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2897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机一中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1. 春秋时已出现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歌确立;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一书首次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A. 重视技术的革新B. 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C. 精耕细作的特点D.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2. 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田庄经济根源于A.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 不抑兼并的政策C. 重农抑商思想影响D. 工官制度的实行3.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

2、,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D. 4. 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A. 政府抑制土地兼并B. 土地买卖频繁C. 租佃关系迅速发展D. 小农经济破产5. 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A. 西周B. 春秋战国C. 宋朝D. 明清6. 元朝人陈高有中华诗云:炎方有撞树,衣被代蚕桑。”清朝人亦认为“利视丝盖百倍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这些说法表明元清时期A. 棉纺织业已基本取代丝织业B. 民众生活与市

3、场联系日趋密切C.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D. 种椬棉花能获取较高经济利益7.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B.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8. 朱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由此四川地区出现了A. B. C. D. 9.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嘉靖四十一年(156

4、2年)进一步规定:“将该年班匠通告折价类解,不放私自赴部投当”。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A. 有利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 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C. 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D.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10.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位著名商人立传,并提出将主张盐铁官营的桑弘羊油烹,这说明A. 汉代已出现重商思想B. 春秋以来商人地位很高:C. 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D. 盐铁官营阻碍社会发展11. 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

5、明宋代A. 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B.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C. 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D. 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12. 下面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由表可以推知北宋年代农业税非农业税997年2408.11567.71021年2641.23874.01077年2021.35117.2A. 农业经济的衰退B. 财政收入超过了前代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重农抑商政策的调整13.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A.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B.

6、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C. 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14.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D.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15. 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7、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春天”,但一战结東后,中国民族工业就迅速萧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A. 封建君主统治是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障碍B. 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C. 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 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16. 某同学在主题为上海与近代中国经济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以下三则材料:100法币只能买0002416两大米3000家大工厂只有600家开工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这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年的上海A. 1895年B. 1913年C. 1936年D. 1948年17.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

8、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 属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B. 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 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 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材料中描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B. 资本家经营不善C. 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D. 封建势力的压迫19.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

9、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B. 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C. 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D. 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20.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 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C. 机器制造等重工业比较少D. 绝大部分是缫丝等轻工业21. 2012年9月,一则“百年火柴厂破产,两次拍卖均夭折”的新闻,再次引起了国人对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的关注,这个始建于1912年的公司见证了中国工业的百年发展史。下列有关该公司的推断,正确的是A. 诞生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初步发展之时B. 创建后曾经一度经历了短暂的“

10、黄金时期”C.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再未获得任何发展D. 从新中国成立直至破产都属于私营企业22.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A. 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C. 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国势力压制 D.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3.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 甲午

11、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拐点B. 折射出全体国人均要求改革的社会思潮C. 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D. 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24. 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如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A. “一五”计划的实施B. “大跃进”运动开展C. 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D. 包产到户的基本实现25. 311953年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此言论A. 推动社会主义改造B. 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C. 贯彻落实宪法精神D.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26. 金冲及说:“到19

12、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的途径是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改革开放27. 1956年中共“八大”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中央作出这个新的论断是基于A.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B. 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C. “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D.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8. 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

13、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A. 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B. 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C. 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D. 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29. 宣传画是一种以鼓动、制造社会舆论为目的艺术形式。如图为1958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运动A. 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困难C. 将农民个人财产收归公有,提高公有化程度D. 推广包产到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

14、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这一规定A. 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B. 符合当时国情,奠定“一五计划”的物质基础C. 恢复农民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 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部分调整31.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A. 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B. 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C. 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D. 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32.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

15、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 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 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C. 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33. 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种变化反映出A. 时尚潮流推动社会变革B. 人们深受封建思想影响C. 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D. 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34. 前上海副市长赵启正对某一重大措施评价说:“(它)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的战略效果,是经济学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这是指A. 开放港口城市B. 开辟经济开放区C. 浦东的开发开放D. 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35.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