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地球(1课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94297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居住的地球(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们居住的地球(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们居住的地球(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们居住的地球(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们居住的地球(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居住的地球(1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 我们居住的地球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属于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地球上多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从第二章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三章-宏观层次部分:地球和宇宙,而本章内容按照有近及远的顺序编排,首先从人类身边最熟悉的地球开始。一来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来也大大降低空间学习的难度,特别是采取主动探究的学习让本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做中去发现、去探究,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里教师还需注意的环节是提供更多的直观材料来激发学生对探究的兴趣,最好能启发到学生的自主查找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习惯! 设计意图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

2、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1、知道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一些现象和方法。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加深对地球相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和宇宙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加深探究的意识; 培养表达、分析、整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探究技能。 能初步展开空间想象的习惯,同时能把握住想象的技能。激发对探索地球和宇宙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

3、法。难点:探究地球形状及其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课前准备各种图片、课件,乒乓球(学生自带)、篮球、笔、直板。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探究;课时安排 本节1课时教学内容结构及思路 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形状 证明地球形状的观点和方法 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 赤道半径 大小 赤道周长 两极半径 【教学方法】 以学生讨论为主,先通过课件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的欲望,然后发散学生思维,针对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的欲望,然后发散学生思维,针对要探究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现象和方法来讨论、分析,在此教师要给出更多的直观证据让学生能感性接受,引出古人对地球的认识,证明地球是球

4、体的方法和现,同时也通过现代科技技术给出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真正做到学生讲、学生论、学生做,把抽象问题、空间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三章地球及其以外的天体,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 播放宇宙动画,学生欣赏。 学生讨论动画带来的思考:宇宙浩瀚、层次鲜明。 师:在对天体进行观察时,我们发现宇宙具有明显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下面我们从最近的地球开始。 引出课题:我们居住的地球 二、新课 1、地球的形状 问:同学们最希望了解地球的什么内容呢? 生讨论。 师:可见地球实在太奥妙了,值得探究。今天我

5、们先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如何?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听说的,报上了解的,太空拍下来的照片,航海史话中了解的等等。(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师:对于现代人,这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古代的人类来讲,他们对地球的形状认识如何呢?下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古代人心目中的天地模型。 学生展示资料:中国古代人:天圆地方;古代印度人:地为圆盾,见书图3-1;巴比仑:天罩等。(可直接上网浏览) 师:你对古代人的地球观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古代人得不出“地球是球形”这一结论?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师: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地球是球形? 生讨论:假如地球是方的,那么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边缘就不是圆弧形

6、的所以地球应是圆球体;假如地球是方的,那么哥伦布、麦哲伦环球航行就不会成功,所以地球应是圆球体;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驶近的帆船的桅杆比船身先出现,船出海看到的港口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可见地球是圆球体;站得越高,看到地平线越长;不同地方看北极星离地平线的距离不一样,越接近北极越高等等一系列都可证明地球不是放的而更是圆的。 模拟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情况比较 比较:在木板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铅笔的移动不会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铅笔的移动会发生变化,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师过渡:事实上公元前古希腊,人们已经开始注意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由远驶近的船只,总是先看见船

7、的桅杆,再看到船身等现象,对地球的形状产生直觉的推测。公元前5、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的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公元1522年,麦哲伦及其伙伴完成绕地球一周以后,才确立了地球为球体的认识。 师: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对地球的形状做了很多探究,谈谈你们自从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 师:古人探索地球的过程有意思吗?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2)现在认识的地球形状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不断地完善,让观测地球的全貌成为了现实。而去年我国发生了一件让全民振奋的事情,也掀开了

8、我国航空史的新一页,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神州5号载人航天飞船上天)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那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上天的飞船和宇航员是谁吗?展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使者是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人造卫星进入宇宙空间,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当时他非常形象的讲了一句话: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随着宇航员的多次上天,人造卫星的多次成功发射,人们看到了地球的真面貌,拍摄到了有关地球的许多照片。我们要感谢科技人员的努力,让我们看清了地球的真面目,也是一件备感自豪的事。(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的录象展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承接

9、:我们现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方法很多,但最直观的就是人造卫拍摄的地球照片(1958年3月17日卫星拍摄地球照片),见课本P83图3-4:蓝色代表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且外面还吸附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为白色部分,黄色陆地。2、地球的大小让学生观察图示找出有关地球大小的信息。通过现代科技测量出地球的半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较之短21千米左右,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师:根据以上数据,你应该如何客观地描述地球的形状?学生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算一算】通过计算增强学生缜密的科学意识。 一个人日行50千米,饶地球赤道一周需多少时间?

10、(800天,约2年多时间) 同学们手拉手两手张开环抱地球,需要多少个同学? 很多人都读过毛泽东同志的诗送瘟神其中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写得极有气魄。而这“坐地日行八万里”又是怎么回事呢?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折合成华里就是约八万里。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我们任意选择赤道上的一个点,当地球自转一周时,这个点就随之运行了一个八万里。)【记一记】谐音记忆地球两极半径:庐山武器(6357千米);地球赤道半径:庐山气魄(6378千米)。问:既然说地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球体,那为什么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球体?生论:两极半径与赤道半径仅差0.33%。3、我们的地球家园插入:

11、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仅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29.2%。20世纪全球环境的恶化,经济的畸形发展,使能源、粮食和水危机的阴影重重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陆地已不堪重负(图片资料)。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已经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虽然已经开始探索外太空。呼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三、课堂总结地球形状、大小及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方法。四、课堂延伸师:你还知道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学生畅谈。五、作业布置1、 作业本:2、 课后:3、 精选: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