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测试(期中)语文---精品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861434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测试(期中)语文---精品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测试(期中)语文---精品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测试(期中)语文---精品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测试(期中)语文---精品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测试(期中)语文---精品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测试(期中)语文---精品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测试(期中)语文---精品解析 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语 文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语言腐败语言腐败是指通过语言表达或者是语言行为做不正当的事,从而产生大家所关注的腐败现象,这是因为语言使用者的思想健康出了问题。有腐败现象,必然就会反映在语言使用中,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民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搞腐败的人必然会利用语言来混淆黑白。“口是心非”、“口蜜腹剑”是语言腐败最突出的表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说一套,做一套”。口头上说“打黑”,实际上做的是“黑打”,口头上说的是“打假”,实际上做的是“假打”。正如有的顺口溜所说:“心里想一套,开会讲一套,做的又一套。”委婉语和语言暴力是语言腐败表现的两个极端、两个软硬兼

2、施的手法、一个矛盾统一体。前者以羞答答的姿态为自己的丑恶行径辩解,后者则是以攻击性的语言对无辜者进行辱骂或攻击。用委婉语来遮羞,往往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说话人心里往往有理亏的感觉。用恶毒言语侮辱无辜民众,实施语言暴力者往往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真理也在自己一边,骂起人来觉得天经地义。殊不知把自己推到民众的对立面,不能不说也是语言腐败的一种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暴力给社会安定带来的危害远比遮羞的语言大。委婉语的产生,本来是同语言禁忌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人们为了回避说出一些不吉利或不雅的词语,用拐弯抹角的办法表达那些不愿意说出来的事物或概念。一般地说,委婉语具有文明礼貌的语言功能,特别是能够创

3、造比较温馨和谐的语言环境。例如用“安睡”、“长眠”代替“死”。委婉语作为语言腐败的手段,并不是中国当代腐败人士的发明。中国古代买官就说是“捐纳”。美国人创造了“技术监视”一词来代替“窃听”,因为窃听总有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的意思。时下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涉及腐败现象的词语,有些就是委婉语,这些委婉语似乎不是出于文明礼貌的原因,如明明是渎职,却说是“管理不到位”,明明是跑官要官,却说是“要求进步”,明明是受贿,却说是“礼节性收入”,明明是在打麻将,却要说是“政治学习”。这些发明看起来似乎很有创造性,说穿了只不过是玩弄文字游戏,耍小聪明而已。委婉语本来的文明礼貌功能在这里丧失殆尽,实际上变成了腐败现

4、象的遮羞布。用攻击性语言侮辱人,那便是语言暴力;对无辜人士实施语言暴力,那便是语言腐败。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有许许多多无辜遭受语言暴力的体会,不管是发生在自己还是他人身上。例如对于那些应该被打倒的人,说打倒他们、批倒斗臭还远远不够,还得再踩上一只脚,让他们永远不得翻身。“炮打”、“摧毁”、“砸烂”等等暴力语言是施暴者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卖国贼”、“崇洋媚外” 等等莫须有的罪名铺天盖地,利用这些暴力语言便可以置人于死地而后快。文化大革命中无辜遭受语言暴力致伤致残致死者不计其数,经历过那场劫难的人们对那一幕幕惨剧怎能那么快就会从记忆中消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戴

5、帽子、打棍子的语言暴力现象为人民所唾弃。摆事实讲道理、开放务实的风气已经逐渐形成。但是不可讳言,文化大革命语言暴力的阴魂不散,至今在某些新闻报道中仍然可以找到影子,例如辱骂不喜欢看国产电影的观众崇洋媚外,赫然用上“中国电影观众有崇洋媚外的劣质性”标签。语言暴力通过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会对他人造成人格、情感、自尊以及心灵的伤害,它违背了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一种不与他人合作,也不要求他人与之合作的错误言语行为。这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选自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总第393期 ,作者:苏金智。有删改)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语言腐败”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 语言腐败

6、是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是腐败者利用语言来混淆黑白,是他们的思想健康出了问题。B. 语言腐败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即委婉语和语言暴力,委婉语是腐败者为自己的丑恶行径辩解,语言暴力则是以攻击性的语言对无辜者进行辱骂或攻击。语言暴力给社会安定带来的危害更大。C. 语言腐败中的委婉语不仅在中国早已有之,而且在外国同样存在。但它几乎丧失了委婉语本来的文明礼貌功能,变成了腐败现象的遮羞布。D. 语言腐败中的语言暴力常用攻击性语言侮辱人,对无辜者戴帽子、打棍子,使他们遭受人格、情感、自尊以及心灵的伤害。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将渎职说成“管理不到位”,将跑官要官说成“要求进步

7、”,将受贿说成“礼节性收入”,这类语言看起来似乎很有创造性,所以注重在文字上做文章和追求语言的创造性是语言腐败的手段。B. 文化大革命中许许多多的人因为无辜遭受语言暴力,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致伤致残致死,从那场劫难中走过来的人们是不会很快忘记那一幕幕惨剧的。C. 现在某些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仍然存在语言暴力的倾向,一件普通小事就给中国人贴上某种标签就是一种表现。D.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人们不愿意看到通过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他人造成伤害,有违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错误言语行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语言现象不属于语言腐败的一项是A.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有关部门回应

8、说是被“维修性拆除”,重庆的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也被拆了,当地文管部门回应称,这是“保护性拆除”。B. 导游对游客说:“我们如果要上厕所就说去唱歌。”于是每次旅游车一停,游客们就热闹地喊:“唱歌啦,唱歌啦。”C. 网络将大街上一部分人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行为冠以“中国式过马路”,接着又诞生了“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旅游”,“中国式”一时间成了国人不文明的标签。D. 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通报事故情况所言 “是奇迹,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被冠以“高铁体”的称号。【答案】1. B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

9、,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语言腐败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即委婉语和语言暴力”“语言暴力给社会安定带来的危害更大”错误,委婉语和语言暴力是语言腐败表现的两个极端,不是表现为两个层面。另外,语言暴力危害更大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故选B。【2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追求语言的创造性是语言腐败的手段”是无中生有。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

10、阐释的细微差别,“语言腐败是指通过语言表达或者是语言行为做不正当的事,从而产生大家所关注的腐败现象”题中B项,“我们如果要上厕所就说去唱歌”“唱歌啦,唱歌啦”没有涉及到“做不正当的事,从而产生大家所关注的腐败现象”。故选B。【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

11、,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 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

12、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13、。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B.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C.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D.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B. “服阙”指守丧期结束,脱下孝服。C.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

14、秋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D. 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B. 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C. 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

15、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D. 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答案】4. C 5. C 6. B 7. 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的行装装了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

16、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止”这里为副词,仅,只的意思,其后不可断,排除A、B;“谋反”“叛逆”“奸党”为前文“三条”的具体解释,故“谋反”后停顿,排除D句子翻译为: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故选C。【5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