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6207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9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9 年高考模拟考试年高考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晚风徐来,轻轻地滑过树 稍、草尖,树们、草们就腰脊闪晃,摇曳着缥缈的梦。河水迤逦着金色的光,浪花 拍击着堤岸的碎石,弹奏 着(清纯清醇)的音符,唱着欢快的歌谣;还有鸟儿的鸣啾与狗吠、牛哞、羊唤一 起喧响,构成了草原的绝唱。薄薄的雾气氤氲,轻拂着盘树的虬枝,清丽的河水充盈着 。两岸茂 密绵延的

2、红柳,烂漫成了火焰,尽情燃放,(显示昭示)着生命的倔强与执着。 星星点点,灯火亮起。归牧的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 。劳做的乡民们陆陆续续地收了工,一天的忙 碌与疲惫画上了句号。人们荷锄背草,扛袋提筐,脸上挂着串串晶莹的汗珠,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 望)。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脊(j) 摇曳 B啾(ji) 劳做 C氲(wn) 疲惫 D荷(h ) 洋溢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清纯 昭示 憧憬 B清醇 显示 憧憬来源:学科网 ZXXK C清醇 昭示 希望 D清纯 显示 希望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泥土的味道、花草

3、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 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 B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 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 C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 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 D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 的味道、花草的味道 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A一些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聚众赌博已经蔚然成风,这无疑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阻碍和危 害。 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Z#xx#k.Com B目前在通讯行业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分庭抗礼,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竞争格局。 C在公司表彰会上,财务部长的话无意中揭了他的短,他越

4、听越冒火,到后来气冲霄汉,与财务部长当场争 执起来。 D路遥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凡脱俗的才华为我们创造了一笔独特的精 神财富。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改革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在改革前要对 方案认真总结,严格论证,小心试验,并取得各方共识,方可推 行。 B江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印有“墨梅”图案,寓意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表达对寒窗苦读的学子的赞 誉。 C把“不忘初心”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是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 强核心。 D 永远在路上是一部展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成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是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 和重要措 施

5、。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来源:Zxxk.Com 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唐代韩愈等人的“文以明道” ,到 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 情” ,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 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 神。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 ,每个人都应该有知识。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 他在理想国中就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

6、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 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不只文学艺术,其它艺术也体现了这一理性精 神。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逼真创造幻觉的真实,而是 更多 诉之于理解、想像的真实。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 人类理性精神 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人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 角色。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 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模式,预定了处于该位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基本准则。在儒家思想起主导 作用的中国艺

7、术王国中,人的角色意识非常强烈: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 仁,臣忠。孔孟制定的这些道德规范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准绳。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人们首 3 先服从的是前者。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王昭君因爱 国纵身投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以父子 的死来救孤儿及全国的孩子;而公孙杵臼则宁愿 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 活下来。在面临生死的重大时刻, 他们几乎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都没有“自我感情”的考虑;考虑的只是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 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人说 ,中国人是重社会而轻自我,西方人是重自我而轻社会。这并不准确, 起码在古代社会不是这样。荷马史

8、诗中的氏族首领大部分都是勇敢无私的。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 能有两种命运,或者过和平生活而长寿,或者在战斗中早死。为了得到荣誉和尽职,他选择了第二种命运。 赫克托尔的妻子规劝丈夫不要上战场,他响亮地回答:“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 ” 中西方古代艺术所揭示的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层认识。人一生下来,就首先面临着个体和 群体的关系问题。人的角色意识是处理好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平衡的必要 环节;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它高扬的是人的自觉性,是人的 理性精神。 当然,高扬理性既有正价值,亦有负价值。人一切从社会要求出发,

9、扮演好自己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势必把 自己看成是具有群体生死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个体;势必以理驭情,以社会利益来压制个人的欲望。这 样,个体的主观情感、本能欲望被排斥在精神生活之外;合理的要求常常被当作有害的东西而加以压制,个 人的 创造探索 也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 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选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 ,有删改) 6关于“理性精神”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古代中西方艺术家们都积极弘扬和倡导这种理性精神。来源:学 科网 B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中也

10、有体现。 C理性精神在古代西方也很受推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就是西方文化 传统的精髓。 D理性精神不只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其它艺术领域也有明显体现。 7下列关于“社会角色意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又让人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社会上。 B王昭君、程婴等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反映出儒家道德规范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绳。 C阿喀琉斯最终选择在战斗中牺牲的命运,体现了他作为氏族首领“勇敢无私”的社会角色意识。 D人们只要有了社会角色意识,就会产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 8根据原

11、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用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即知识”和柏拉图强调培养哲学家的看法,阐明了古代西方也 注重 倡导理性精神。 B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用中外古代故事证 4 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 C屈原投江自尽,介子推割股奉君,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义不容辞的 责任。 D文章第五段在前文论证高扬理性精神具有正价值的基础上,又辩证分析了其消极作用,体现了论证的严 密性。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 题。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

12、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 使弟子傍流而承之。丈夫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孔子从而问之,曰:“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 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蹈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傍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 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赍俱入,与汩偕出,从水 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而安于 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 累 丸二而

13、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也,若橛株拘;吾执 臂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 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 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芿燔林,煽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 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 ”其人曰:“ 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 ”

14、其人曰: “不知也。 ”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 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 ”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 ?”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 试语之有暇矣。 ” (节选自列子黄帝 ,有删改) 【注】赍:漩涡。逢衣:儒生所穿的衣服。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 子的弟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一丈夫游之 丈夫:古时称成年的男子 B使弟子傍流而承之 承:通“拯” ,救来源:Z,xx,k.Com C仲尼适楚 适:游学 5 D则失者锱铢 锱铢:很小的重量单位,此处指很少来源:学*科*网 Z*X*X*K 1

15、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来源:Zxxk.Com A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失其所与,不知 来源:学*科*网 B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长于水而安于水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虽天地之大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1下列对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 A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B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 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C有一人从石壁中出 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D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来源:Zxxk.Com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16、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梁丈夫之所以能在水中畅游无碍,是因为他顺而不逆,达到了“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境界。 B佝偻丈人认为循序渐进是能够轻松粘到蝉的关键,而孔子则从他身上看到了专心致志的重要作用。 C “处石人火”的人堪称“和者” ,他能做到物我一体,与外物高度融合而不为外物所伤害和阻碍。 D本文通过有趣的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抽象道理。 第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5 分) (2)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5 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