丘脑与垂体门脉系统联系的完整。下丘脑产生的激素是通过垂体门静脉到达腺垂体的。由此提出了下丘脑产生激素以控制腺垂体的学说。,下丘脑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的发现,下丘脑神经元产生促垂体分泌的激素(释放因子)的定位问题比确定后叶激素的细胞来源更为困难。直至发展了免疫

13、细胞化学方法,才确定了释放因子来源的细胞位置。直至二十世纪80年代早期,下丘脑的几种释放因子以及其释放抑制因子的提纯及其化学结构的阐明,为神经内分泌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丘脑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的发现,关于脑与腺垂体的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传统概念认为,和身体其它器官一样,是受神经控制的。而英国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家杰夫雷.海雷斯提出了一个很激进的理论:下丘脑产生激素或释放因子,通过垂体门脉来控制腺垂体的活动。但该理论未得到公认。,下丘脑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的发现,1954年,R.吉利明(Roger Guillemin)利用在试管内培养垂体细胞的技术观察到垂体细胞在最初几天分

14、泌ACTH很好(因当时所能定量测定腺垂体分泌物的比较成熟的方法只有ACTH一种)但突然停下来不分泌了。他便根据海雷斯的理论试着加了一片下丘脑组织于试管内,果然发现,垂体细胞又能开始制造ACTH了,这使他十分兴奋,认为下丘脑释放因子确实存在,海雷斯的理论初步被证实了。对于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初步实验,吉利明不失时机地于1954年12月写成报告送去发表。仅隔两个月加拿大生理学和生化学杂志收到了麦吉尔大学M.萨夫兰(Murry Saffran)和A.沙利(Andrew Schally)共同署名的几乎与R.吉利明的实验完全相同的论文。,下丘脑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的发现,萨兰夫把这个存在于下丘脑内能刺

15、激ACTH分泌的物质命名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 正是由于上述发现,促使吉利明和沙利俩人都去追寻CRF以及其他释放因子。1957年沙利应吉利明之聘来到休斯敦与吉利明合作。他们的联盟理论上是适宜的,因为一个是生理学家,一个是生化学家,且都对下丘脑的释放因子感兴趣,二人合作就有可能攻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这个难题。在他们俩人五年(1957-1962)的共同工作中,没有能够分离出CRF。相处得也不愉快,就分道扬镳,此后在内分泌领域展开了长达十四年(1962-1976)的你追我赶势不两立的竞赛。终于双双取得胜利,获得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丘脑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的发现

16、,竞赛的第一回合从1962年-1969年七年的时间:共同追逐TRF。吉利明收集了500万只羊的下丘脑进行分离提取和分析工作,而沙利则用猪脑(100多万个)进行分离提取和化学结构的分析工作,经过七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TRF并确定了羊和猪的TRF结构完全相同,是一个三肽化学结构。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昭示世人,海雷斯设想的下丘脑控制腺垂体的释放因子确实存在,它的成功发现也为追索其他释放因子,增加了无限的信心。,下丘脑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的发现,竞赛的第二回合从1970年-1971年:这一回合要寻找的是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LRF)。 LRF是人和动物生殖系统的万能钥匙。分离并测定其化学结构有可能为制药业生产出一种崭新的避孕药,因而是大有前途的。 1970年吉利明又加工了40万只羊的下丘脑,沙利加工了16万只猪的下丘脑。1971年5月沙利确定了猪的LRF为十肽,吉利明也在其后2个月内把羊的LRF搞清楚,它和猪的LRF结构完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