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二次选考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8775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浙江二次选考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浙江二次选考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浙江二次选考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浙江二次选考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浙江二次选考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浙江二次选考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浙江二次选考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质量检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2018湖州、衢州、丽水联考)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B“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C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D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解析:选C材料中吕思勉和李约瑟强调了道家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和基础,是因为道家对世界本原

2、进行了探讨,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2孟子指出天子可以讨伐诸侯,同等级的诸侯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据此可知,孟子主张()A仁政B德治C守礼 D非攻解析:选C本题考查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依据材料中“天子可以讨伐诸侯”,可知儒家强调守礼,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统治者对百姓的统治,故A、B两项错误;非攻是墨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3(2018宁波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思想或主张与人物匹配有误的一项是()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B杨朱利己,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C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3、以乱则凶。荀子来源:Zxxk.Com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老子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孟子主张纲常伦理,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荀子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也就是“天行有常”,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是齐物思想,这是庄子的思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4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问学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问学”一分为二。这表明()A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B宋代儒学治学方

4、法的不同C知识与道德的密不可分D王阳明继承了朱学的衣钵解析:选B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其在本质上都属于儒学思想的范畴,在世界本原、人性等方面都是一致的,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本质区别就是在探究“理”的方式上不同,朱学主张“格物致知”,而陆学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这是一种治学方法方面的差异,故B项正确;强调知识与道德的密切关系,这是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观点,故C项错误;明代理学大家王阳明是继承了陆学的衣钵,故D项错误。5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

5、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选D孔子的“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符合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而朱熹的“克己”则要求克服人的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二者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A、B两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故C项错误。6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6、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解析:选D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而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神化,所以董仲舒和孟子均未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所以,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D项。7宋代士大夫掀起藏书风气,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超过官方藏书。与此相关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A造纸术的发明 B雕版印刷术的出现C市民文学的兴起 D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解析:选D西汉时,纸已经被发明并使用,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时期,故A、B两项错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实现了印刷史上的革命,促进了刊物的印刷,故D项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8“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

7、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说明中国画()A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 B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C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 D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解析:选D从材料“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可知中国画也注重物体真实形象的描写,A项错误;从“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可知中国画既注重物体的真实形象,也注重物体的外在形似,B、C两项错误;从“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可知中国画不仅重视物体的形似,也注重物体的神韵,故D项正确。9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

8、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该朝代的“新气象”还有()A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D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解析:选D据材料所述可判断该朝代是北宋。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故A项错误;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是唐代晚期的陶瓷技术,故B项错误;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是在明朝,故C项错误;柳永是北宋词人,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0明代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长9.87米,高0.3米,画中各色人物超过2 000个,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天平山、运河

9、、古城墙等地标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江南的山青水绿之美。仇英这幅画作是()A古代最早的风俗画作品B江南工商业发展的反映C对西洋绘画技法的尝试D明末进步思潮流行的体现解析:选B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是风俗画,故A项错误;“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体现了江南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中未有西洋绘画技法的反映,故C项错误;题中不能体现明末进步思潮,故D项错误。11(2018湖州、衢州、丽水联考)中国“福文化”渊源深厚,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有在屋门、窗户等醒目的地方贴“福”字的习俗,祈福盼福。下列“福”字与“柳体”风格最接近的是()解析:选B“柳体”属于楷书,字体偏瘦,B项的字体就

10、属于偏瘦的,是符合题意的,正确;A项是小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行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草书,不符合题意,排除。12有学者在评价古代某一名著时认为:“所有历史形式都不过隐藏着国家政治的机械运动和权力的逻辑循环。换言之,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竞技场,是阴谋和权术的帷幕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转换与平衡。”该学者评论的名著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C西游记 D红楼梦解析:选A根据材料“隐藏着国家政治的机械运动和权力的逻辑循环”“是暴力和权力的竞技场,是阴谋和权术的帷幕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转换与平衡”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国演义体现的是三个政权之间的较量,体现了阴谋和权术的转换平衡,故A项正确。二、

11、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13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二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

12、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来源:学,科,网Z,X,X,K顾炎武日知录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黄宗羲全集(1)根据材料一,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5分)(2)材料三中,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5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继承发展的社会背景。(3分)解析:第(1)问,据“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

13、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分析问题所在,据材料二内容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归纳朱熹的观点。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的继承与发展。第(3)问,从明清之际的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分析社会背景。答案:(1)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伦理崩坏)。观点:重建道德秩序;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2)继承: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用廉耻约束自己行为);道德修养应与家国天下相联系。发展:把学术研究、道德修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3)背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来源:Z.xx.k.Com14宋代是一个经济

14、繁荣,文化发达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来源:学科网ZXXK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

15、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材料二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经济文化的总体认识。(4分)解析:第(1)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