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课件第三章行政法主体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9162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学课件第三章行政法主体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行政法学课件第三章行政法主体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行政法学课件第三章行政法主体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行政法学课件第三章行政法主体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行政法学课件第三章行政法主体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法学课件第三章行政法主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学课件第三章行政法主体(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行政法主体,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受行政法约束的组织和个人。接受行政法调整,享有行政法赋予的权利或负有行政法加予的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就是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等。,第一节 行政组织法概述,一、行政组织概念 是指以实现国家行政职能为目的,以行政职位为基本构成单位的组织。 行政组织的典型和主要形态是国家行政机关,二、行政组织法,是关于行政组织的设置权、编制权、行政权限、国家公务员录用权、和管理权的规则。,三、行政组织法基本原则和制度,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 行政

2、机关的组织建设、实行精简的原则,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机关和政府组成人员任期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第二节 行政主体,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对自己的行政行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二部分,二、行政主体的一般类型,外部行政主体和内部行政主体(以实施行政职权范围) 职权行政主体和授权行政主体(以行政职权产生方式) 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以行政职权管辖地域) 对行政相对人来说,外部行政主体最具有意义。

3、,能够成为外部行政主体的有:,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三、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一)行政职权 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它是行政权的一种转化形式。主要有:,行政立法权:是行政机关依法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权力 行政决策权:是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事项作出规划、决定策略方针的权力 行政处理权: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对涉及相对人权利与义务的事项作出处理的权力,行政职权,行政处罚权: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相对人予以制裁的权力 行政执行权:是行

4、政主体依法或依上级指示具体实施行政事务的权力 行政强制权:是行政主体对不履行义务或其行为可能发生社会危害的相对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 行政司法权:是行政主体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调解、仲裁、裁决、复议的权力,行政权(行政职权)的特点,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 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广泛性 相对于行政相对人: 具有强制性、单方性、优益性,行政职权的优益性,优益性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享有的优益条件,包括职务上的优益条件和物质上的优益条件。前者又称为行政优先权,后者也称为行政受益权。,关于行政优先权,是国家赋予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享有的优先条件,也即行政权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权利在同一领域(或

5、范围)相遇时,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行政优先权的内容,先行处置权;在现代社会,一般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但在紧急情况下则可以不受该程序的制约,可以先行处理,如先行扣留。 获得社会协助权;行政主体执行公务时,相对人有协助执行和提供便利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行为推定有效;一经作出,未经有权机关撤销,即使当事人违法或不当也认为有效。,享有行政优先权的条件,必须适用于行政主体 必须在行使行政职权、从事公务时 必须为了行政目的,而非适用一切公务 必须有法律依据,关于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 这是为了保证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行政职权,维护行政秩序,

6、国家向行政主体提供各种物质条件,如财政经费,办公条件,交通工具等。 如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犯罪分子使用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他们的车子跑得比你快,信息比你早得到,行政任务的完成就非常困难。,(二)行政职责,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法定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承担的法定责任与义务。,行政职责主要有:,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 促进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增进人民福祉 依法履行职责,遵守法定权限,符合法定目的,遵循法定程序,四、行政主体与其他相关概念,1、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的外延大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其中的一部分。,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主

7、要部分,但并非全部。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职权时,其身份是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以机关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时,其身份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机关以被管理者身份参加行政法律关系时,其身份则是行政相对方。,3、行政主体与公务员,公务员代表行政主体实施行政权,以行政主体的名义工作,其职务行为的后果由行政主体承担。公务员不能成为行政主体,但行政主体的行为均由公务员具体实施,因而二者是一组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但性质不同的概念。,五、确立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行政主体是理论概念而非法律概念。意义有: 1、是依法行政的需要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承担其行为引起的相应的法律后果。 主体不明确,必然权限

8、不清,职责不明,无法承担法律后果。所以必须首先确定行政主体,因为只有行政主体才能承担法律责任,2、是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 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其行为或者其委托行为都不是行政行为,不具行政行为效力,3、是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需要 只有行政主体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尽管行政行为可能是由行政机构或公务员作出,比如治安拘留由治安处作出,4、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连续性、统一性的需要 行政行为是由一个个公务员先后不一作出,只有行政主体才能使他们的行为统一连续,例题:,上海师大一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遭到有关部门拒绝,欲提起行政诉讼,他应以谁为被告提起诉讼? A 国务院学位办 B 上海市教委 C 上海师范大

9、学 D 上海师大学位评审委员会,第三节 行政机关,一、概念 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首先它是国家机关;其次它是行使行政权的国家机关;再次它是依宪法与组织法规定设立的国家机关。,二、性质,行政机关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二是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相关的概念,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目的而依法设立的行使行政管理权限的特殊社会组织,它以行政职位为基本构成单位的组织。 是一切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的综合体。行政组织不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行政机构是指构成行政机关的

10、内部单位。 不能独立对外行使行政职权,因而不是行政主体。 但在法律法规的授权下,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机构的关系,三、行政机关的特征,(一)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这是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区别。行政机关从属于国家权力机关,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与司法机关执行法律的区别:,司法机关的执法是通过裁决法律争议、进行法律监督来实现的,而行政机关的执法是通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来实现的,(二)行政机关组织体制上实行领导从属制,这是行政效率原则和统一政令的需要。 上级指挥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全国服从国务院(中央) 双重领导。一方面从属于上一级行政机关,一方面从属于本级权力机关。,

11、(三)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这也是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 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是合议制,前者行为涉及全体公民权利义务,后者行为涉及具体公民生命、自由等,犹需慎重;且不具紧迫性。 首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形式,并非独断独行。法律规定重大问题需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四)行政机关在行权方式上一般是主动的、经常的和连续的,司法机关是不告不理 立法机关是间断的,以会议的方式,(五)行政机关在功能上愈来愈具有专业性和服务性,现代行政决定行政管理具有愈来愈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 国家行政是为经济服务,为人民服务,服务型的政府是时代和我国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四、 行政机关的分类

12、,1、一般行政机关和部门行政机关(权限范围) 前者管辖权限是全方位,涉及所有行政领域,所有政府都是一般行政机关;后者权限是局部的,涉及特定领域和事务,县以上政府都设立工作部门。乡镇政府中不设工作部门。,2、普通管理机关和专门执法机关(与相对人关系),前者与相对人联系不太直接,如人事、计划、财政部门;后者联系较为紧密,直接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对相对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如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3、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管辖区域),前者管辖区域及事务范围及于全国,后者限于本行政区域。,行政机关分类,4、常设性行政机关与临时性行政机关(存续时间) 前者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由国家权力机关设置,后

13、者根据临时性任务由权力机关或政府设置,5、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行政机关(是否一级政府),前者是根据宪法的规定有权派出自己的代表机关的行政机关,如省、县、市区政府; 后者则是被派出,代表派出机关行使行政权的机关,如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6、首长制行政机关与委员会制行政机关(决策和负责体制),前者最终决策权归于行政首长而后者归于集体组成的委员会,五、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局、国务院办事机构等,国务院,性质: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组成: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 活动程序:实行总理负责制;

14、重大问题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职权:宪法规定18项职权;最高权力机关可以根据形势需要授予其他职权。,国务院28个部委,国务院部委是国务院的工作部门。部委的设立经总理提出,由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常委会)决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公安部、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划委、人民银行、审计署,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发改委: 新增下级机构: 国家能源局,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工业和信

15、息化部: 合并: 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烟草专卖局 新增下级机构: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隶属关系调整 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交通运输部 合并: 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 新增下级机构: 国家民用航空局 隶属关系调整: 国家邮政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合并: 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新增下属机构: 国家公务员局,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环境保护部: 合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合并: 建设部,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卫生部: 合并:

16、 卫生局、药监局 隶属关系调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卫生局管理,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经改革,国务院部委共有27个。 国务院组成部门,由总理提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与撤销。,国务院直属机构(19个),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国务院主管各项专门业务的机构,由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的原则设立。 直属机构 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直属特设机构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的设立与撤销由国务院决定。,部委代管的国家局(11个),国家局大都由国务院机构改革前的专业主管部或直属机构演变而来。 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 国家粮食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国家烟草专卖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国家外国专家局,由人事部管理。 国家海洋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