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游离模式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54191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标游离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目标游离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目标游离模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目标游离模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目标游离模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标游离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标游离模式ppt(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评价模式之目标游离模式 张婉莹 2012年10月11日,基本框架 一、目标游离模式的产生背景 二、目标游离模式的实施过程 三、目标游离模式的评价,一、目标游离模式产生的背景,美国的教育评价发端于1837年美国教育家霍勒斯曼提出的用书面考试取代以往口试的改革, 随后经历了以卡特尔莱斯、桑代克等为代表的教育测验运动,直到1930年前后,以教育家泰勒为代表的教育评价方法的出现,才标志着现代教育评价的诞生,之后又出现了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新的教育思想的熏陶,许多人反对利用各种测验把学生划为等级,提倡使每一名学生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一些学者也认为教育评价如单纯以目标

2、为中心和依据,那么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又怎样得到保证呢?而且,任何教育活动,除了要达到预期目标外,还会产生各种非 预期的效应及效果,对它们又怎样评价呢?,1967 年, 斯克里文( Scriven) 对目标导向模式进行了批判, 并提出了一种具有更大客观性的“目标游离模式”。通过关注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他发现,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事先确定的教育目标的评价范围往往会受到限制,有时还产生许多非预期的效果,这对评价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仅仅根据预设的教育目标进行评价,则可能导致评价过程只局限于既定目标规定的预期效果,非预期效果容易被忽视。这说明,教育活动的预定目标只反映评价方案、评价制定者的意图,

3、可能会影响评价真实数据的收集,导致整个评价结果失真。为了使评价更加合理、科学,评价实施者应该把重点考虑的问题从“教育目标是什么”转变为“教育活动实际是什么”,即进行目标游离,跳出预设目标的局限。,二、目标游离模式的实施,目标游离模式主张对评价实施者隐瞒评价方案、评价制定者的预定目标,减少评价方案、评价制定者的主观意图对评价的影响,以便收集到全部成果信息,获得全面、真实的效果。这种评价模式突破了预设目标的限制,重视实然的评价结果。较之以前的做法,其对评价对象的实际状态进行评价的模式显得更加科学化。同时,由于将评价方案、评价制定者的目标与评价实施者的目标分离,其评价结论也更为客观与公正。,三、目标游离模式的评价,优点 1、有助于发现课程或教育项目在实际运行中的真实的目标指向,而不受其所宣称的试图达到的目标的制约; 2、由于评价者并未被告知课程或项目的既定目标,便有可能更加仔细透彻地观察实际情况,从而掌握更为客观完整的信息,借此揭示课程或项目的实际目标。,局限 1、在评价中把目标搁在一边去寻找各种实际效果,结果很可能会顾此失彼,背离评价的主要目的; 2、完全目标游离的评价是不存在 的,因为评价者总有一定的评价准则,游离了课程编制者的目的,评价者很可能用自己的目标取而代之,使用不当时可能使评价工作陷入盲目性和主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