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指南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585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师心理健康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教师心理健康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教师心理健康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教师心理健康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指南(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指南,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二、中小学教师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中小学教师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四、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 五、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 六、中小学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咨询 七、中小学教师的角色 八、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概述,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自测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是需要 1.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 3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4.教

2、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5.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促进自身健康的需要 1.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生理健康 2.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工作效率 3.教师心理健康还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人际关系好坏,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同教师角色,热爱教育工作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调控自我 4.工作具有独创性 5.情绪稳定,热爱生活 6.具有完整的人格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测,一、图片背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中小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高焦虑与心理疲劳 2.人际关系紧张与淡漠 3.职业认同感低 4.职业倦怠 5.个性

3、不良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外部原因 1.工作繁重,压力过大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3.教育政策和行政管理的偏差 4.教师职业特点容易造成心理问题 内部原因 1.个体心理承受力差 2.不能自我心理保健与调适 3.教师人格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 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2.强化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3.要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的负担 学校要营造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环境 1.开展心理辅导等活动 2.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 教师个人要学会心理调适与心理保健 1.善于控制情绪 2.合理宣泄 3.换个角度想问题 4.学习扮演适

4、当的角色 5.长年坚持体育锻炼 6.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二、中小学教师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小学教师和谐的人际关系概述 中小学教师正确认识自己与自我完善 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与他人的关系,中小学教师和谐的人际关系概述,1.人际关系意义 (1).含义: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中小学教师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之间在交往过程中所建立巩固和发展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师生之间和谐互动,教师与家长之间和谐互助,教师与领导之间和谐互敬,教师与教师之间和谐互学。 (2.)人际关系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

5、高教育教学质量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个人充分发挥潜能 和谐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人际交往的原则 诚信、谦虚、平等、相容 3.教师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 嫉妒、偏见、自我中心、印象偏差,中小学教师正确认识自己与自我完善,1.正确认识自己 自我观察法 以人为镜法 读书认知法 2.拥有一个成功教师的信念 耐受压力 战胜挫折 勇于变革,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1.师生关系的意义 行为定向功能 激励功能 品德培养功能 心理保健功能 2.中小学新型的师生关系基本要求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 多赏识学生 热爱与尊重学生 学会理解与关心学生 学会沟通

6、 学会倾听,中小学教师与其他人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交往 1.了解领导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 2.争取领导的支持:尊重领导,相信领导;努力工作 ,做出成就;主动沟通,争取领导支持; 教师与同事的交往:淡泊名利得人心;.教师与同事交往的技巧(时常给予同事微笑和赞美、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应积极主动地交往)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介绍教师与家长交往的几种技巧(介绍信、时事通讯、好消息电话、公告牌、快乐电报、个人便条、特殊情况卡、家长角、非正式接触、家访、教师家长联谊会) 教师与家庭成员的交往:建立和谐夫妻关系的技巧(相互体贴和合作、性关系和谐、共同的兴趣和信仰、真

7、诚、互相欣赏、知足常乐、包容、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争过吵过就算了、共同面对考验)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多为子女着想,努力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父母要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父母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心里素养,以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三、中小学教师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教师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意义 中小学教师常见挫折及挫折后的反应 中小学教师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方法,中小学教师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意义,1.抗挫折能力培养是向中小学教师传授抗挫折知识,形成正确的挫折观,掌握对待挫折是积极心理防御方式和提高中小学教师承受挫折能力的活动。 2.中小学教师抗挫折能力培养的价值 抗挫折

8、能力培养是教师成熟和成功的基石 抗挫折能力培养是教师形成坚强性格的必要条件 抗挫折能力培养是教师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小学教师常见挫折及挫折后的反应,中小学教师常见的挫折 1.人际交往方面的挫折 2.事业方面的挫折:培养学生的挫折、学术研究上的挫折与晋升职称的挫折 3.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挫折 中小学教师挫折后的 反应 1.积极反应:克服、升华、代偿 2.消极反应:焦虑、退化、逃避、攻击固执行为(冷漠、压抑、异常放弃、盲目排斥革新),中小学教师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方法,1.形成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挫折具有普遍性 一分挫折,十分才能 2.学会调整目标 3.积极历练,向榜样学习 4.培养坚韧性

9、格,坚持体育锻炼 5.培养自信心 6.合理认知 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一下几种:此事不该发生、以偏概全、无限夸大后果 合理认知法:找到不合理的信念、认识到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挫折感、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 7.合理宣泄:倾诉宣泄法、活动宣泄法、情绪宣泄法 8.掌握应对挫折的四步法:保持良好的心态、总结经验、承担后果、用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去做下一件事,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保健,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概述 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的基本方法,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概述,1.心理保健是用科学方法维护、保持教师健全的心理状态,防止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发生,以适应工作与社会环境,保持心理健康的活动。

10、2.心理保健的作用 心理保健有利于防止过度疲劳 心理保健有利于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保健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 3.心理保健的要素 宽容是教师心理保健的维生素 善良是教师心理保健的基本营养素 乐观是教师心理保健的不老丹 淡泊是心理保健的免疫剂,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的基本方法,1.调控情绪心理保健法 及时制怒法、逆情性思维法、自控与他控结合法 2.驾驭欲望心理保健法 3.悦纳心理保健法 学会悦纳自己:悦纳自己的不完美、悦纳自己就要善待自己、悦纳自己就要相信自己 学会悦纳他人:宽容和原谅他人、悦纳他人的不同意见与行为、悦纳他人就要多赏识他人悦纳他人就要多帮助他人 学会悦纳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提

11、高自身素质、创造性工作 4.忙碌心理保健法 5.幽默心理保健法 6.食物营养心理保健法 7.文体活动心理保健法 书、画、棋心理保健法、音乐心理保健法、体育锻炼心理保健法 8.兴趣阅读心理保健法 9.遗忘心理保健法 10.健全考核管理制度心理保健法,五、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概述 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的科学方法,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概述,1.心理调适的意义 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就是在教师心理出现问题时,应用相关的心理方法与技术,对教师的心理文体进行心理调整,使教师心理与言行适合所处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的需要,实现心理平衡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活动。其主要任务是解决与消除心理问题。 心理调适的

12、价值: 能有效地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有利于教师事业的成功 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中小学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紧张感与心理疲劳、焦虑与易怒、躯体化与抑郁、偏执与敌意、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心理失衡、不良的个性特征、职业倦怠 3.不正确的心理调适方式 期待式、控制式、后悔式、怨恨式,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的科学方法,(一)认知调适法 1.ABC理论 2.ABCDE理论,(二)宣泄调适法,1.倾诉宣泄法 2.书写宣泄法 3.哭泣宣泄法 4.阿Q式宣泄法 阿Q精神胜利法 吃亏是福 人不踢驴理论 葡萄酸效应 以此类推 出气室 5.活动宣泄法,(三)转移调适法,1.阅读转移调适法 2.观赏转移调适法

13、3.繁忙转移调适法,(四)放松调适法,1.肌肉放松 2.呼吸放松,(五)娱乐心理调适法 (六)体育锻炼调适法 (七)食物调适法 (八)观看电影调适法 1.对缺乏意志者的调适 2.对因缺钱而沮丧者的调适 3.对缺乏信心者的调适,六、中小学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咨询,中小学教师的人格障碍 中小学教师神经症咨询 中小学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中小学教师的人格障碍,(一)教师的理想人格 1.有民主的观念、民主的作风 2.有高尚的情操、广博的学识。 3.热爱、理解、尊重学生 4.有开朗的性格、鲜明的个性和灵活轻松的风格,(二)教师人格障碍咨询,1.人格障碍:变态人格或病态人格,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

14、特有的行为模式,又称人格异常。 2.教师人格障碍的类型及表现: 偏执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癔症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 爆发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固执刻板、与人争论、报复心强;敏感多疑,过多地要求他人,但不信任别人,认为别人存心不良;夸大自己的重要性,心胸狭窄,嫉妒心强。 辅导: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学会用自我暗示调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观念,以逐步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求助医生辅以药物治疗。,强迫型人格障碍,表现: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不合理地坚持别人按照他的方式做事。犹豫不决。不安全感。

15、拘泥细节。对自己要求严格 咨询:顺其自然。当头棒喝,癔症型人格障碍,表现:过分做作、夸张 咨询:反省法、自我暗示法、升华来调适、劳逸结合,分裂型人格障碍,表现:对社会关系冷淡,情绪经验与情绪表达的 范围狭窄 咨询:认知改变法、行动法,爆发型人格障碍,表现:情绪不稳定 咨询:学会宽容;学会适应;学会放松;学会宣泄;转换环境,中小学教师神经症咨询,神经症及其特征: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异常的表现。病人对自己的病有认识能力,并能主动求医,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事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基本没有缺损。 一般类型: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

16、、抑郁症、癔症等 “第三状态” 神经症的表现及自我调适,神经衰弱:,1.表现:衰弱症状、兴奋症状、情绪症状、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 2.产生原因:教师性格特征的不良、不良的社会因素 3.自我调适:心理治疗为主,配合必要的药物和物理疗法。 松弛训练法:呼吸松弛训练、肌肉松弛训练、自我暗示松弛训练、想象松弛训练,强迫性神经症,1.表现:又称强迫症,是指病人意识上反复出现不能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动和疑虑。分为:内部强迫观念,外部强迫动作 2.自我调适:以认知疗法、注意力转移、厌恶疗法为主。森田疗法和认知领悟疗法。,焦虑性神经症,1.表现:“焦虑症”,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症是持续的焦虑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表现:焦虑、烦躁、易痛苦,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或运动性不安,以及头晕、胸闷、心惊、呼吸困难、口干、出汗等身体状况。 慢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症 产生原因:内心冲突、人格特征、各种不良刺激 自我调适:增强自信、自我深度松弛法、自我反省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催眠法。,抑郁性神经症,表现:抑郁症或神经性抑郁,是对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