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死-胎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092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死-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西医结合-死-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西医结合-死-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西医结合-死-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西医结合-死-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死-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死-胎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死 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教学要求,熟悉:死胎的诊断以及中医对死胎的辨证施治与西医治疗。,3,定义,妊娠20周后的胎儿在宫内死亡,称死胎。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称死产,亦是死胎的一种。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称“胎死不下”。,4,中医病因病机,有虚实二方面: 虚:气血虚弱 无力运胎外出 实:瘀血、痰湿阻滞气机 碍胎排出,胎死腹中,5,1 气血虚弱,素体虚弱 气血亏损 孕后久病体虚 胎失所养 气虚失运,血虚不润 ,不能促胎外出 胎死不下,胎死宫中,6,2 气滞血瘀,孕期跌仆外伤 瘀阻冲任 寒凝血滞 损及胎元 瘀血内阻,产道不利,碍胎排出 胎死不下,胎死宫中,7,3 湿浊瘀阻,孕妇素体

2、脾虚 脾虚失运 饮食劳倦伤脾 湿浊内停 困阻气机,胎失其养 气机不畅,死胎滞涩不下 胎死不下,胎死宫中,8,西医病因,1、宫内缺氧,2、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基因畸变,胎儿因素 胎盘因素 母体因素,9,诊断病史与症状,孕妇自觉胎动停止,体重下降,乳房胀感消失 多数死胎(约80)在胎儿死亡后23周内自然娩出 如果胎儿在死亡后3周仍未娩出,可引起DIC,导致分娩时大量出血,10,诊断体征,检查胎心听不到 子宫比妊娠周数小,11,诊断辅助检查,最可靠证据B超发现胎心和胎动消失,如死亡过久可看到胎头塌陷,12,辨证论治,辨证时要根据妊娠月份、胎死时间、全身症状、舌脉和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

3、出判断,指导治疗。,13,辨证论治,治疗大法下胎益母 酌情用药,不宜概行峻攻猛伐 胎死日久,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应予注意,14,辨证要点,产孕集云:“子死腹中,其候心腹胀闷重坠异常,产母面赤舌青,指甲皆青,口出恶臭。” 伤寒六书曰:“儿死腹中、脉弦数而涩腹满急痛、喘闷、胎已不动者是也。”,15,辨证论治,气血虚弱 证候特点:孕期胎死胞中不下,小腹隐痛,或有冷感,或阴道流淡红色血水,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精神倦怠,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下胎。 方药:救母丹。 党参18g,当归9g,川芎6g,益母草30g,赤石脂12g,荆芥穗9g(炒黑)。,16,辨证论治,

4、湿阻气机 证候特点:孕期胎死胞中不下,下腹冷痛,阴中流出粘腻黄汁,胸腹满闷,口出秽气,神疲嗜睡,苔白厚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除湿,行气下胎。 方药:平胃散加芒硝、枳实。 苍术12g, 厚朴12g, 陈皮9g, 甘草6g, 芒硝3g, 枳实12g,17,特别药物,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酌情选加具有滑利下行又具活血催生之品,如:滑石、通草、冬葵子、川牛膝、芒硝、肉桂、苏木之类 蓖麻油炒鸡蛋,18,辨证论治,下胎过程应注意观察阴道流血及腹痛情况,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施治。,19,西医治疗,死胎一经确诊,应予引产 胎儿死亡3周尚未排出者,应做有关凝血功能的检查 临产时应配新鲜血备用,注意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产后仔细检查胎盘、脐带和胎儿,尽可能明确死胎发生的原因,20,小结与提问,1、试述中医对死胎的辨证施治与西医治疗。 2、如何诊断死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