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练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合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779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练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合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练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合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练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合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练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合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练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合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练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合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练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合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题型专练)1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以下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利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用噬菌体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用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A B.C D.答案A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个选项 ()答案B解析随着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

2、量变化呈现S型曲线的变化。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3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答案B解析细菌中除DNA含有P外,磷脂和ATP等物质也含P;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具有放射性;9小时中1个噬菌体增殖产生64个子代噬菌体,即繁殖了6次,故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

3、.5小时。4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答案A5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R型细菌与S型细菌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用S型细菌DNA与活R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C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DNA后与活R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菌落和

4、R型菌落D格里菲思用活R型与死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R型细菌与S型细菌混合后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DNA酶将S型细菌DNA分解,分解后的DNA没有活性,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没有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所以最终没有证明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6某实验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子代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没有放射性B甲组子代没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有放射性C甲、乙两组子代都有放

5、射性D该实验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能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使得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乙组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DNA是遗传物质,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能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使得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C正确。7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答案A8某

6、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答案D解析用噬菌体侵染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上清液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细菌(其中含有噬菌体的DNA)。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

7、菌,上清液是没有放射性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放射性主要体现在DNA即沉淀物中;用3H标记细菌,放射性在沉淀物中;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含有放射性的物质是蛋白质和DNA,即放射性位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9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磷酸基;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表面上的噬

8、藻体与蓝藻分离;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由于缺乏对照实验,故不能说明噬藻体的遗传物质是DNA。10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答案C11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动物、植物、真菌

9、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以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解析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针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而言的,即凡有D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均为DNA(包括一切细胞生物及DNA病毒),只有无DNA的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才为RNA。1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成功,是因为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研究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

10、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解析: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培养时间太短,DNA还未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就被离心到上清液中去了,也可能是培养时间太长,大肠杆菌裂解使含放射性的噬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去,A错误;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所有的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而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培养基中有S菌出现,B正确;艾弗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

11、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就可以把DNA与蛋白质分开,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这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但是后者提取的DNA上仍然有0.02%的蛋白质,D正确。答案:A13为了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是()AP培养时间过长 BS培养时间过长CP搅拌不够充分 DS搅拌不够充分答案:A14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

12、性高;乙组刚好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白质B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C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D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解析: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说明甲组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乙组刚好相反,说明乙组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根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特点,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没有侵入,因此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D正确。 答案:D15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理论上,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B实验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过程中培养

13、时间的长短有关C实验中c含有放射性与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D实验结果,ad中有少量的放射性,bc中有大量的放射性答案:A16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5N1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解析:A项中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项中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C项中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D项中H5N1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答案:B17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下

14、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解析: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因此叶绿体的DNA能够转录和翻译,也是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叶绿体功能受细胞核调控。答案:D18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 B烟草花叶病毒CT2噬菌体 D引起AIDS的病原体解析:对于常见的各种病毒的遗传物质要注意归类记忆。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的病原体)、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引起AIDS的病原体)都是RNA病毒,T2噬菌体是DNA病毒。答案:C 19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3与甲种一致4与乙种一致A.1、3 B1、4C2、3 D2、4答案:B20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