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四)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9718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9.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四)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 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四)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 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四)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 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四)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 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四)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 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四)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通史整合(四)第一板块 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 (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明的转型 明清时期,通史整合(四),目 录 contents,1,2,3,4,高考考什么 聚焦“三层面”(政治、经济、文化),史况怎么样 解构“一图文”,高考怎么考 发掘“四个度”(宽度、深度、角度、长度),高考达标检测,01,史况怎么样解构“一图文”,图定史实,文解特征,思想文化,经济,政治,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 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取得辉煌成 就,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 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西学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02,高考考什么聚焦“三层面” (政治、经济、文化),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制度、八股取士、督抚制度、军机处,隐性时空,明朝(公元13681644年);清朝前期(公元16361840年),显性时空,在内外蒙古地区,均实行札萨克制,即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划分为旗,旗是基本行政单位,合若干旗为一盟。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

3、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清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年间正式设立的制度。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佛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金瓶掣签制度,对当时的西藏、蒙古地区社会和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意义深远,金瓶掣签,玉米、甘薯引进,广泛植棉,资本主义萌芽、长途贩运、票号、商帮、市镇、白银流通、粉彩、珐琅彩,

4、隐性时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的趋势,明末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江南地区科举状元人数明显多于北方,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成就,南方更为显著,对文化教育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这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对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松动和价值观念变化。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对绘画的影响,致良知、李贽、清初

5、三大家、本草纲目、农政全书、西学东渐、明清小说、京剧,隐性时空,否定权威,独立思想,经世致用务实,文化,工商皆本,经济,批君主和三纲平等 限制君主专制民主 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批天理理性 存人欲民本,政治,思想、文学中体现反传统反封建,传统文化中孕育新内容,首先,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激烈的揭露和大胆否定;其次明清的小说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明清小说是从宋元的话本而来的,著名的科学技术著作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所记内容多是通过作者调查研究而获得的新知识,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传教士来华,明清之际出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高潮,西方传教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儒家经典,并传回欧

6、洲,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中国知识分子也主动学习西方科技。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天工开物也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介绍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文化交流上西学东渐,海禁、闭关锁国、朝贡贸易、十三行,隐性时空,03,高考怎么考发掘“四个度” (宽度、深度、角度、长度),解选择题,要合“题”又合“理”,能力 立意之高,时间 跨度之长,命题 视野之宽,由最初的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宦官读书识字制度化这一变化所体现的中枢机构变化,体现了发散思维与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运用。,从明初一直到明朝中后期,体现的是大时段的时空观。,以宦官擅权这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异化现象为素材

7、切入命题。,呼应热点,素养提升,峰回路转,呼应城市功能转移的社会热点,如“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部分行政功能转移”等。,唯物史观下政治中心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材料给予的是迁都北京的政治因素,考查的却是迁都北京的客观作用。,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寻常最奇崛,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内阁有什么权力?内阁的权力来源于谁?内阁权力膨胀说明了什么?通过层层设疑、层层解答,方能得出正确答案。,以最基础的知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切入,以最“顺理成章”的结果(内阁首辅权倾一时)引申,以最隐蔽的手法(现象所反映的本质)设陷,彰显命题者的良苦用心。,价值引领,考法“新颖”,材料“传统”,海峡两岸

8、同宗同族,血脉相连,同属一个文化圈。,四个选项均不直接呈现所学教材知识,而 是让考生根据史料分析说明选项与题干的 关联度。,宗法制的典型史料:族谱。,灵活性,关联性,时代性,依托教材的主干知识,又不局限于具体知识点,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以昆曲的流行创设情境,考查经济发展对艺术创作及其发展的影响,体现关联性。,从文化素养的角度命题,暗含了“文化自信”的时代主流。,历史思维,热点立意,时空观念,从政治、经济、思想的相互影响上解读历史信息,体现综合技能的培养。,强调国家力量对科技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跨越汉朝、唐朝、宋朝和明朝四个不同的阶段。,呼应 社会热点,注重 逻辑推理,传统 命题角度,行政效

9、率更加高效、便捷的大部制机构改革。,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以素养为“魂”,从“小”处入题,从“大”处立意,唯物史观下社会风尚变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从人们日常饮食器具的变化上选材切入,彰显“以微见著”。,商品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明朝社会转型。,注重 逻辑推理,命题 视角独特,立足 核心素养,通过不同时期河南、江苏两地状元人数的比较推断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以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间接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跨越多个朝代的“时空意识”对历史现象做出解释。,历史关联,历史现场,历史现象,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导致的书籍大量出版折射当时的文化氛围。,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商业出版的繁荣与成熟期,此时,

10、印刷工艺定型,印刷成本大幅下降,图书日趋平价化。,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出书风气盛行,书籍作为馈赠礼物流行于民间。,命题视角独特,情境材料新颖,考查内容基础,考查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中国传说中的“麒麟”为素材创设历史情境,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历史主干知识:明代的朝贡贸易。,答主观题,要析“材”又扣“本”,NO.2,ITEM,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外贸易,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在与中国生丝贸易中获利丰厚,荷兰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荷兰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下大肆对外进行殖民扩张,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

11、北部,“1624年”是明朝末年,考生应联系所学知识,此时正是明末战乱之际,荷兰正是利用明朝政府无暇他顾这一时机趁机侵占台湾。大多数考生往往忽略这一隐性信息而失分。在答背景类题目时,考生视野要开阔,不要仅仅局限于材料,更要挖掘材料隐含信息,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与西班牙在殖民扩张中进行争夺,扩大对中国的贸易,获取高额利润,“东印度公司成立”的隐性信息是荷兰殖民扩张的方式,即建立殖民据点,大部分考生仅是看到了荷兰的殖民扩张,而不能挖掘其隐含的信息,进而难以分析得出荷兰侵占台湾

12、的目的也是为了建立殖民据点,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 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接受移民,人员往来频繁,实行祖国大陆的文化政策,实行祖国大陆的政治政策,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西方近代科技有所发展;新航路开辟;呈现资本主义萌芽,官方贸易正常进行,以东南亚为主;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郑和航海规模盛大,但与新航路开辟相比,影响有限,14至15世纪,西方开始殖民扩张,东西方差距产生并逐渐扩大,思想文化专制;总结性科技成果出现;闭关锁国、中外贸易呈现顺差;多民族国家统一,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出现;西学东渐开始;文艺复兴出现,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农业生产经济政策调整;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医学著作出现;反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出现,16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呈现曙光),中国(封建专制江河日下),时间,论题三,论题二,论题一,新航路开辟后,中外文明的交流与影响,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高考达标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四)”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