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32477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4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九江市江西省九江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 理试题(解析版)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60.0 分) 1.设集合,集合,则 = | + 2 4 2| 1 1 = | 1 0()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 【答案】D 第 2 页,共 15 页 【解析】解:,且, 1 1() 0 , 0 0, 0) 122|12| 圆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A,且轴,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2 () A. B. C. D. 23 + 12 + 15 【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可得:

2、,即 2 = 2 2= 2 2 2 2= 0 ,解得 2 2 1 = 0 = 2 + 1 故选:C 利用已知条件列出 a,b,c 关系,然后求解离心率即可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 S 的值为 () A. 1 B. 3 2 C. 3 + 2 2 D. 0 【答案】A 【解析】解: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 的值, = 6 + 2 6 + 3 6 + 4 6 + 5 6 + 6 6 可得 = 6 + 2 6 + 3 6 + 4 6 + 5 6 + 6 6 = 3 2 + 1 2 + 0 + ( 1 2) +

3、( 3 2) + ( 1) = 1 故选:A 由已知中的程序语句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 的值,分析循环中各变量值的变化情 = 6 + 2 6 + 3 6 + 4 6 + 5 6 + 6 6 况,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以便得出正确 的结论,是基础题 6.河图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伏羲通过黄河中浮出龙马身上的图案, 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 ,把一到十分为五组,如图,其口诀:一六共宗,为水居北:二 七同道,为火居南:三八为朋,为木居东:四九为友,为金居西: 五十同途,为土居中现从这十个数中随机

4、抽取 4 个数,则能成为两组的概率是 ( ) A. B. C. D. 1 5 1 10 1 21 1 252 【答案】C 【解析】解:现从这十个数中随机抽取 4 个数, 基本事件总数, = 4 10 能成为两组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 = 2 5 则能成为两组的概率是 = = 2 5 4 10 = 1 21 故选:C 先求出基本事件总数,能成为两组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由此能求出能 = 4 10 = 2 5 成为两组的概率 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古典概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7.的部分图象大致为 () = (|2| ) () 第 4 页,共 15 页 A. B. C. D. 【答

5、案】B 【解析】解:,则函数是偶函数,图象关于 y 轴对称,排除 A,D, ( ) = ()() ,排除 C, () = = + 1 0 故选:B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以及对称性,结合函数值的符号是否一致进行排除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的识别和判断,利用函数的对称性以及特殊值的符号进行排除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九章算术卷第五商功中,有“假令刍童,上 广一尺,袤二尺,下广三尺,袤四尺,高一尺 ”意思 . 是:“假设一个刍童,上底面宽 1 尺,长 2 尺:下底 面宽 3 尺,长 4 尺,高 1 尺 如图 刍童为上下底面为相互平行的不相似长方形, () 两底面的中心连线与底面垂直的几何体 ,若该几何

6、体所有顶点在一球体的表面上, ) 则该球体的表面积为 () A. 平方尺B. 平方尺C. 平方尺D. 平方尺 46414036 【答案】B 【解析】解:由已知得球心在几何体的外部, 设球心天几何体下底面的距离为 x, 则, 2= 2+ (5 2) 2 = ( + 1)2+ ( 5 2) 2 解得, = 2 ,该球体的表面积 2= 41 4 = 41 故选:B 由已知得球心在几何体的外部,设球心天几何体下底面的距离为 x,列方程求出, = 2 从而,由此能求出该球体的表面积 2= 41 4 本题考查该球体的表面积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 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

7、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 9.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若其图象向左平移 个 () = ( + )( 0,| 0,| 0, 0) 最小值为 1,则的最小值为 1 + 1 () A. B. C. D. 7 + 2 67 + 2 23 + 2 63 + 2 2 【答案】D 【解析】解: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域如图, 2 3 0 2 4 0 1 ? 当直线过直线和的交点时,有最小值 = + ( 0, 0) = 12 3 = 0(2,1) 为 1; , 2 + = 1 1 + 1 = (2 + )(1 + 1 ) = 3 + 2 + 3 + 2 2 = 3 + 2 2 故选:D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

8、面区域,利用线性规划的知识即可得到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边长为 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 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4 3 B. 8 3 C. 4 D. 16 3 【答案】B 【解析】解:依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连接 AF, 过 D 作,则 DE 为底面 ABC 的高, 由三视图可得, = 1 2 2 4 2 = 4 2 = 2 所以其体积 = 1 3 4 2 2 = 8 3 故选:B 依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画出直观图、判断出位置关系和求出长度,利用椎体 的体积公式求出答案 本题考查三视图求几何体

9、的体积,由三视图正确复原几何体和补形是解题的关键,考 查空间想象能力 属于中档题 . 12. 已知直线与曲线和分别交于 B,C 两点,点 A 的坐标为 = = = 2+ 2 ,则面积的最小值为 ( 2,0) () A. 1B. 2C. 3D. 4 【答案】C 【解析】解:由已知得, (,)(, 2+ 2) 则, | = + 2 + 2 故, = 1 2 2 | = + 2 + 2 令, () = + 2 + 2 , () = + 2 1 在 R 递增,又, ()(0) = 0 故时,时, 0() 0 2,0 2,0 0) = ( + 1) | = 2 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 设直线 l

10、交 C 于 M,N 两点,T 是 MN 的中点,若,求点 T 到 y 轴距 ()| = 8 离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 l 的方程 【答案】解: 设,直线代入, () (0,0) = ( + 1)2= 2 可得, 22+ (22 2) + 2= 0 由,解得,解得, = (22 2)2 44= 0 = 22 0= 1 由,即, | = 1 + 2 = 2 = 2 可得抛物线方程为; 2= 4 由题意可得直线 l 的斜率不为 0,设 l:, () = + (1,1)(2,2) 联立抛物线方程可得, 2 4 4 = 0 , = 162+ 16 0 1+ 2= 412= 4 , | = 1 + 2162+

11、 16= 8 可得, = 4 1 + 2 2 , 1+ 2 2 = 2 1+ 2 2 = (1+ 2) + 2 2 = 22+ = 4 1 + 2 + 2 , = 4 1 + 2 + 2+ 1 1 2 (1 + 2)( 4 1 + 2) 1 = 3 当且仅当,即,即, 4 1 + 2 = 2+ 1 2= 1 = 1 T 到 y 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3, 此时,直线的方程为 = 1 1 = 0 【解析】 设,联立直线方程和抛物线方程,运用判别式为 0,结合抛物线 () (0,0) 的定义,可得抛物线方程; 由题意可得直线 l 的斜率不为 0,设 l:,联立抛 () = + (1,1)(2,2)

12、物线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结合中点坐标公式和基本不等式可得所求直线 方程 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方程的求法,注意运用直线和抛物线相切的条件:判别式为 0,考 查直线和抛物线方程联立,运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1.已知函数 () = 2 (2 1) ( ) 若函数存在最小值,且最小值大于 0,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若存在实数,使得,求证:函数在区间 () 12(1) = (2) () 上单调递增 2 1+ 2 2 2 , + ) 【答案】解: , ( )() = (2 + 1)( ) 时,在恒成立, 0() 0(0, + ) 在递增,故无最小值; ()(0, + ) 时,由,解得:, 0() 0 由,解得:, () 0) 则在递减,又, ()(0, + )(1) = 0 时,此时, 0 0 () 0 时,此时, 1() 0 () 0 第 14 页,共 15 页 故 a 的范围是; (0,1) 由 可知,要存在实数,使得,则, ()() 12(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