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六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3684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六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六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六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六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六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六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六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七)淮阴侯列传(时间:40分钟满分:56分)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一市人皆笑信一:一个B师事之 师:老师C而天下已集 集:聚集D信由此日夜怨望 望:怨恨解析:选DA项,“一”应为副词,全,整个;B项,“师”应是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C项,“集”,同“辑”,安定;D项,“望”与“怨”组成同义复词。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C项,“相国绐信曰”中无通假字。3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B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C乃晨炊蓐食 D欲东

2、下井陉击赵解析:选AA项“饭”带了宾语,是名词作动词;B、C、D三项均是名词用在谓语动词前,又不作谓语的主语,是修饰谓语的状语,所以均为名词作状语。4下列各句中补充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为()A还报,(信)则大喜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C(信)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D(人)再至,陛下乃疑矣解析:选AB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亭长妻”;C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广武君”;D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人言”。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认为,虽然陈豨是皇上信任的臣子,但如果有人告发说他反叛,久而久之,皇上也会率兵围剿。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对

3、这种说法,陈豨非常相信。B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这位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发,向吕后报告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C萧何欺骗韩信,让韩信进宫祝贺,韩信进宫后,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他杀掉了。D司马迁认为,韩信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相比,死后也可以享祭不绝。图谋叛乱,令人叹惋,但被诛灭宗族,实属不该。解析:选DD项,“实属不该”有误。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3分)译文:_(2)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

4、其母冢,良然。(4分)译文:_(3)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3分)译文:_参考答案:(1)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2)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为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也与众不同。他的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3)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

5、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又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

6、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

7、,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信所出奇兵二千骑,人持一赤旗,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禽赵王歇。汉四年,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破项羽。(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8、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解析:选D“不得”与“不能”表明韩信处境艰难的两种情况,应单独成语,据此可排除B、C;“厌”是动词,是陈述对象“人”发出的动作,“人”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尉:官名。战国始置,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秦汉时代是重要的中高级武官。后历朝历代亦设此职,职掌权属各异。B斋戒:是一种宗教活动形式,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C坛

9、: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或者举行会盟、拜帅、誓师、封禅的台型建筑。最初为林中空地的天然土丘,后为用土筑成的土堆,再后演变为砖石包砌的高台建筑。D丞相:丞相(也称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丞相始设于战国,后来各朝沿袭设置。时设一位丞相,时设左、右两位丞相。基本上左丞相的权力大于右丞相。解析:选D有些朝代如北宋、明、清是左丞相的权力大于右丞相,但大部分朝代,尤其是秦汉以右为贵,右丞相的权力基本上大于左丞相。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出身贫寒,又没什么好品行,不能被推举做官,而且他又不善经营,常在别人家里混饭吃,人们都很讨厌他。B韩信投靠项梁和项羽时,

10、都不受重用。转投汉王刘邦后,虽有滕公进言,但仍不被重用。后来在丞相萧何的反复举荐下终被拜为上将。C韩信英勇善战,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指挥多场战役,又与项羽决战垓下,辅助刘邦灭掉楚霸王,取得了政权。D韩信初为一介平民,后被封上将,汉四年,又被立为齐王,在垓下打败了项羽。解析:选B“反复举荐”错。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5分)译文:_(2)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5分)译文:_参考答案:(1)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2)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

11、,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计,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等到项梁率军渡过了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梁部下,却没有名声。项梁战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没有什么名声。后来犯法被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时,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滕公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给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

12、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自己,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萧何接着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因为你,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如果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如果决心要任命他,就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啊。”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大将军时,被任命的竟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