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80942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李晋玲 审题人:李艳芝【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 诸侯各国丢弃传统文化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 孔子对传统文化的尊崇【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大意为:根据钱穆的考证,周人的语言被称作雅,所以雅言又被叫做正言。孔子是鲁人,在平时经常使用鲁语,只有在诵读诗和书以及执行

2、礼仪这三件事上一定会用雅言。 材料中只提到了孔子的用语习惯,并未提到诸侯各国的相关信息,并不能得出诸侯各国丢弃传统文化的结论,故A项错误。 用雅言诵读诗和书以及执行礼仪并不能与传播儒家思想完全等同,故不能表明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故B项错误。孔子用周人的语言诵读儒家经典和执行礼仪,强调的是孔子对周人语言的尊崇,而非礼制的重要性,故C错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鲁语,而在诵读儒家经典和执行礼仪的庄重场合却使用周人的语言,这表明孔子认为周人的语言是正式的官方语言,孔子认可周天子的统治,认同天下一家的观点,故D正确。2.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

3、这两种和谐的是A. 道家、法家B. 法家、墨家C. 儒家、法家D. 道家、儒家【答案】D【解析】注意限定信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结合所学可知,道家讲求顺应自然,这便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因此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结合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解答即可。3.湖南里耶考古发掘了大量秦简。简牍字体属古篆书,字体繁简有别,姿态各异。内容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这反映了当时秦朝A. 中央集权制度已形

4、成B. 书写字体由繁向简演变C. 经济发展受国家主导D. 统治范围最远到达湖南【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内容并非政治制度问题,排除A;由材料“古篆书,字体繁简有别,姿态各异”,说明书写字体由由繁向简演变,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问题,排除C;结合所学,秦朝统治范围南达南海,排除D。4.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据此可知,汉代今文经学A. 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B. 形成了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C. 适应了社会治理的需要D. 奠定了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

5、析】【详解】材料没有反映汉代今文经学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排除A;训诂指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材料“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并不能体现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排除B;今文经宣传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主张,是汉代儒学适应汉代大一统和和中央集权需要的表现,故选C;汉代今文经学并不是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排除D。5.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A.

6、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B. 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C. 礼法并用,教化为重D. 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旨不是揭示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排除A;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排除B;题干材料“礼”、“法”体现两汉社会立法并用,而“义”、“平”、“孝”、“信”体现了两汉社会以教化为重,故选C;功利思想的消亡与题干材料中“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不符,排除D。6.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据材料可知A. 儒

7、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B. 中国古代法律具有灵活性特点C. 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D. 古代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答案】C【解析】由董仲舒将“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可知儒学理念出现法制化现象,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故C项正确;A项是从汉武帝时,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法律的灵活性和地位,故BD项排除。点睛: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用儒家的经、义解释法律等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儒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法律,其实也就是反映了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和法律糅合在一起,这也是儒学成为统

8、治者治理国家工具的一个具体的体现。7.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C.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故选C;题干中“科技发展”与“文化的繁荣”是同时发生的并列关系,排除AD;B的说法太绝对,排除。8.宋代以前,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士或版筑,城门多由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

9、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A. 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B. 科技的新应用促进筑城技术的改变C. 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D. 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筑城技术更加注重城墙的坚固性;城市商业繁荣,打破坊市界限。”究其原因宋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巩固统治的需要;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 市的发展9.宋代绘画,发展出艺术精神看似对立的两种形式,一种达至写实巅峰,对自然物的描绘

10、达到高度的工整,细微精致。另一种高度写意,借外在自然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强调疏淡和精匀,不加修饰的草草逸笔,每笔可见禅机。这主要归功于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文化政策的宽松C. 水墨技术的成熟D. 理学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种达至写实巅峰,对自然物的描绘达到高度的工整,细微精致”深受“格物致知”程朱理学的影响,而“另一种高度写意,借外在自然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强调疏淡和精匀,不加修饰的草草逸笔,每笔可见禅机”则明显受到陆九渊心学的影响,故D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是风俗画出现的原因,故A项错误;文化政策的宽松和绘画风格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水墨技术的成熟是

11、宋代绘画的条件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0.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 经济的发展影响价值观念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理学的发展已经走向没落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故A正确。 根据材料“明末的一些儒家学者”,仅是部分先进儒学者的主张,故B错误。 明末时期,理学依然

12、是主导思想,并非走向衰落,故C错误。 材料中的明末儒学不属于市民文学的范畴,故D错误。11.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是A. 传统儒家思想动摇B.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C. 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 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可知,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但这是材料反应的现象,并非实质,排除A;依据“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B正确;民主进步思潮产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依据“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壮大,市民

13、文化兴起,不是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D错误。12.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A. 小篆B. 行书C. 楷书D. 草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可知是草书,草书书写简便、结构简省、笔画连绵,D正确;小篆的笔画较细,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不符合题意,A错误;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不符合题意,B错误;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

14、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不符合题意,C错误。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草书13.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A. 以历史亲历者标准来衡量B. 以社会需要标准来考察C. 置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D. 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得出文人士大夫对

15、西方学说的排斥,李鸿章却称赞郭嵩焘英豪,文士们和李鸿章都为同时代人,评价却不相同,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故D项正确,AC错误;当时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等表现,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化的应给与肯定的行为,故B项错误。1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则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这一变化说明A. 对儒家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B. 西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C. 思想认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D. 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出,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从而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解读与原来不同,反映了政治形势对学术研究的影响,故C正确;材料并非对儒家思想的研究,而是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解读,排除A;BD材料未体现,排除。15.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