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优秀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192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优秀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优秀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优秀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优秀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优秀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优秀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优秀幻灯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文体知识I,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文体知识II,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如兰亭集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

2、,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送东阳马生序。,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

3、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集序最具有代表性。,生 词 注 音,癸丑( u ) 会稽山( kui j ) 禊事( x ) 激湍( tun ) 流觞( shn ) 骋怀( chn ) 放浪形骸( hi ) 一契( q ) 嗟悼( ji do ) 彭殇( shn ),课文研读,第1自然段,u,介词结构“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春季的末一个月,一种祭礼,高高的竹子,都,县名,映衬、围绕,酒杯,排列,旁边,乐器,繁盛,作诗,省略动词宾语,举行,的,都,流觞曲水 畅叙幽情,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被称为中国书法圣地的“兰亭”,位在浙江省绍

4、兴县的西南部,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外游人所瞩目。,“兰亭”两字系清康熙手迹,文革期间碑被红卫兵砸断,劫后余生,遂成残字。,茂林修竹,流觞曲水,参考译文,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

5、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第一段 段落大意,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活动:群贤在风光秀美、曲水环绕的会稽山阴兰亭举行禊事。流觞曲水,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第2自然段,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和风,用来,放开、 敞开,穷尽,实在,自然万物,值得,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句话,是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感情呢? “乐”。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参考译文:

6、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尽视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第二段 段落大意: 这天风和日丽,世间万物风光无限,举目四望,开阔胸怀,尽视听之乐,实在快乐啊!,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第3自然段,助词,引起下文,取消句子独立性,一俯一仰之间,之于,

7、通“晤”,有的人,通“趋”趋向,不一样,一时,高兴的样子,满足,对事情,到达,等到,到、及,过去,附着,因,指“向之”句,自然,“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作者在这里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社会背景,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因此,他们有的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

8、山林,“放浪形骸”之外。 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 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

9、是殊途同归,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这种“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 汉武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乐往哀来,怆然伤怀。 曹丕,参考译文,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抱负志趣,(与朋友)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很自得,

10、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等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还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归于尽。古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么不叫人悲痛万分呢?,第三段落大意,这段话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之情。虽然各人有各自的生命态度,但时光匆匆,最后都得面对死亡。作者认为,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更应活出人生的意义。,第4自然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11、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符契。两半,可合在一起,面对,悲伤,明白,本来,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未成年而死去的人,无根据,情趣,一个个,纵使,这次(集会)的诗文,生死观,庄子的生死观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 -庄子齐物论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庄子齐物论,王羲之的生死观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 死生亦大矣。 -论语,对庄子的这个观点,王羲之是极力反对的。 他认为生即是生,死即是死,二者不可等量齐观。他先引用孔子的话“死生亦大矣”,说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接着分别写古人、

12、今人和后人无不对生死这一人生大事感慨万端,对人生无常悲恨不已,那么既然古往今来人们无一例外都为人生无常兴叹生悲,庄子的死生一样、寿夭等同的说法还是虚妄荒诞之辞吗? 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参考译文,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

13、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命这件大事吧。,第四段 段落大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表达了作者认为“死生亦大矣”的生命观。,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第二部分(3、4自然段): 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中

14、心思想,兰亭集序的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在深沉的感慨中抒发了对人生的眷恋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生命虽短,但要活得积极有意义,他自己的一生也正验证了这一点,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书法遗产。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课后问题探究,1、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2、第一、二自然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第三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4、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这篇文章的特色是什么?,花开花落 生死沉浮 演绎着自然 与人生的悲欢 今人浮躁的心灵 更需栽种兰花 建造兰亭 抒写新的兰亭华章,结束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