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仪、除颤仪的使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98401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护仪、除颤仪的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监护仪、除颤仪的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监护仪、除颤仪的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监护仪、除颤仪的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监护仪、除颤仪的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护仪、除颤仪的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护仪、除颤仪的使用(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电监护仪 除颤仪在抢救中应用,心电监护仪在抢救中应用,监护意义,近年来心脏病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世界上心脏病的死亡率仍占首位,心脏病的特点变化快、病情重、死亡率高,有心脏病病史或高危住院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人工监护有缺陷,不可能具有监测先兆性心律失常的功能,容易忽略病情的先兆性异常趋势.从而潜伏了安全隐患,贻误了治疗良机,使抢救治疗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监护仪能24小时动态监护、自动报警并记录检测到数据,直接提供许多生理参数,为医护人员诊断,治疗及抢救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有效地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 。,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心电监护,采用了标准多导联同步显示优点,能充分利用心电自动分析

2、方面的优势,克服了单导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心律失常和报警的准确率。 临床意义:持续显示心脏电活动,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临床使用于: 心绞痛(无症状态心肌缺血的发作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如Af、PSRT复律)、急性脑卒中、心脏病围手术期、PCI。,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监护仪功能,可实时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 血压、呼吸、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等重要生命特征参数, 可满足内科、外科、儿科、妇科、手术室、急诊室、ICU/CCU 病房等临床上的各种监护要求。 主要功能如下:,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血压监测,血压检测:有创血压(IBP或ART)和无创血压(NIBP),都是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显

3、示出血压的变化,心脏泵送效能以及末梢管系统的阻力。 有创血压测量,是将导管直接插入循环系统中,压力换能器与导管相连,电信号以图形或数字形式在监护仪的屏幕上显示压力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无创血压目前常用振荡测量法,这种方法仍将充气带绑在病人肢体上,动脉血管中的脉动在气带的气囊中,产生压力搏动,通过与气带软管相连的换能器测量出这些搏动。,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血压监测,血压检测适用于: 各种类型的休克、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活动性出血、大手术后;PCI术后 监护仪血压检测应注意问题: 病人在躁动、肢体痉挛时所测值有很大误差勿过频测量; 严重休克、心率小于每分40次

4、、大于每分200次时所测结果需与人工测量结果相比较误差较大,改人工测量;,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血氧监测,原理:脉搏血氧计采用两只LEDS(发光二极管)通过探头向毛细血管发射不同波长的光,再由检测器测量被转化成与吸收值成比例的电子信号,由此计算出SPO2的值,并将其显示出来 正常值: 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5%-98% 静脉血为75% 临床意义 1。血氧检测对病人氧合变化提供快速指示,是有效通气的指示器,能连续和瞬时监护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PO2),及时满足血气分析的需要。 2 .能连续动态地观察机体氧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血症, 3. 避免因多次采动脉血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5、 4。根据SPO2的变化指导治疗:调整氧浓度;掌握吸痰时间 5。根据 SPO2数值的变化早期发现病情变化;,血氧监测,适用于: 心肺复苏后、术中、后、呼吸系统(呼衰、PE、SAS)、新生儿检测室息、神经系统(GBS)、休克、一氧化碳中毒 ;正作氧疗的新生儿等。 注意: 1. 通常置于成人病人的指端.耳垂上或足趾, 新生儿置于足上。 尽量测量指端,病情不允许时测趾端 2.每1-2h更换一次部位;防止指(趾)端血循环障碍引起的青紫、红肿现象发生。 3.血压监测与探头不在一侧肢体为佳,否则互有影响。,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对心功能不全病人目前多采用漂浮导管在床边进行,经静脉插

6、管直至肺小动脉,可测定各部位的的压力及血液含氧量,计算心脏指数(CI)及肺小动脉楔压(PCWP)。直接反映左心功能,正常时CI2.5L/(min.m2),PCWP12mmHg.,其他,1.呼吸的监测 2体温的监测,心电监护操作流程,一、评估 1 病人年龄、病情、生命体征、皮肤情况。 2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并解释目的、注意事项 3是否有使用监护仪的指征和适应症:所监测的项目 4仪器性能是否完好 二、准备 1护士:洗手,戴口罩。 2病人:皮肤准备,体位舒适 3环境:整洁。有电源及插座 4用物:心电监护仪一台,治疗盘内有电极粘贴纸5个,导联线、配套血压计袖带、SPO2传感器、弯盘、75%乙醇棉

7、球、记录单、接线板 三、实施 1、对床号、姓名、解释。 2安置舒适体位 3携物至床边接地线;接电源及监护插座 4、开机;选导联、选监护模式。 。,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5、检查仪器工作是否正常、解释仪器前几个按扭的用途 无创血压监测: a选择合适的部位,绑血压计袖带 b按测量键(NIBP) c设定测量间隔时间(TIME INTERVAL) 6心电监测 a暴露胸部,正确定位(必要时放置电极片处用75%的乙醇清洁),黏贴电极片 b连接心电导联线 c选择P、QRS、T波显示较清晰的导联 d调节振幅,7、SPO2监测:将SPO2 传感器放在身体的合适部位,红点照指甲。 8、其他监测:呼吸、体温等 9

8、.根据病人情况,设定各报警线,打开报警系统 10、调至主屏。监测异常心电图并记录 11、停止监护: (1)向病人解释 (2)关闭监护仪 (3)撤除导联线及电极、血压计袖带等(4)清洁皮肤。安置病人 12、终末处理,四、评价 1、整体要求:程序清楚、动作稳准、安全、观察得力。 2、动作敏捷、措施好 3、沟通,正确安放电极位置: (1)三电极(综合导联) 负极(红):右锁骨中点下缘; 正极(黄):左腋前线第四肋间; 接地电极(黑):剑突下偏右。 (2)五电极 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右季肋部); 左下

9、(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左季肋部) 胸导(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监护中常见心律失常 的心电图及处理,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窦性心动过速,窦房结本身结构或电活动异常所致窦速 不适当窦速(自律性增高、自主神经张力变化)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治疗:寻找并去除引起窦速的原因 首选-阻滞剂()如普萘洛尔。若需迅速控制心率,可选用静脉制剂 不能使用-阻滞剂时,可选用维拉帕米或 地尔硫卓(),也可以使用西地兰,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缓慢性心律失常,常见类型 窦性缓慢性 心律失常, 可用阿托品, 异丙肾 传导阻滞 处理方法: 药物 起搏器,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

10、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室速,单形性室速,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室速,多形性室速:,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病 例1,患者、女、50岁。 持续性心慌一天入院 PE:BP 120/80mmHg HR 170bpm律不齐 余阴; 胸片、心脏超生均未见异常 心电图示:室速,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病 例,胺碘酮复律: 150mg iv 10min; 1mg/min (5%GS500ml+胺碘酮450mg vgtt 20d/min) 维持7小时转为窦性。,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入院2010.5.12.11Am,入院后2010.5.12.8pm,第二天早晨出院,病例2 患者、男、56岁。 AMI(广

11、泛前壁)第2天心慌气喘、两肺底可闻及广泛细湿罗音; 给予利多卡因50mgvi、100mgvi心电监护示阵发性VT未能缓解; 胺碘酮: 150mg10min vi,1mg/min滴注3h室速控制,持续维持,心电监护窦性心律,室上性心动过速,V1,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处理,1.维拉帕米为首选 2.西地兰:伴有心衰的室上速为首选 3.同步直流电复律 4.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房 颤,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处理,1.无自觉症状,无需治疗 2.发作时间长、频繁、症状明显的可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 3同步直流电复律 4慢性房颤者可采用抗凝治疗,室颤/室扑,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1.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12、2药物:阿托品、肾上腺素 3.非同步直流电复律,监护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安装监护仪安装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病人生理参数采集的准确性,而且关系到病人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医护人员对机器使用不熟,机器内软件设置全套系统不能发挥作用; 对监护参数缺乏分析鉴别能力; 过分依赖仪器提供的信息,导致错误处理; 粘片松动、皮肤过敏导致错误图形; 床边监护存在缺陷; 保养,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除颤仪在抢救中应用,电复律/除颤,电除颤是应用一个高能量的脉冲电流使心肌在瞬间同时除极以达到去除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心血管急救系统与AED,心血管急救(ECC)系统可用“生存链”概括,包括4

13、个环节: 早期启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早期复苏(CPR) 早期电除颤;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在这4个环节中,早期电除颤是抢救病人生命最关键一的环 早期电除颤的原则是要求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应携带除颤器,并有义务实施CPR。急救人员都应接受正规培训,急救人员行基础生命支持的同时应实施AED。在有除颤器时,首先实施电除颤,这样心脏骤停病人复苏的成功率会显著提高,早期电除颤应作为标准EMSS的急救内容,争取在心脏停搏发生后院前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

14、,早期除颤重要性,早期除颤原因如下: 1.SCA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心室纤颤(VF),在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中约80为室颤; 2.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 3.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迅速下降;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 10%; 4.短时间VF既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 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早期除颤重要性,心脏骤停患者只要在 2 分钟之内得以有效实施体外除颤,就会有 90% 的生存希望,超过8分钟,CN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超过10 分钟除颤成功率极低。因此,除医院外,越来越多的机场、写字楼、火车

15、站、地铁、酒店、政府办公大楼、警局、消防车以及娱乐场所,都配备了性能卓越除颤监护仪!,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除颤 “除颤指征”,新出现室颤,3次除颤后,病人的循环体征仍未恢复,复苏者应立即实施1分钟的CPR,若心律仍为室颤,则再行1组3次的电除颤(注:如1次除颤成功,不必再作第2次),然后再行1分钟的CPR,并立即检查循环体征,直至仪器出现“无除颤指征”信息或实施高级生命支持(ACLS)。 不要在1组3次除颤过程中检查循环情况,因为这会影响仪器的分析和电击,快速连续电击可部分降低胸部阻抗,提高除颤效果。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除颤 “潜伏”室颤,对已经停跳的心

16、脏行除颤并无好处,然而在少数患者,一些导联有粗大的室颤波形,而与其相对导联则仅有极微细的颤动,称为“潜伏”室颤,可能会出现一条直线类似于心脏停搏,在2个以上的导联检查心律有助于鉴别这种现象。,-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除颤 “无除颤指征”,无循环体征:AED仪提示“无除颤指征”信息,检查患者的循环体征,如循环未恢复,继续行CPR,3个“无除颤指征”信息提示成功除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行1-2分钟的CPR后,需再次行心律分析,心律分析时,停止CPR。 循环体征恢复:如果循环体征恢复,检查患者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即给予人工通气,10-12次分;若有呼吸,将患者置于恢复体位,除颤器应仍连接在患者身体上,如再出现室颤,再行电除颤。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一科,除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