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百数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99491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趣的百数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趣的百数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趣的百数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趣的百数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趣的百数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趣的百数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趣的百数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趣的“百数正方形”南安市第一小学 陈景发教材背景“百数正方形”一词出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第十一页。这个表格首次出现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第7页上,呈现如下:把这个表格安排在学生经历数数、摆小棒、在计数器上拨数等学习活动并认识“100以内的数”后,其意义是深刻的。一是梳理,它能更清晰地帮助学生建立“100以内的数”的表征;二是提升,它能更系统地帮助学生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数感;三是奠基,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好“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数感。提出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一是“搬砖式”,即把此教材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二是“讲评

2、式”,即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这两种教学策略表现为教师没有对“百数正方形”的高度重视,更遗憾的是没有把“百数正方形”作为培养学生数感的课程资源。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百数正方形”培养学生的数感,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呢?为此,我活用本学习材料确定了一节数学活动课,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在“填一填”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百数正方形”的必要性,体会“百数正方形”的有序性。2、 在“说一说”的情境中,经历发现与探索数与数之间的关联性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对应美,培养数感。3、在“找一找”的情境中,初步感受“100以内数加减法”的本质性,为学习“加减法”奠定基础,发展数感。课堂写真手好酸每次借班上课,我总是

3、那么激动!也许是因为有了比较成熟的思考,也许是因为自己成竹在胸,也许是因为自己对学习材料有了深度的理解,也许是因为我想通过学习活动的组织来实现我的教学理想,感悟快乐的教育人生,激动中更多的是自信,今天也不例外。有新老师上课,孩子们的心灵充满着渴望,眼睛充盈着新鲜。在简短的课前交流后,孩子们对我既好奇又满怀着学习的信心,这正是我想要的。我随手挂出一张空白的“百数正方形”:“这张表格中,有100个格子,刚好可以写下我们学过的1100,你们准备怎样写呢?”洪子欣争着说:“100个格子,写100个数,那还不容易。”张洪涛提醒着:“写的时候,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我想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林翔似有所

4、悟:“我数了数,第一行有10个格子,第二行也有10个格子如果第一行从1写到10,第二行就可以从11写到20,第三行从21写到30”孩子们能够从不遗漏、不重复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林翔同学的一番话给孩子们指明了写的方向,这是有价值的。于是,我一声令下:“那就拿起你的百数正方形,开始写吧!”孩子们开始忙碌起来大约2分钟后,洪子欣同学叫囔着:“手好酸!”林翔也插嘴着:“你刚才不是说很容易吗?才写一半就喊手酸,好好写吧,写完了你才有收获。”面对林翔的话,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感到一种责任,7岁的孩子严然是一个“小大人”,这怎能不让我感到压力呢?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有成就,

5、而成就的背后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真有趣在林翔的鼓励下,孩子们继续埋头苦干着,不一会儿,他们无奈地停下笔:“累死我了!”我接过话茬:“孩子们,你们辛苦了,有付出才有收获,让我们一起来收获吧!”孩子们又兴奋起来,他们在等待着我指着“百数正方形”中的55询问到:“55前面的数是几?后面的数是几?上面的数是几?下面的数是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

6、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坐在第四小组的一个男孩子激动地站了起来:“老师,我知道。55前面的数是54,后面的数是56,上面的数是45,下面的数是65”。这个同学的表达真流畅,孩子们给予热烈的掌声。我微笑着点点头:“你的回答我非常同意,那么,你能自己找一个数,并说一说它的前、后、上、下各是什么数吗?”“我找到44,它的前面是43,后面是45,上面是34,下面是54”。陈晓丽同学跃跃欲试地:“我找到60,它的前面是59,后面没有数,上面是50,下面是70”。“老师,我不同意晓丽的看法,60的后面应该是61。”林翔又发表自

7、己的独立见解了,其他孩子却纷纷议论起来:“60的后面没有数啊!你为什么说60后面的数是61。”我一言不发,期待着孩子们更深入地讨论下去短暂的沉默后,林翔胸有成竹地:“你们看,55前面的数是54,它比55少1;后面的数是56,它比55多1;上面的数是45,它比55少10;下面的数是65,它比55多10。我想,60的后面应该是61,你们同意吗?”有些孩子还是似懂非懂,大部分的孩子还在思考着,我还是在期待着洪晓静激动着:“老师,林翔的想法真有趣!这是不是有规律呢?我们应该多找几个数来试试看。”在晓静的提醒下,孩子们开始验证着:一个女孩子顿悟着:“88的前面是87,它比88少1;88的后面是89,它比

8、88多1;88的上面是78,它比88少10;88的下面是98,它比88多10。我认为林翔的想法是正确的。”林献同学也附和着:“我也同意这个规律,60的后面在百数正方形中好象没有数,其实它在下面一行的第一个数。比如,我找71,它的上面是61,下面是81,后面是72,它的前面的数在上一行的最后一个数,也就是70”。“老师,我知道了,随便找一个数,它前面的数比它少1,后面的数比它多1,上面的数比它少10,下面的数比它多10。”一个孩子开始小结着。孩子们的思维在飞扬,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解读着图表中的信息,发现着数学规律,我除了及时地鼓励他们去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是为他们的发现感到骄傲,新课程环境下的孩

9、子多么睿智、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真奇妙孩子们还沉浸在发现与探索的喜悦中,我继续以问题挑战他们的思维:“比55少的1数,在55的前面一个数(54),那么,比55少3的数,在哪里呢?”“那还不简单,是52”。洪子欣又插嘴着。洪怀语茫然着:“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是52呢?”“55的前一个数比它少1,前3个数当然就比它少3,你只要往前面数3个数就可以找到52;我还知道比55多3的数,只要往后数3个数就可以找到58”。洪怀语感悟着:“这个图表真奇妙!这不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数的方法吗?根据这个方法,我还可以找到比55少20的数,只要往上数2个数就可以找到35”。林翔激动着:“真的好奇妙,要找到比一个数多

10、几或(多几十)的数,只要往后数几或(往下数几)个数就行,同样的,要找到比一个数少几或(少几十)的数,只要往前数几或(往上数几)个数就行。”洪晓静不甘示弱地:“我想找到比87少50的数,就是87往上数5个数,77、67、57、47、37,我找到了37,你们同意吗?”孩子们以掌声回应着。学生能应用以前学习过的数数的方法,找到比一个数多几或(多几十),少几或(少几十)的数,这是我预想到的。但是,孩子们能不能找到比一个数多几十几或(少几十几)的数呢?他们的思维还需要进一步的挑战:“你们能找到比55少34的数吗?”短暂的思考后,陈敬忠自信地:“想找到比55少34的数,首先是55往上数3个数,45、35、

11、25,接着是25往前数4个数,24、23、22、21、就可以找到比55少34的数是21”。黄晓慧迫不及待地:“敬忠是先找到比55少30的数,再找比25少4的数。我还有不同的方法,就是先找比55少4的数是51,再找比51少30的数是21,大家同意吗?”孩子们齐声高喊:“同意”。我插嘴着:“刚才,同学们找到了比55少34的数,其实,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你们还没有学习过的算式来表示(5534=21),那么,你们能找到(5534)的得数吗?”孩子们开始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就欢呼着:“5534=89”。林翔激情着:“老师,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这个方法真的好奇妙!我非常喜欢!”“是啊!刚

12、才还有同学喊手酸呢?现在,你有收获了吗?你收获到了什么?”洪子欣自豪地:“老师,我收获挺大,这个百数正方形真有趣、真奇妙、真有用,回家后,我自己写几个算式,一定能找到它们的答案。”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这节课怎么过得怎么快啊。”“是啊!时间过的真快,只要我们用心学习,有付出一定有收获,子欣的收获就是我们大家的收获。相信你们会更加热爱数学、用好数学,做一个未来的数学家。同学们再见!”教学反思对“精而深”的思考数学学习内容是“浅”好还是“深”好、是“广”好还是“精”好。就我国过去的数学课程而言,我们一贯倡导“广而深”好,因为它能使我们的孩子有扎实的“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也

13、是因为“广而深”的数学课程,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学习上的种种压力,并丧失了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一些孩子在学习的高压下失去了创造力,这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啊!现行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把数学课程的目标定位在“精而深”,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角度看,北师大版教材中的“百数正方形”符合“精而深”的数学课程目标。其理由有二:一是“精”,在学生刚刚经历用数数、摆小棒、在记数器上拨数等学习活动认识100以内的数后,教材通过“百数正方形”的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征以及探索数与

14、数之间的相关联系,帮助学生发展数感;二是“深”,教材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仔细观察右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说一说。”试想,对一年级的孩子,在他们没有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他们能从表中发现什么?再试想,如果没有同伴的有效交流、没有老师的精心组织,学生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因此,可以看出“百数正方形”的学习材料对学生是富有挑战性,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拓展学生的学习智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有效组织学习活动的角度看,“百数正方形”的教学也符合“精而深”的数学课程目标。整个教学流程仅仅围绕“百数正方形”展开,通过“填一填”、“说一说”、“找一找”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体验

15、学习“百数正方形”的必要性,感受“百数正方形”的有序性,经历发现与探索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精简、朴实,却不简单。学生在寻找“比55少34的数”时,通过交流能从两种角度出发寻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其一是先往上数3个数找到25,再往前数4个数找到21,这不就是“5530=25,254=21”的直观语言吗?其二是先往前数4个数找到51,再往上数3个数找到21,这不就是“55-4=51,5130=21”的直观语言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感悟到数数是计算的本源,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这是难能可贵的。总之,要实现“精而深”的课程目标,就要注重选择“精而深”的学习材料,挖掘学习材料中的数学本源,更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过程,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活动经验,以基本活动经验的积淀促基本思想的形成,以数学思想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达成,全面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