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和挖坑理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80548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窗理论和挖坑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破窗理论和挖坑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破窗理论和挖坑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破窗理论和挖坑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破窗理论和挖坑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破窗理论和挖坑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窗理论和挖坑理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破窗理论(“破窗理论”与“挖坑理论” )“破窗理论”是指,假设在市场完全饱和的情况下,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的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商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于是得出结论: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 这个理论乍一看来,似乎确实很有道理。在市场处于饱和的状态下,供需大体一致,不存在新的需求,也不存在新的供给,若生产能力增加,那就意味着生产过剩。而此时只要让物品的占有者遭受一次损失,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就

2、会产生对商品新的需求,这个需求缺口就能带来供给的增加,重新使得供需达到平衡。 这个理论与凯恩斯“挖坑理论”惊人地相似。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写道:“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这些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挖出来,那么,失业问题就不会存在,而且,在此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 ”他甚至还说, “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也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 ” “破窗理论”所主张的破坏创造需求,源于政府对 GDP 的盲目崇拜。衡量经济的主要指标

3、是 GDP,GDP 增长率越高,就说明这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然而,灾难、破坏可以创造需求,但是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追求财富的增加。如果说, “破坏”可以激活经济,那么只能说,这样的激活是以消耗人类未来为代价的。破坏创造需求这种行为,会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产生“双重成本”:一个是机会成本,这部分有限的资源本来可以挪作他处,用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个是毁灭成本,就是对已有财富的破坏形成的巨大损失。物质是永恒的,只不过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财富不可能无中生有,任何破坏都是人类有限资源的损耗,任何经济的激活、繁荣都是以有限资源的消耗为代价。选择破坏创造需求,来促进生产的增加

4、,最后的发展结果只能是停滞不前逐步灭亡。美国又加息了,全然不顾飓风屡屡肆虐对经济造成的紧缩影响。每当这个时候,总会出现“灾害有利”的说法,并且带来这些“好消息”的通常是经济学家。虽然“卡特里娜”飓风可能使美国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率下降 0.5%至 1%,但是据CNN 报道,J.P.摩根的高级经济学家 Anthony Chan 认为,长期而言,飓风将刺激整体经济发展。因为受灾城市需要大量的清理和重建工作,这意味着未来 12 个月内,将产生大量的职位空缺,而这对经济有利。另有经济学家指出:“从个人的角度看,人身伤亡是悲剧;但从经济影响的角度看,我们的研究表明飓风将转变成天赐的工程。 ”有趣的事,此类

5、主张并不完全出于经济学家善意的安慰,他们个个煞有其事、严肃认真,而几乎所有的依据都在于一种所谓的“破窗理论” 。话说一天,有个小坏蛋打破一家面包店的一块玻璃,然后溜走。路人见状开始争辩,说这一破坏行动将带给玻璃业者生意机会,玻璃业者赚了钱去买可乐,又带给可乐生产者生意机会,可乐商又可能去买鞋,如此推论下去,这小坏蛋的破坏将带给社会许多的生意和就业机会。结论是:社会应该表扬这小坏蛋对社会的“贡献”!这应该是一种谬论,可是一眼望去,却很难找出破绽。更加不幸的是, “破窗理论”与凯恩斯宣扬的乘数理论(始作俑者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如出一辙。不是吗?凯恩斯雄辩地指出,政府增加一笔购买,就像投入到湖面的一

6、粒石子一样,将引起一连串儿生产和收入的增加,结果 GDP 将会扩大若干倍。当然,企业增加一笔投资,消费者增加一笔支出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他甚至说过:“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也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 ”可是,战争和地震真的能增加财富吗?接受这个观点确实让人感到特别难受。可是,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让我们在回到小坏蛋的例子。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窗子被打破之后,面包店老板原先计划用来买西装的那笔钱,只好用去买玻璃了。于是,西装业者少了一笔生意。类似地推论下去,社会将减少许多的生意和就业机会,这些减少刚好抵消小坏蛋的“贡献” 。简单地说,如果西装业者能够增加收入

7、,他仍然去买可乐,那么即使小坏蛋不出现,可乐商的生意也没有减少。这清楚地说明:灾害就是灾害,并不会演变成天赐良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凯恩斯的乘数论和破窗理论有相同之处,但是若将两者等同起来又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凯恩斯针对的是萧条期的经济,此时人们预期悲观,国民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以让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比如,假设经济的萧条使得面包店老板打消了购买西装的念头以节约 200 元,此时上述一连串儿的收入增加事件就都不会发生,200 元还是 200 元。如果这时小坏蛋出现,从而面包店老板不得不取出那 200 元更换玻璃,并且假设乘数是 5 的话,那么整个社会财富将因此增加 1000 元,而这远远超过那块玻

8、璃的损失。可是,话说回来,如果面包店老板的消费倾向没有下降,那么打碎玻璃只能造成破坏。灾难能造福经济吗?简单地说,有时可以,但绝大多数不可以。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或许正是经济学的一贯逻辑。要知道,就连杜鲁门也曾经被经济学家的含糊其辞折磨过。杜鲁门总统曾经恨恨地说:“我希望找到一个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家在提出经济建议时总是说,一方面(one hand)另一方面(on the other hand)”从灾害有利还是有弊这个案例来看,经济学家的“圆滑”的一个解释正是其准确性的体现,如果对经济学理论适用的特殊条件稍有含糊,就很难理解经济学的妙趣所在;而如果注意不到凯恩斯笑容背后的含义

9、,我们就会为其幸灾乐祸而气恼。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 1969 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1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

10、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 (放纵)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等等。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

11、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产生从众心理)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就是“破窗理论”的表现。“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这一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比方说,你分别到两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甲的家里窗明几净,地板上一尘不染。如果他忘了给你准备烟灰缸,你一定会在点烟之前请他帮你找一个烟灰缸,而决不忍心让烟灰落在光亮的地板上。而朋友乙的家里是随处可见的尘土和纸屑。估计你也懒得要朋友给你找烟灰缸了,而是任由烟灰飞散,或是直接把烟蒂扔到地上了。事情的恶化当然还离不开后面那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面对“第一扇破窗”,我们常常自我暗

12、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没有惩罚。这样想着,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第二双手、第三双手去市场买瓜子,抓了几个尝尝。瓜子皮呢?你放哪儿了?是不是看到地上已有一片瓜子皮了,就将自己磕的皮也扔地上呢?大热天走在街上,买根雪糕,半天没有找到垃圾筒,你会将包装纸放在哪儿?是不是找个有垃圾的角落,悄悄地扔掉呢?路上的噪音、墙上的笔迹、地上的痰迹就这样越来越多,我们离优雅、文明、公德就这样越来越远。“环境早就脏了,我扔的这点儿垃圾根本起不到关键性作用。”不少人会这样辩解道。其实,人和环境之间是互动的,环境的好坏是人的行为的体现。我们许多人抱怨环境恶劣,可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少人盯着社会的阴暗面,结果自

13、己的心灵也变得狭隘和阴暗,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社会上的一扇“破窗”。我们不仅不能做第 N 次打破窗户的人,我们还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即使是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甚至无力去改变环境时,我们还可以努力,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为一扇“破窗”。应用破窗效应不仅仅是古人所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那只是吸取教训,非常肤浅,而管理强调的是成本效益、行为经济。大型的企业犹如千里之堤,人、事错综复杂,维护好千里之堤是有很巨大的成本,在实践中,当管理者面对各种不良现象时,层出不穷,这个时候谈防微杜渐是没有意义的,怎么样像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和“红牌效应”那样,扭转形势,解决破窗效应所产生的问题,保持持续改进和

14、优化,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主题。基本上,破窗效应带给我们的思路就是从小事抓起,只有全部小事都不出乱子,才能做大事。在应用实践中,最直观的“小事”就是环境卫生,要把一个地方搞干净 1 天、2 天并不难,但是要一个地方持续 1 年 365 天都很干净,那就只有顶尖的企业才能做到。这些事情并不难,缺的只是下定决心、持之以恒、配套机制、形成文化、定期更新。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 ,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

15、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不轻易讲自己缺点的人才适合生存。他人善意指出缺点我们可以接受、思考。除此之外,如果你自己轻易总是对别人说出自己的缺点、不足,那么别人就会挑出你更多的不足,进而在别人眼中形成一个遍布缺点的形象。有位画家,他把他心目中认为最美的女人画了出来,他赋予她最美的五官,最美的脸蛋,他认为这个美人是无可挑剔的。他把这幅画挂到大街上,并在旁边写了一句话,“请把你认为最不好的地方圈出来”。他原以为没人可以找出来,没想到晚上拿回来的时候发现画上都是圈圈,他非常沮丧,失落。后来有位老者告诉

16、他,你可以换个方式,把画挂到街上,并且写上这样一句话:在你认为最美的地方画上圈,结果,那天晚上,拿回来的时候,整幅画也是画满圈圈。如果你自己轻易说出自己的缺点,不足,那么别人就会指责你更多的不足,不要轻易打开自己的破窗户,对自己要有信心。一个有信心的人才有气质 每个人本来就是一辆新车,请不要打破自己的窗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 19 世纪 50 年代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把这样的谬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但事实上:如果孩童没有打破了窗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